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 王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建
[导读] 摘 要:岩土勘察,在于对岩土类型、深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加以确定,对场地的稳定性、工程适宜性及承载力加以评价,为地基工程提供变形参数,勘察地下环境,对地下水对桩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加以评价,进行水质判断,确定其腐蚀性,确定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分布,提出防治措施,基于工程特性,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

        身份证号:13040219791106xxxx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
        摘    要:岩土勘察,在于对岩土类型、深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加以确定,对场地的稳定性、工程适宜性及承载力加以评价,为地基工程提供变形参数,勘察地下环境,对地下水对桩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加以评价,进行水质判断,确定其腐蚀性,确定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分布,提出防治措施,基于工程特性,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1  引言
  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基础条件恶劣的情况,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岩土勘察工作,依照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地基处理技术来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本文从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现状出发,对其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2.1  区域性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的岩土结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特征均不相同,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结合施工区域的岩土勘察的结果,做好工程规划。举例而言,在我国沿海地区,其岩土结构较为松散,且地下水十分丰富,因此该区域的建筑施工必须格外注意抗剪强度,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之上也应当偏向刚性,以防止沉降或建筑倾斜的问题;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其岩土结构干燥,孔隙大,耐水性较低,一旦持续性降水,很有可能导致岩土坍塌的问题,因此该区域的建筑施工须做好加固与防水工作。简而言之,不同区域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2.2  不确定性
  以目前的岩土勘察技术而言,尚难以对岩土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也造成目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多是因为在岩土工程施工前期缺乏足够的勘察报告,部分数据难以反映建筑区域的岩土性质,而且某些工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之上会对岩土条件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岩土所处环境的改变,然后,因岩土环境改变而致使性能改变的岩土又会在岩土环境之中予以反馈,从而造成施工过程之中局部环境的改变,如果放任发展,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依赖性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高度依赖岩土工程科学的发展。即使是其他相关学科,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也表明岩土工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其他要求。例如,静压桩技术是基于液压技术,真空预压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真空泵技术和射流泵技术,另外还有超音速等。声波等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高等级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总之,岩土工程施工处理技术大多是以其他科学为基础的。从理论上讲,它还依赖于它的技术支持,这也是一种岩土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核心性质。
  3  岩土勘察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3.1  勘察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岩土勘察工作具有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特点,所以需要勘察人员具有丰富的勘察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然而,由于对岩土勘察工作缺少重视,导致勘察队伍建设不足,队伍中缺少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岩土勘察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常见的问题就是经验和技术的不匹配,也就是说经验丰富的人员缺少专业的技术知识,而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虽然掌握了先进的理论知识,但其缺少实践经验,在实践操作上仍旧存在问题,无法保障实际勘察工作的质量。
  3.2  岩土勘察施工技术完善措施
  完善岩土勘察施工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重视,培养人才。要提升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对岩土勘察工作的认识,将岩土勘察工作放在建筑施工的首要位置。


为提升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仅要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还要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建立合理的奖惩和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奖惩手段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型,进而提升勘察团队的整体水平;其次,规范市场,加强管理。对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工作,如果发现违规行为一定要严厉处理。规范市场行为,减少市场纠纷,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進岩土勘察工作的快速发展;最后,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详细统计各项参数。要促进勘察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岩土勘察包括监测、波速测试、静荷载实验等多项技术,我们要对这些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提升技术的可靠性。积极引入电磁波、弹性波等知识理论,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岩土勘察工作,增加勘察效率。详细计算各个施工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4  地基处理技术
  4.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处理效果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承载力和稳定性相对更强的土体,替代原本的基础,因此不会受到原本基础土体性质的影响。不过,换土垫层技术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材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替换材料,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挖出的土方应该集中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回填材料的质量同样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需要避免有机杂质如植被残骸等的存在,因为其在腐烂后,会于基础中形成空洞,影响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4.2  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基础中,将水泥和软土进行强制性搅拌,待水泥凝固后,会与土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混合基础,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主要是利用了水泥与土层在拌和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不需要掺入过多的水泥,通常不会超过需要加固土体的15%,水泥本身与粘土并不会充分融合,粘土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会导致水泥土硬化速度缓慢,过程也较混凝土硬化更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全面细致的分析,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4.3  固化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溶液或者胶结结构的方式,以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的形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升地基的结构强度。例如水泥、水玻璃等作为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固化材料,能够对土壤空隙进行必要的填充,使得土壤的密实度大大增加,地基的抗压性以及透水性得到提升。根据岩土工程地基处理需求的差异,在实际的施工环节,可以采取压力灌浆、旋喷法以及深层搅拌鞥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高效的固化处理,以切实提升软土地基的结构强度,为后续岩土工程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
  4.4  夯实处理技术
  从构成来看,软土地基主要由碎石、粉土等低饱和度物质组成,基于这种特性,在地基处理环节,可以采取夯实法来进行处理。通过夯击,使得土壤进一步被压实,确保软土的密实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强夯法能够对地基1.2m范围内的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夯实法的调整,确保夯实效果。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若要顺利进行,首先要做到对岩土进行勘察并使用各种地基处理的技术。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以重视,对当前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断创新关于地基处理的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英军.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门窗,2017(11):71.
  [2] 何小红.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7(21):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