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222
摘要:高校需要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党建工作规律,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而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连线者、代言人和守护者的特殊性,这为创新激励机制提供了依据。当然,激励机制的创新还需站在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和统筹兼顾三个价值维度基础上,以营造良好环境、明确目标定位、稳固后方和提升自我四个方面,打造系统化、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全方位地保障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
引言
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到内涵建设,高校所面临的任务空前艰巨,面对的问题也有了质的变化。这就对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党务工作者建设是较为重要问题,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改革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则成为队伍建设关键的一环,这是摆在所有高校党务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1激励机制相关研究
“激励机制”来自于管理学,是一种驱动效应,一般指的是管理者为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措施或手段。对“激励机制”和“高校教职工党支部”的相关研究虽然数量有限,但还是有一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凌晨、李茜(2013),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中,结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剖析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的核心内涵、基本模式和实现路径。徐涌金、徐琼(2011),在《试析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学习的有效激励》中,将研究视角放在了如何有效激励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学习上。刘英侠(2015),在《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中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在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就“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的机构设置、活动安排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2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应用原则
2.1应“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
“以人民为中心”是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使命追求,以维护人民权益为责任担当,以激发人民创造力为行动目标。在创新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在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高校党务工作者在高校建设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至上的价值遵循”。这对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在人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中产生和体现出来。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其主体性表现得十分清楚。面对社会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会更加主动的释放,进而解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只有充分调动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党建面对新时代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和落实高校党务工作者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活力和创造力。
2.2以与时俱进为价值坐标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回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大学发展史,任何时期的高校发展都离不开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人才。可见,新时代的高校大发展需要贯彻新理念,更需要高校党务工作者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要与时俱进,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调一致,体现新时代有关高校发展理论特色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特点,融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进行创新。在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遵循高校党务工作者成长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注意研究新情况,针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来源构成、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及时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创新,努力增强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以统筹兼顾为价值向度
统筹兼顾就是要注重事物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统筹兼顾也是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科学方法。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是对高校党务工作者个体自身协调发展的考量,是对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个体与他人共同发展的精细化分析,是谋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全面进步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的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内涵,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的价值理念,根本要求就是注重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协调发展。要改变单一的激励机制,解决激励机制的不平衡问题,实现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完善的激励机制下整体发展。要加大统筹力度,以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激发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增强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力争实现工作的广覆盖;以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推进高校党委与干部的一体化发展。
3新时代下高校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完善措施
3.1因人而异,实行体现差异化的激励机制
受年龄、学历、职务、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相同激励机制对不同个体产生的反应不同。
为此,高校管理者要考虑到党务工作者的差异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建设。在年龄方面,一般25—35岁之间的党务工作者自主意识较强,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对他们可给予更多环境激励,把他们当作“社会人”甚至是“自己人”,实行更多的宽容激励、沟通激励、尊重激励和文化激励;35—45岁之间的党务工作者因家庭因素,工作中更为踏实肯干、积极进取,可考虑实行较多的物质激励,职称晋升激励;45岁以上的党务工作者经验更为丰富,党务理论水平较高,可以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为主。在学历方面,高学历的党务工作者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满足他们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给予更多高层次的激励机制,包括尊重激励、授权激励、目标激励、职称晋升激励等;低学历的党务工作者更注重低层次的物质激励,对他们要加强培训激励,引导他们端正思想,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在性格特点和职务方面,喜欢稳定、程序化的党务工作者适宜从事组织员和辅导员工作,他们更注重职称职务激励、尊重激励和物质激励等;喜欢挑战、自信心强的党务工作者适宜从事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副书记或书记等领导管理工作,他们更关注目标激励、授权激励、工作内容激励和信任激励等。
3.2强化岗位管理,激励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可为”
清晰明确的岗位管理制度,是理顺党务工作者工作职责、加强党务工作者角色认知、激发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第一,学校应深刻认识加强党务工作者建设的重要性,做好党务工作者“三定”(定编、定岗、定责)工作,统筹考虑党建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新形势,合理设置党务工作者编制(岗位)数量与结构,不断充实党务工作者,保持专职党务工作者的稳定性,营造重视党务工作者建设的组织氛围。第二,完善党务工作者岗位管理制度,推进岗位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定高校党务工作者《岗位说明书》,明确目标职责和评价标准,建立党务工作者工作规范,消除党务工作者对角色的模糊感、对岗位的倦怠感,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不断优化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使其从混乱、繁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激发出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为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提供基础保障。
3.3注重发展培育,激励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能为”
遵循党务工作者成长发展规律,注重对党务工作者的发展和培育,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培养制度链,拓宽党务工作者成长空间,推动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和转型升级。第一,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党务工作者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分阶段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进修,逐步建立起与其紧密衔接的培养支持体系,引导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培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推动党务工作者轮岗机制建设,在党务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安排党务工作者到其他行政部门进行轮岗,拓展党务工作者工作视野和站位,提升党建工作大局观和格局观,增强系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第三,完善党务工作者挂职锻炼制度,对优秀的党务管理干部可以选派其到其他党群部门或兄弟高校进行挂职锻炼,注重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
3.4以提升自我为核心,打造能力过硬的高校党务工作者
高校党务工作者个人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自我学习能力。重点了解高校党务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常态化。加强高校党务工作者对党的理论、路线、政策按时、按点的自我学习,可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定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并对每一位发言形成文字记录,也可跨部门、跨学校邀请同行进行交流,吸收先进经验,也可不定期请党建理论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介绍前沿理论成果,提升学习宽度,亦可为高校党务工作者自我能力提升开辟通道,鼓励其继续深造,提升学习厚度。二是自我实践能力。重点了解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否把握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可通过在高校设置面向学生的专门党建课程,将党建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也可通过多样化的宣讲方式,让其深入各个二级学院或城市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义务进行理论宣讲。这样既能让党建理论落地,促进理论成果的转化,也能使理论在宣讲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三是自我研究能力。重点了解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效的、可推广的解决方法。可通过搭建高校党建理论网络平台,鼓励多发文章,也可设置专门的党建理论课题与专项资金,让其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升华理论。
结语
高校管理者要对党务工作者实行常规性的激励措施,让他们和普通教师、管理人员一样,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长短、绩效考核的情况进行物质、精神、培训、职称评定、目标等激励,使他们工作有干劲,事业有奔头。同时,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中,对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及时给予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两方面结合,形成高校有力度的短期激励和有温度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以此保证党务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务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张麦秋,王亮成.对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4]朱继东.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郭广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探索与研究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