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咽喉区工字钢柔性架设中继间顶进框构 施工优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李峰
[导读] 摘要:桥涵顶进施工是利用机械设备的顶推力,将预制好的桥涵结构主体,顶推穿越既有建筑物或既有结构设施下伏土体的一种施工方法。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机械化施工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桥涵顶进施工是利用机械设备的顶推力,将预制好的桥涵结构主体,顶推穿越既有建筑物或既有结构设施下伏土体的一种施工方法。其适用于在不断绝交通的前提下穿公路、铁路、城市的道路。具有对既有交通影响小、减少土方开挖量、少占地、安全、快速、经济等优势,在工程实践中被大量采用。因此桥涵顶进施工技术得到了大量研究和快速发展。
        为确保被顶线路的行车安全及施工安全,必须在顶进作业之前对既有线路(一般指铁路和公路)进行加固。顶进施工有一次顶入法、对顶法、对拉法、开槽顶进法、多箱分次顶进法、顶拉法等多种。
        随着顶进设备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施工方式出现,比如中继间式顶进的应用。
        关键词:框架桥;工字钢架设;中继间顶进;顶进方案优化;
        1工程实例
        通新客专项目民主路框构中桥,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民主路,交叉里程DK196+582.36,既有涵洞为2×6m框构,桥面宽度无法满足通辽站改造接入高铁线路要求以及地方交通通行,施工单位采用工字钢柔性架设结合中继间顶进施工,加快进度、压缩工期效果显著,对于既有线行车影响较小,本桥于2016年6月15日开工,到2017年11月5日顺利通车。
        2中继间顶进总体方案
        原设计下穿铁路的框架桥尺寸(8+12+12+8)m×61.3m,设计方案将框架桥分为(17.17+31.8+12.27m)三个节段,顶进施工中间节段二、现浇节段一和三,经过施工单位建议、设计单位共同确认后,优化原施工方案为工字钢架设、中继间顶进三个节段,压缩了工期60天效果显著。
        图2  中继间方案
        3中继间顶进原理
        由现浇混凝土框构主体、中继间式剪力楔剪力销、预埋钢板、镐窝预留,铁路线路架设加固、后背设计、滑板设计、线路抗横移倒链,等关键结构施工组成。
        施工流程为:施工基坑钻孔防护桩,开挖顶进工作坑,施工顶进滑板、后背桩、后背梁、框构主体分三节段预制,线路横纵抬梁加固,试顶,框构中继间式顶进,顶进完成。
        4重要工序及操作要点
        4.1工作坑防护桩及顶背施工
        工作坑是预制和顶进框架的工作场地,工作坑的位置,应根据铁路两侧地形,场地大小及土质情况全面考虑并要有利于施工、运输及后背设置。
        防护桩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工作坑开挖。开挖工作坑根据线路平面、现场地形、地物条件以及施工需要,在保证排水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尽量减少挖填土数量,并缩短顶进长度。
        由于框构总重量约24000t,因此顶背采用混凝土钻孔桩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做冠梁,工作坑开挖完成后,靠后背桩施工后背梁,千斤顶锚顶在后背梁中心处。
    
        图3  顶背设计
        4.2顶进滑板制作
        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并提供参数给设计院,作为滑板及后续中继间顶进实施调整依据。同时滑板要考虑地锚梁作为抗滑移措施,滑板厚度及配筋由设计院计算。为减小顶力,在滑板表面与框构间设置滑动层,其作法为:滑板顶面干燥后,直接浇一层3mm厚的掺入15%的机油石蜡,待石蜡凝固后,撒一层厚0.2 mm~1.0 mm的滑石粉,再在其上铺两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0.5 m并使接茬口朝顶进方向。
 
        图3  滑动层施工
        4.3中继间主体结构设计
        在工作坑底板润滑层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构主体。第一节框构底板前端下部预留船头坡,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情况,结合施工经验采用坡脚角度2‰,长度1.5m,最前端翘起。刃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刃脚混凝土与框构主体混凝土同时浇筑。框构身及底板钢筋焊接时,在施焊地点铺设一块石棉板,以免烧坏润滑隔离层。框构顶面做防水层。
        每节中继间处框构侧墙及底板处采用50kg钢轨作为剪力楔,框构前端预留剪力钢合,并在中继间外侧包2cm厚钢护套,并用间距50cm钢筋固定在前进节的箱体上,防止在吃土顶进过程中,土方坍塌进入中继间影响顶进。由于中继间空间较小,无法放置千斤顶,需在每节框构箱式内预留千斤顶顶进镐窝。
   
        图4  中继间及顶进设计
        4.4线路架设
        原设计方案需要架设咽喉区7股铁路,经过调整转线方案,为降低施工风险将所有线路转移至2条线路上,其余线路进行拆除,方案在此不在赘述。本次施工共计加固二股道,京通右线、通霍线,加固长度87m。采用工字钢抬梁方案,纵梁设置5道,横抬梁84道。主纵梁根据线间距采用I56b工字钢3片组,辅助纵梁采用2片组,纵梁支墩设10处,面尺寸为2m*2m*2m。施工步骤为:浇筑支点带-抽换枕木-安装扣轨-安装横梁、纵抬梁。
        横抬梁间距90cm,将加固范围内线路全部更换为木枕,预先放置扣轨用卡扣,采用3-5-3扣轨进行加固,每股道长度87m,Ⅰ56b工字钢横梁横向贯通,轨面高差采用橡胶垫调整(防止轨道短路影响行车),先穿两条铁路线下侧横梁,并安装好固定纵梁U型螺栓,之后对横梁进行接长,线路加固范围共设置3道混凝土加固带长度76m。工字钢纵梁与横梁拼接采用栓接。施工纵梁及辅助纵梁,施工时注意扣件牢固,不能侵限。加固完成后,每天需对线路进行整修,需报建设指挥部组织各单位进行,顶进安全评估,评估完成后方可顶进。
 
        图5  线路架设设计
        4.5中继间式顶进
        采用QYS400型千斤顶,顶程100cm,根据设计框构最大顶力计算出千斤顶的总台数,得出中继间需布置60台千斤顶。千斤顶设在两节框构之间或末节涵身与后背之间,千斤顶对称布置。
    
        图6  顶进顶镐布设
        5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难点、关键点探讨
        5.1同步液压控制技术
        采用智能液压控制技术,根据位移传感器及力传感器判断每个千斤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5.2中继间设计及施工纠偏
        顶进镐窝设计要超前谋划,定好千斤顶的型号及尺寸后,根据要求在框构预制时进行镐窝的排布,既保证结构安全,又节约可后续处理框构间接缝的时间。
        为了防止顶进过程中相邻各节箱体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严重错牙,增加中继间的抗剪能力,在前后节箱体间设置剪力楔,每次顶程不超过30cm。三节框架框构分别从顶进方向往后背方向。顶进施工时,依次顶进节段一、节段二,节段三。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框构就位。在顶进的过程中,框构主体每前进一个顶程,即要对框构主体的轴线和高程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发现偏差及时通知指挥人员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对于后背变形情况的观测,可在横向位置设观测点。
        (1)轴线偏差顶进过程发生左右偏差,可通过左右两侧顶程长度调节、超欠挖土或顶进时楔紧一侧顶铁而另一侧留有空隙来调整。
        (2)高程偏差框构主体“扎头”调整:底刃角处挖方减少,增加刃角吃土;吃土顶进,开挖基底时欠挖8 cm~10 cm,利用预制框构时的“船头坡”将高出部分压入箱底调整;来逐步调整。框构主体“抬头”调整:调整刃脚吃土量;两侧适当范围超挖;底刃脚前超挖,逐步调整。所有纠偏措施都必须建立在及早发现的基础上,越早发现越容易调整,倘若造成过大的偏差后,再行校正则非常困难。因而为防止过大的方向和高程误差,除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必须及时校正。同时要根据开挖的土质提前判断前面土质状况,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5.3既有线安全控制技术
        要在顶进施工时进行抗线路横移倒链控制:中继间顶进,由于三节顶进时有时间差,未确保线路安全,不随顶进框构移动,利用反力点及手拉葫芦将横梁固定在不顶进的框构上,以保障线路行车施工安全。
 
        图7  线路抗横移措施
        前40m顶进方式(节段二、三在线路外):当两端防护员确认无车通过时,使用拉锚固定线路后,迅速将枕木垛换成Φ35圆钢滚杠,节段一顶进30cm,松开拉锚,节段二、三同时顶进30cm,然后将滚杠换成有效的枕木支点,重复以上工序,连续顶进7次,进行下一循环,每天顶进5m。
        后28.07m顶进方式(线路在节段二上):当两端防护员确认无车通过时,使用拉锚固定线路后,迅速将枕木垛换成Φ35圆钢滚杠,节段一顶进30cm,节段二顶进30cm,然后将滚杠换成有效的枕木支点,松开拉锚,顶进节段三,最后重复以上工序,连续顶进7次,进行下一循环。
        每天派专门2人对线路进行检查及维护,每列车过后检查轨距、水平、及曲线超高,及时进行调整,拆除轨距杆避免连电。保证轨距变化率均匀。
        5.4顶进监测
        因为施工变化频率较快,中继间顶进的监控一切以简单、迅速、精确为原则进行。顶进时监控内容:顶力变化和顶进行程(直接读取)、顶进框构高程(水准仪)、框构顶进过程中中线变化
        6总结
        综上所述,民主路框构中桥顶程长,顶程68.07m;吨位大,总重24000吨;同时下穿两条运营铁路线且间距小,两线中心间距仅5m,线路加固风险大;顶进范围存在既有框构,施工困难。综合以上多种不利因素,所以优化了分三节中继间式顶进施工,并通过以上描述各项措施,降低施工风险压缩工期。
        优化了中继间方案顶进后,虽然增加了基坑及防护桩工作量,但解决了地下空间不足、原位现浇周期长等难题,压缩了现浇预制工期60天,避免了对下穿既有线行车运营影响60天,减少了营业线施工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张继成. 中继间法顶进框架涵施工技术探讨[J].福建省铁道学会促进福建铁路科技进步与创新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 20050228.
        [2]吴振忠. 箱涵中继间法顶进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2007,33(01):144.
        [3]曾洪泉.既有线斜交框架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200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