2020年山东省单县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现振
[导读]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单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育产业、促增收,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民收入增加。
        山东省单县统计局  山东单县  274300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单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育产业、促增收,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民收入增加。本文拟就单县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农民收入;愿景目标
        2020年,单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育产业、促增收,使单县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全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为稳粮保供奠定了基础。生猪产能呈现持续恢复的好势头。全县蔬菜生产稳定。
        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57.1亿元,可比增长4.7%;林业产值1.3亿元,可比增长1.0%;牧业产值20.6亿元,可比增长5.3%;渔业产值1.8亿元,可比增长-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亿元,可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6亿元,可比增长3.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0元,同比增长6.8%。
        (一)农业生产情况
        1、粮食总产量稳定提高。
        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90.48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增长1.4%。其中:夏粮总产43.69万吨,增加1.18万吨,增长2.8%;秋粮总产46.79万吨,增加0.07万吨,增长0.2%。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202.7万亩,比上年增加1.37万亩,增长0.7%。其中,夏粮99.17万亩,增加1.29万亩,增长1.3%;秋粮103.53万亩,增加0.08万亩,增长0.1%。
        2020年全年粮食单产446.3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18公斤/亩,增长0.7%。其中:夏粮440.53公斤/亩,增加6.24公斤/亩,增长1.4%;秋粮451.95公斤/亩,增加0.35公斤/亩,增长0.1%。
        2、油料生产情况。全县油料作物面积14.8万亩,同比下降4.1%,产量4.5万吨,同比下降2.0%。其中:花生面积13.2万亩,同比下降4.5%,产量4.2万吨,同比下降2.4%。全县油菜籽面积0.7万亩,同比下降10.2%,产量0.1万吨,同比下降9.6%。
        3、棉花生产情况。2020年全县棉花面积15.0万亩,比同比下降0.2%;全县棉花总产1.4万吨,同比增长2.1%。
        4、蔬菜、瓜类生产情况。2020年全县蔬菜面积50.7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同比增长3.0%。总产量175.4万吨,同比增长4.6%。全县瓜类面积9.9万亩,下降2.5%,瓜类总产34.5万吨,同比减产0.8万吨,下降2.2%。
        4、水果生产情况。全县水果产量13.6万吨,比上年减少0.8万吨,下降5.4%。
        (二)生猪产能呈现持续恢复的好势头。
        县政府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以“六稳六保”为目标,加大力度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全县生猪存栏大幅增长,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生产形势总体向好。2020年新投产的规模养殖场9家,其中单县牧原农牧增加3个养殖场。到2020年年末,全县生猪存栏规模已上升到44.4万头,较上年扩大22.7%。
        从调研的1户生猪大型养殖户来看,二季度存栏5255头,二季度出栏2526头,平均出栏价格30.7元/公斤。三季度存栏6679头,三季度出栏2356头,平均出栏价格35.6元/公斤。

四季度存栏9277头,四季度出栏1319头,平均出栏价格30.5元/公斤。
        (三)渔业生产情况。
        据渔业部门统计,202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为0.9万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为0.2万吨,淡水养殖产量为0.7万吨。
        (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80 元,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市第3位,高于全市增速0.2 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4.6%,年均增长9.1%。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存在的问题
        (一)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种粮效益不高、生产周期较长、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等因素依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种子等价格不断上涨,降低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业的受益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投资和农民增收,使得粮食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相当艰巨。
        (二)非瘟压力仍然存在,养殖“瞻前顾后”。调研中了解到,虽然非洲猪瘟已经得到控制,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当前养殖户仍然是“谈非色变”。因此即使生猪养殖利润在一段时间内十分可观,养殖户为规避外购带来的感染风险,对外购扩产仍持观望态度。养殖户将以自留种为主要方式来扩大能繁母猪规模,但该种方式不仅速度较慢,还会导致能繁母猪质量下降,三、四元能繁母猪比重的增加将会大大降低产仔数量和产仔质量。
        (三)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供给侧结构不够合理。总体上看,“种养加”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延伸不长,特别是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大路货”农产品占很大比重,而优质、品牌农产品和高端、个性化农产品仍然短缺。
        (四)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行业转移成为主流,受过中高等教育年轻一代大多留在城市发展,目前农业从业人员多以50岁以上中老年为主,且多为妇女操劳,劳动力相对不足且素质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重道远,不利于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对策
        (一)依托多种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创新发展多种经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或农民联合合作,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为产业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做好服务,有力支持畜牧产业。一方面,由政府主导,联合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宣传防疫知识,指导养殖场户做好防疫工作,引导生猪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猪养殖各项激励政策,扶持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支持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确保生猪恢复性生产。
        (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果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贮藏、烘干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和水平;开展主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项目示范,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指导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服务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宣传一批优秀带头人。
        (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有序的对农民及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和科技素养。二是充实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出台相应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退役士兵回乡创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市场建设,拓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业务,有针对性的从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拔有学历、有技术、有品德的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的综合素养,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简介:王现振(1984年5月出生)性别:男,民族: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毕业于菏泽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职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统计局从事农业统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