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城市薛峰林场 715400 2韩城市芝源林场 715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渐深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工造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工造林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减少雾霾和沙尘暴等不良天气发生率,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造林;技术;措施
引言
人工造林是一个整体系统的项目,需要进行长时期、科学的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选择多种多样的林木品种,根据苗木的优良性状来选择最适宜的树种,科学地开展人工造林工作。人工造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但是对抚育管理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才能够达到最佳的人工造林效果。人工造林需要掌握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对造林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利用科学的造林技术,从而推动林业发展。
1人工造林的简述
人工造林指的是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用专业的培植技术,根据林木的生长习性及种植地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行科学的、适合的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提升了森林植被的覆盖率,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国家对木材的供需矛盾,使对木材的供需达到平衡,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人工造林只有灵活地把握选种育苗、适地栽种、抚育间伐、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之间的配合与管控,才能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人工造林相较于自然生长的林木而言,其优势是树木的生长成熟期缩短,林木分布均衡,能有效地利用光照和土地资源,对种植树种可以进行挑选,容易满足市场的需求,可以规划林木种植结构,便于统一化管理作业,提升树木的存活率,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2人工造林的现状及问题
自我国退耕还林政策颁布实施以来,极大地推动了人工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已达到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为世界第一。然而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造林项目规划不合理,人工造林树种单一,在造林过程中存在重视造林、轻视管理的现象等,对人工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应充分认识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运用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提高人工造林整体水平。
3人工造林的意义
3.1防风固沙
一直以来,风沙天气给我国很多地区带来危害。强烈的风沙不仅会摧毁农田,还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威胁人体健康。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建造防护林隔离带,可以减弱70%~80%风力,抵御风沙造成的危害,达到防风固沙的良好效果。
3.2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虽然各个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改革速度较慢,自然无法有效满足当前生态问题的处理需求,更难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林业资源。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各地出现了危害人类健康的气象灾害,如雾霾、气候变暖等现象,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加强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因此,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多措并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落实造林和抚育工作,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改善气候,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3.3清除污染
在城市中一棵行道树,每年能够清除一辆汽车行驶16km所排放的污染物质。树木在吸收有害气体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木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尘埃粘附,保证空气新鲜清洁,降低空气CO2的浓度还具有直接杀菌的能力,此外,还可有效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4人工造林技术分析
4.1合理规划造林项目
在进行人工造林之前,应当对造林地具体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造林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经济因素等。要结合具体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工造林计划,对造林树种合理调整,选择合适的肥料与工期,确保人工造林计划与当地造林实际相符合,以提高造林成效。
4.2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也是人工造林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林木生长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林地清理需要把林地中的杂草、灌木、已有的林木、垃圾以及采伐过程中留下的树枝、伐根等全部清除。我国过去在进行林地清理工作时经常采用砍山的方式,只对造林地进行大面积的表层清理,所以要改变这种模式,进行更加细致的林地清理工作,使林地更加整洁,减少其他植被对林木生长造成的影响,还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保证林木能够正常生长。
4.3科学选择树种
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当认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各种环境对树种科学选择,保证选择的树种适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为树木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树种生物特性、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种因素,综合判断造林地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潜力,选定最佳的造林树种,保证造林成效。在选择树种时,应当首选遗传性状优良的树种进行栽植,选择苗木生长健壮通直、高粗匀称、枝梢有着较高木质化、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优质壮苗进行人工造林。并且及时起苗,随时栽植,以免苗木出现损伤与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另外,为了确保森林整体防护能力,避免病虫为害,在选择优质树木品种基础上,应当合理搭配多种树种,以达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4幼苗管理技术
相关人员可以对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以此提高成活率。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苗木的生长阶段。必要时,还需要增加适量的养分,促进苗木更快地生长。抚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定期施肥、定期浇水等,保证树苗的生长。同时,在树苗发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定期进行修剪或者间苗。如果发现存在不健康的枝叶,应该立刻修剪,防止出现主苗养分不够的情况。在选取育苗容器的过程中,务必保证其科学性,根据树种的类型和规格选择容器。另外,还应该根据苗木的习性与特征,进行营养基质的调配。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地考虑土壤、养分、育苗周期等,使用磷酸钙或者复合肥作为常用的肥料。在施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该有效控制施肥量,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4.5后期的树木补栽
在林木生长一段时间之后,一些林木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出现生长问题,包括病虫害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林木会出现死亡。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对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为了能够使其他林木健康生长,在原有的区域中也要进行树木补栽,由于补栽与群体性种植的情况有所差异,对于补栽的种苗,需要进行特殊护理,确保种苗能够更快地适应生长环境。
4.6病虫害治理
人工造林经常会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因此要加强造林地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首先,技术人员要掌握当地高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病虫害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对经常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可以使用药土、药泥、杀虫剂等进行防治工作。人工造林的病虫害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加强日常的巡查和监管,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清除有利于病虫害生长的条件,从而提高造林的整体抗病虫害能力。
结束语
人工造林工作在保护我国自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有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人工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工造林工作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科学合理地规划,提高造林技术,增加林地面积,并加强养护管理,为提升人工造林工作效率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王晗宇,王艳颖.人工造林技术及管护措施[J].吉林农业,2019(18):91.
[2]李桂梅.浅谈人工造林的培育与管理[J].南方农机,2019,50(17):87.
[3]胡久梅.浅谈造林更新的现状及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9(16):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