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军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景观园林专业的成长和革新,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身份证号码:12010219870802XXXX,天津市 300150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景观园林专业的成长和革新,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渴望在居住区增加更多的园林景观成分,并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通过多种有效的景观设计策略,不仅可以使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得到提高,而且可以维持并延长城市居住环境的生态周期,为城市的建设创造多方面效益和价值。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环境
        引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衣食住行中的“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的环境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然而景观设计又是居住区环境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对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深入探讨,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应达到使用的功能要求。居民的休闲、运动、文娱活动等,都可以在居住区的景观中进行。不论是景观道路、景观构筑物、置石假山等人工建造成分,还是地形、水体、植物等自然景观面貌,都要从人的使用心理、行为习惯的角度出发,通过色彩、形式、质地等方式营造出各种环境氛围[2]。另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所处位置的地域性要求,呈现与当地人文、水文、气候等自然特质相匹配的环境特征。比如在设计风格上不能盲目地追求豪华、档次,随意使用建筑材料,忽视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使居住区的景观看起来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本土的文化理念,注重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对民族的、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彰显。再者,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适当地进行艺术意境的营建,注重变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形式之美。不论是什么年龄层次的人群,都能够在居住区的景观场地中体验到身心舒适、赏心悦目的游憩感受,形、色、香样样具备。在以上功能、文化、意境都能达到的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即在设计上,使用环保、节能、节约各类资源的材料和构筑方式,合理利用土地,不乱挖乱造、肆意砍伐。尽量使用当地的原生植物,在引进外来植物品种时,确保不破坏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将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融入进设计中,放眼未来,为后期养护管理的跟进做好必要的措施和准备。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策略
        2.1 做好立体绿化设计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生态理念在当代居住区的应用是我国与社会快速发展所提出来的相关要求,所以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期间应当做到低碳环保,旨在从源头上将生态效益加以提升,积极打造出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环保系统。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基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需要将目光放在建筑群体之间的布局之上,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通风条件与采光条件优秀,从而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优质的环境氛围。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保障光照时间大于120min,并在此基础上延长建筑群体之间的距离,在具体规划期间还要对低碳方面的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基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之下,设计人员应当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设计规划的制定当中,为人们营造出健康、舒适的居住氛围。就现阶段居住环境中生态理念应用存在的问题来说,设计人员只有使用更加切实可行的手段做好规划工作,才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
        2.2细致进行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
        2.2.1 空间序列的编排
        从居住区的入口开始对景观的空间按照人流轨迹的逻辑编排,细致划分空间的类别、性质、尺度,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景观空间的序列。

将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开敞的、共享性的开放景观空间;人流量适中的景观空间应以半围合的形式,编排在二级园路之间的交集处,设置一些可供休憩的构筑物、设施等;人流量较小的景观空间,可以在尺度上缩小一点,附属于三级园路或支路。景观节点的布置与人的行为习惯相关,每隔 30~50m 设计一处,可遵照前奏、渐强、高潮、渐弱、结束的思路进行景观序列的“谱写”。
        2.2.2 空间性质的设定
        人群参与度高的景观可做一些地形空间变化,规划步行方式、观景方式等多种多样的景观参与方式。依托地形进行种植的设计,将缓坡多做植物观景面的布置,再搭配水体、假山等其他景观元素,加大空间的包容性,从而设定为参与度高的共享型景观空间;将软质和硬质有机结合,在人流量不大的位置,利用大冠幅的高乔木为坐凳、长椅等景观设施搭建“屋顶”与“家具”,从而设定围合感较好的私享型景观空间;将基地中的道路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多种手法设计道路铺装材质、道路绿化造型等,利用道路将共享型空间和私享型空间进行串联,从而形成引导行人流线的纽带空间。
        2.2.3 空间尺度的把控
        人们在不同的景观空间尺度中,能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依据居住区整体的规模和尺度去设计景观空间,构筑不同的空间网络 ,还应当具体地依照使用者的行为、年龄等因素把控空间的尺度。例如大面积的草坪必定会带给居民开阔的视野,人们会体验到自由、放松的观景感受,那么在草坪路径的设计上,要利用路径的方向去引导人的视线方向,把周边的景观节点潜移默化地渗入到视野中;小尺度的院落会带给居民依赖、安全的感受,那么在院落的挡墙设计上可以增加材质、纹理、垂直绿化等细节,凸显出景观设计的细致、用心。 换句话说,为了营造不同的景观感受,我们应该在尺度的把控上多加注意,多层面表达景观的美感。
        2.3整体环境的布置规划
        在设计居住区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的布置规划予以高度重视,并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对施工场地做好调查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熟知其中所涉及到的气候植被等相关影响因素,在熟练掌握的同时,做好居住区设计的架构以及规划。针对自然架构层面来说,应当熟练掌握以下内容:一是施工地质具体状况;二是施工地形情况,然后还要结合地质条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居住种类。就人工架构方面而言,需要对员工和环境资源等相关因素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规范的居住环境,以此来保障环境功能划分明确与交通便利等。
        2.4深度发掘地域性人居环境特色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之前,除了研究硬件上的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特性等自然因素,还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区域的人文、历史方面,去发掘内在的文化内核,将地域性文化特色在居住区景观中体现出来。这一点可以与居住区的意境营造结合起来,也就是用多种具有艺术审美情趣的手段去诠释地域性的文化、历史内涵,避免近年来城市居住区建设过多、过快而显现出来的弊病,如“千篇一律、不伦不类”。应当多做调研,多做思考,通过广泛的吸收、采纳,将地域性的文化特质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结束语
        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来讲,倘若想要构建出轻松、舒适的居住场所,那么就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对相关设计理念加以更新,基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之下主动提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匹配的居住环境,本文是基于建筑生态理念之下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度剖析,旨在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设计出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区景观。
        参考文献:
        [1]杨琳珞.现代健康理念下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J].明日风尚,2021(07):140-141.
        [2]李响,王守攻,史莹芳.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07):90-92.
        [3]张瑞军.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略[J].中国住宅设施,2021(02):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