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军钧
[导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城市弊病也日益凸显,逢雨必涝、城市看海成为最近几年的热词,并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7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城市弊病也日益凸显,逢雨必涝、城市看海成为最近几年的热词,并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传统的雨洪管理理念以“快排”为主要思想,通过建设灰色排水基础设施将径流排出城市区域,因此,不少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又由于管道的排水效率有限,造成了城市旱涝并存的现象。“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其本质是转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用新型理念实现资源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思路;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城市内涝的出现对于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也造成极大的不便。当前,我国城市缺水比较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造成了城市内涝和城市缺水的矛盾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绵城市的发展,有效减少城市水环境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落实实施,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
        1海绵城市设计内涵和意义
        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雨洪不再是灾害,而是重要的水资源。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相比较传统的排水系统和内涝设施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适合的城市内涝模型,结合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变化引起的降雨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进行风险评估,并预测地表可能产生暴雨灾害的区域,同时技术人员可依据分析结果针对高风险区域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对帮助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内涝问题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渗”指雨水下渗减排,透水铺装;“滞”指雨水滞留,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蓄”指雨水蓄存,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净”指雨水净化,控制水环境质量;“用”指雨水收集回收利用;排:超标雨水溢流至排水系统。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的原则式
        2.1从实际出发
        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过程中,不同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每个城市的情况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城市的环境以及发展目标也不同。因此,海绵城市在利用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成功的案例,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自己的发展规划以及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城市发展的方案。比如,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过程中,应该对城市的经济、环境、水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定位来进行规划。
        2.2重视生态安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生态保护问题。因此低影响开发、自排水系统成为“海绵城市”理念在改造城市中的首选,目的是解决雨季排水困难引起的城市内涝及旱季供水不足导致缺水等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中管网等基本工程设施与传统市政设施相配套,确保相应工程措施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相衔接。同时,严格控制雨水与自来水分流、雨污分流,避免水污染,保证市政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净化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水安全问题。
        2.3服务性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完整、高效、专业的城市建设活动。为了满足服务性原则,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

调查包括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用要求、使用行为规律等,将服务性原则与生态性进行有效结合。服务性原则使得海绵城市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对策
        3.1城市排水防涝水安全系统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在全国有约400个城市供水量常年不足,随着城市化逐步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用水紧缺这一问题日益严重。降雨则是城市水资源最大的来源,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水系统的重难点则是集中在雨水的蓄存、净化、再利用,借助海绵城市设施将降雨滞留、贮存、下渗、净化、再利用,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这一问题。同时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城市早期地下降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不高,部分排水管道老化,严重制约了其降排水能力的发挥,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降排水堵塞,且无法承受暴雨带来的压力,威胁到城市的水安全。通过海绵城市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水资源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个具有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能力的城市,应该在降雨时就地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补充水资源,调节地下水。减少雨水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就地下渗是当前海绵城市在水系统方面建设的重点问题。一方面需要增加湿地、湖泊等水源保护系统,下沉式绿地、公园等;另一方面需增加工程设施的建设,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用。比如可通过明渠或管道将雨水引入到天然湖泊湿地,利用湿地的贮存和净水功能,不仅能储存水资源,还能有效过滤雨水的污染物和杂质,提高水体的水质。海绵城市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目标,也能保障城市地下降排水系统的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协调。
        3.2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很多城市市政道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面临较大暴雨天气时,降排水能力不足,会产生城市内涝问题。我国一般采用道路两旁设绿化带来应对道路积水的问题,但是很多道路设计时并没有规划足够宽的绿化带,因此很难解决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规划满足交通的基本功能以外,应结合城市排水防洪系统、自来水管网系统、城市绿地等专项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合理选择路网结构模式,最终确定道路的功能和规划。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道路设计需要区域整体规划,要把当前城市发展和未来阶段的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整体性设计,保证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道路规划要融合绿色生态的概念,提高城市道路的排水及蓄水能力。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结合城市道路两旁绿地对于蓄水、排水、渗水的具体要求,考虑排水设施及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功能性绿色植物进行种植搭配。可以合理规划一些下沉式绿地设计,有效预估绿地的蓄水量,以期能保障当地最大降雨量条件下水量的蓄存和下渗的需求。此外,在交通负荷较低的地方可考虑将道路设计为“可渗透路面”,可渗透路面可有效降低不透水面积,增加雨水下渗能力,同时对雨水径流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结语
        海绵城市概念内涵在持续发展之中,创建中国独树一帜的海绵城市理念、标准、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意义,根据我国城市特点,提出了因地制宜个性化规划设计、定量与定性规划相结合、重视生态安全及遵循经济效益等原则。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排水防涝水安全系统、雨水径流水质管理生态系统、城市道路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城市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柯善北.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华建设,2017(11):6-7.
        [2]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41(3):1-7.
        [3]张书函.基于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2015(1):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