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极客网联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5
摘要: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这一战略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各行各业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因此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设计对于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重要意义。虽然现代节能技术遍地开花,但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仍然没有过时,并对建筑节能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传统建筑设计原则,从隔热与保温、通风与防风、遮光与采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建筑技术;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应用
1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1.1自然性原则
在节能环保要求下,现代建筑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自然性的原则。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独立环境而存在的,因此自然性原则是所有设计原则的基础。自然性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如果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建造建筑时受了损害,影响到环境的生态平衡,那么应当对其及时进行修复、重建或者补偿。重建工作依然不能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最好是能一边修复、一边保护,保证修复工作的完整性。如果是进行建筑室内的环境设计,需要与建筑室外环境相结合,做到环境的和谐统一,保证其自然性。
1.2地域性原则
人员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建筑的设计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有气候因素、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等,人员还需观察当地原有的建筑类型,做下记录并认真分析,参照该地传统的建筑类型,设计出新时代建筑,并且应保留当地特色。人员在设计的同时,需要制订出一些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要满足地域性原则,要保证设计的建筑是与当地和谐共生的,要做到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大气资源和土壤资源等,所以在选择设计技术时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而不是与自然发展现状背道而驰。
1.3节能环保原则
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最重要的是节能,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满足节能环保的设计原则,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低耗能的前提下完成的,也就是说设计的材料和机械设备都是低能耗的,这也给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人员在设计时,要随时关注建筑市场发展行情,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需要人员仔细区分,哪些是具有节能环保特性的,哪些是低成本高效的。材料的选择最好是选用能二次回收的,这样不仅能满足节能的要求,降低了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还节约了一定成本,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高效性原则
节能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工程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所以高效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遵循高效性原则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和资源,并且需要保证资源和材料都用到了正确的位置,这才能保证是高效利用的,而且没有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使用一次性材料,要尽可能少地产生建筑垃圾,一旦产生垃圾,需要及时清理,而不是置之不管,这样才能保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工期缩短,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与实用性能,促进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2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2.1传统建筑技术中气候适应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气候适应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指的是在建筑过程中以及使用过程中都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气候适应性的设计要素有室内热环境、温度、湿度、日照等条件,在考虑适应居住的气候条件中,日照是首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合适的日照条件是建筑物外部热条件以及自然采光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温度与湿度问题同时也要着重考虑。气候适应性的设计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隔热与保温、通风与防风、遮光与采光。良好的通风措施是改善室内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保温与隔热是室内温度对于季节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节的基础;遮阳以及采光能够有效地改善光照强度,提高日照率。
尽管现代的建筑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依然必须要体现出气候适应性的重要性,从而营造一个舒适的内部建筑环境,以便于满足大众的需求。
将气候适应性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耗损,从而提高内部建筑环境的结构品质。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来说,气候适应性在建筑节能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传统建筑通过自然本身的结构和布局来进行建筑设计。随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科技手段应运而生,但是现代节能技术完成普及和应用还投入更大的物力财力,因此传统的建筑节能技术仍是十分必要的。现代节能技术结合传统建筑技术,能够为建筑节能这一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思想。
2.2传统建筑技术中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使用功能是人类创造建筑的前提,因此人们对于建筑内部的空间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关注最多的就是通风,尤其是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调节建筑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同时通过空气流通还可以清洁室内空气,使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因此,保持自然通风也是传统建筑节能的一种手段。自然通风是古时候人类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客观的选择,其中的主要意义就是在冬季和夏季人们对于自然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必须要综合各种条件来考察建筑的位置,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传统的建筑技术是将大自然和建筑相融合,自然通风就是实现相融合的手段之一。首先,建筑朝向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好的朝向不仅可以有更好的通风条件。除朝向之外,还必须要利用好空间的关系,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能够和谐统一,是建筑的使用属性发挥的更加全面和完整。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气候多样,我国传统建筑的构造形式复杂多样,一代又一代的匠心独妙对后人的启发是巨大的,同时也为现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传统建筑中的通风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中通过压强差以及楼层高低差异来实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但目前为止,全世界研究自然通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二个是如何利用自然通风度过炎热的夏季。良好的自然通风能够减少对空调等设备能源消耗的使用,实现节能减排。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自然通风将会在建筑行业中受到更加强烈的重视。
2.3传统建筑中隔热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温度是衡量居住的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保证恒定且舒适的室内温度,对于人体的舒适度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一般首先会考虑通过对建筑维护结构进行隔热保温措施,来更大限度实现建筑的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在现代的建筑节能中,通常采用一些既节能又环保的材料辅助建筑的隔热保温,但是由于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辅助隔热保温材料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隔热保温材料在生产时也会消耗过多的能源,因此短时期内实现广泛应用不是太现实。但是传统建筑中的隔热保温技术值得现代建筑节能技术参考借鉴。我国的传统建筑在进行外层防护时大多采用土、木、石等的天然材料。这些传统材料与技术的应用起初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人们只能选择随地可见且便宜的建筑材料和方式进行建造。在经济发展的现代,有些传统材料和技术被新的材料和技术逐渐取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传统材料及其建造方式经受过了时间的考验能够被保留下来的原因,依然值得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借鉴。
2.4传统建筑中遮阳防晒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中,防止太阳的辐射进入屋内就是遮阳防晒技术,良好的遮阳防晒技术可以保持室内自然环境,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等。在我国南方,建筑布局通常都比较密集,并利用建筑物的高低来实现遮阳。而在北方地区通常采用回廊相组合和院落的方式来实现遮阳。两种方式遮阳效果都比较明显,并且有效地调节了室内气温。对于夏代建筑来说,传统的遮阳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但是其设计手法和利用空间以及建筑格局的方式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并且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3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具有不可磨灭的利用价值。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特性,从建筑的隔热与保温、通风与防风、遮光与采光三个方面的着手,注重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充分发扬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巍巍.简析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J].居舍,2020(01):42.
[2]王骁男.简析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J].河南建材,2019(05):201.
[3]苗壮.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8(0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