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与防洪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郭泽文
[导读] 摘要:河道综合治理是当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道自我修复功能,把人与自然共处理念贯穿于整个治理工程。
        四川隆建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摘要:河道综合治理是当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道自我修复功能,把人与自然共处理念贯穿于整个治理工程。传统河道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在设计、施工和治理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防洪功能的实现上,难以保障河道整体效益的发挥。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深入分析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防洪体系建设
        引言
        当前我国依然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窘境,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水资源作为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要部分,注重解决水资源问题,有序发展农田水利工程。随着农田水利管理技术的提高,相应设备也更加完善。为促进新时期农业发展,充分运用管理技术,有效进行防洪抗旱,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1河道综合整治要点
        1.1生态与防洪同治,防洪为本
        结合区域发展需求,确保防洪排涝达标整治,保障防洪安全。在遵循防洪安全前提下,努力维持河流自然形态,宜弯则弯,宜滩则滩,恢复河流自然功能。充分考虑河流生态、自净、景观等多项功能,保持水体循环流畅,保持河道生态基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本土林草为主,疏密有度,乔灌木结合,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良性循环的河流生态廊道。
        1.2尊重自然规律,修复为主
        尊重历史洪水和自然河形,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注意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进行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破坏总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自然景观美化处理,河道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景观。
        1.3保护与利用并举,保护为要
        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措施并举,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自然禀赋条件,将整治作为保护的手段,将保护作为整治的前提,尽量减少大挖大填、大拆大建,减少工程硬化,避免过度整治。经过人居河段要采取一段一案精细化整治,将河道保护与人居环境、旅游休闲、安全防护有效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1.4活水补水技术
        该治理河道上游无水源补充,水体流动性较差,在没有降雨或地表径流等外源补给的情况,大多处于静止状态。经多年积累沉淀,河内淤泥深厚,水容量有限,污染物极易在其中积存、水体自净能力很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质问题,需从水动力方面考虑,解决水体流动性问题。水流速度的增加,有利于水体复氧,强化好氧微生物降解,进而达到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的目的。
        要实现水体流动,需借助水利工程设施形成水动力,因此,小范围区域活水设计是必需的。形成区域活水,既可均衡稀释上下游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又可调活水体增大流速,提高水体的复氧、自净能力,加快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通过在下游河道交汇处设置溢流堰,形成上下游水位差,结合泵站调水,将下游水调往上游,完成水体循环,形成小范围的区域活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结合水生动植物的改善措施,形成长效持久的流动性生态水环境。
        2防洪体系建设策略
        2.1做好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新时期,要加大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避免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灌溉质量。当前我国在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工作的同时获得了突出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这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技术推广,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节水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提高灌溉质量和作物产量。

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科学,有效地避免水分流失,灌溉更加均匀,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收入的提高,还能够改善污染的现状。
        2.2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因地制宜培养作物
        农业发展对灌排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建设灌排设施的重要性变得十分突出。农业产业不断调整,需要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培养高产作物,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农田灌排科学技术标准,才可以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
        2.3有效控制水污染浪费现状
        如今依然有很多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导致水资源污染现状依然严峻。基于这一现状,需要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做出有效控制。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宣传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倡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滥砍滥伐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2.4护岸型式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战略思想,走中国特色水利发展道路。在新时期治水工作中,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加水利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在保障水安全的同时,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需结合水力计算成果,兼顾生态景观需求,科学利用确定护岸型式。生态景观护岸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边坡防护种类,较为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以土质条件来划分,分为柔性生态防护和硬质抗冲护坡为主。护坡选型需结合河道防洪形势及两岸用地空间情况来定,若河道用地空间受限,宜采用边坡较陡、抗冲刷效果好的硬质驳岸,保障河道防洪安全。若两岸用地空间较大,宜采用草坡入水,岸坡种植花灌木,满足居民亲水亲绿需求。
        2.5河道整治中防洪和景观协调
        河道整治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整治、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大力推进河道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滨河空间,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总体目标。
        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是河流经过长期的演化所形成的,而我们实施河道整治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尊重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以尽可能还原河流本身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安全运行。防洪河道主要实施清淤疏浚、加固护岸等措施,使河道行洪顺畅。景观河道以生态修复为主,兼顾景观绿化和拦蓄水源,打造适宜休闲的滨河水岸。河道整治始终坚持防洪安全为本的同时,还应注重河道生态景观,保证防洪需要的同时促进人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
        2.6做好防洪工程的管理
        防洪工程的管理对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尤其是一些山洪频发、降水量多的区域,更需要做好防洪工程的管理,这也有助于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结束语
        河道治理以防洪安全为主,兼顾生态景观以及河道沿线供水、灌溉、发电等要求。通过对河道采用清淤疏浚、河底稳定化、岸线固化等措施,整体推进、着力恢复和提升了东江河段防洪能力;通过设计河道两岸堤坝断面,布置绿色人行步道铺设,两侧植树、种花草等配套工程,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通过重建已损毁陂坝,恢复河道两岸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助力武功山景区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井强.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3):44-45.
        [2]张雅卓,吕淑婷,季廷翠.城市边缘区河道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04):37-44.
        [3]付博.关于山区景观河道设计的几点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20(05):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