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作物的精细化复合种植经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邓雅丽1 邓明芳2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下,许许多多的“聚焦三农节目”开始播出,政府加大了对山区农业建设的关注,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在的山区农作物种植技术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成效。
        1.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淌塘镇人民政府 2.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农业农村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下,许许多多的“聚焦三农节目”开始播出,政府加大了对山区农业建设的关注,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在的山区农作物种植技术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目前山区农作物精细化复合种植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山区农作物;精细化复合种植;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温饱问题一直是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变换下,山区农作物作为国家粮食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每年的种植成果都会得到相关部分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新研发的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被应用到山区农作物的种植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功,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但是由于服务技术与种植维护的不到位,给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山区农作物的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1.1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的现状
        目前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已经在我国南部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随着科学技术与时代的改革,农业种植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并取得了相对的成效和不错的经济收益,为提高我国社会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随着对山区农业种植模式改革不断的深入,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被显现了出来,例如,部分地区受到水资源的制约,致使农作物产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虽然后期山区的部分富余劳动力经过整合自发的对农作物进行了挖井灌溉,产量及收益都有很多提高。但从整体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仍跟不上其他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种植步伐,复合种植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上与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局部出发的话,我国整体的农作物经济收益及产量处于每年递减的趋势,不容乐观。
        1.2山区农作物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劳动力制约严重,部分土地荒废严重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改革,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到各大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中发展,脱离了农村生活。部分农村家中只留有部分拥有劳动力的老人或妇女儿童在家,进而成为了农作物种植的首要人力资源。据近几年对农村劳动力的数据调查显示,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力的女性平均年龄大约在35-65之间,甚至更高;男性的话相对更高一些。这些劳动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年龄大、体力差、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等,严重阻碍了新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工作的大面积推广,制约了社会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文化水平的不足,也会给后期农作物销量的推广、销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受山区地质面貌的影响,农民有限的农作物种植土地在种植形势上多是零散分布的,没有集中在一起进行种植,这就给农作物的后期管理造成了严重困难。部分山民为了方便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对离家比较偏远的种植地进行抛弃,仅仅选取可种植的土地进行种植,从而导致大量的农作物出现荒废、田堰坍塌的情况发生,致使我国丧失了大量的农作物种植土地,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战略。
        (二)信息滞后,销售渠道不足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部分偏远山区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与普及,这就限制了我国偏远山区大量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村信用合作社或是老农不能够及时了解到当地市场的供应信息以及当前农场品的价格走势,导致大量农产品出现了滞留的情况,甚至是溃烂,影响了农民自身收益和社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促进山区复合种植精细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对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建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民生产素质和专业技能是现阶段首要任务。针对山区存在的老龄化、体质差等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对人才培养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劳动人员的教育力度,调动充足的培训资金,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新农作物种植品种,该给劳动人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建立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建立现代化农业园等方式现场传授农民种植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将种植技术、种植方法和及注意事项详细的介绍给他们,从而为提高农产业经济效益和产量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模式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相关农业部门要结合山区农业生产管理的实际发展需求,根据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对农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例如,不断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增产品种,研发出新型的种植模式,做到能够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成果,励志于服务于农民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山区土地流转体系,提高农村土地用地的集中制
        对山区农产品种植土地进行集中式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作物生产经营成本,而且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产业收益,对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农业用地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可以通过承包土地交换、转租等形式实现农业土地的适度集中管理。此外,附近乡村领导也可以通过土地公开竞标的方法,对农业土地进行转包或是协助农户之间进行土地交换的工作,从而达到农业用地适度集中的目的。减少了农户与农户之间种植土地土质的差异,有效的实现农作物复合种植模式的精细化、科学化、规模化的管理,有效提高农业用地的使用率,降低劳动成本,促使农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推进品种及肥料的研发与生产
        建立一个旨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专业研发队伍,能够有效的提高山区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培养与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农业研发部门和推广机构,各大农科院校和政府机构要加大对新型农作物种植产品和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并制定好符合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的实施政策,鼓励农业研发人员和机构积极的加入到山区农作物经济开发建设中去,致力于研发出更多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并将技术转化为成果的主要内容,对农业发展进行发力扶持战略。根据社会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园的建设,对有效品种进行科学的选取研究,加速农业专业肥料的进一步开发等,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农业研发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山区农作物精细化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管理中,由于劳动力和生产力的欠缺、综合素质偏低、信息技术滞后、质量标准不一致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改变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化、标准化技术水平;完善山区土地流转体系,提高农村土地用地的适度集中;完善和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等策略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从而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经济收益,促进了社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娜.论山区农作物的精细化复合种植经营[J].现代园艺,2020,43(18):202-204.
        [2]林忠贞.浅谈山区农作物的精细化复合种植经营[J].绿色科技,2013(09):127-128.
        [3]张青霞.山区农作物精细化复合种植经营研究[J].农业经济,2009(07):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