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方俊鹏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方俊鹏
[导读] 摘要:超高层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超高层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无论是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还是混凝土浇筑,均有很多方法与要求。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楼层数大于40层或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物可称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将大部分建筑空间都延伸到了上层,从而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目前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建筑的占比正越来越高。但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比一般建筑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1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设计现状
        对于现阶段超高层结构设计形式而言,多为“内筒外钢”的结构形式,即内部为剪力墙核心筒,外框为钢梁+钢(混凝土型钢)柱,此类结构形式决定了在进行超高层施工时,需要分四条流水线路组织施工,即核心筒→外框钢柱、钢梁→水平板、核心筒楼梯→型钢混凝土柱。
        2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分析
        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密集型过程,详细执行,并考虑到项目的一致性,从设计质量到流程流和生产环境。基本结构是构成整个建设项目框架的高层建筑构件。因此,其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施工质量,根据施工要求改进各个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基础设施施工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层住宅的两个主要标准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基深度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高度至少5米,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常广泛。因此,建议以对实际工作具有极高水平意义的区分方式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指导方针和要求。存在特殊作业环境时,不应忽视自然因素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有适当的延期,施工质量也很可能得到保证。此外,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创新发展的步伐,超现代建筑师也必须不断更新思想,掌握技术,将实际实施经验融入高效管理,加快并更好地加快多模板主体结构的建设和施工质量。
        3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核心筒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核心筒一般需要先行施工,且核心筒总体施工难度较大,必须要有效解决高空作业面及安全防护问题。在具体的核心筒施工中,可基于专用模架系统开展相关作业,并集成大模板系统、堆料平台及混凝土布料机等,以保证作业便利和安全。再者,为方便人员运输,还需提前在核心筒内设置能够有效通往模架平台的筒内电梯。塔吊可选择外挂式塔吊,附着于核心筒的侧壁剪力墙上面。
        3.2外框钢柱、钢梁施工
        结构柱、钢梁和结构按照设计顺序分为钢柱、钢梁和钢柱,它们按照主梁前后的顺序制造,通常先构造构件。操作的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使用立式对接焊缝塔和钢梁向前螺栓连接芯。设置网络、通道和安全措施,以控制框架设计过程中发生崩溃和跌落的风险。施工时间很长,因此钢结构塔的完工时间应与核电站的完工时间相协调。为了满足人员和单机材料运输,还需要设置电梯。熔接件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以确认其是否适用,然后才能进行后续实施。
        3.3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往往会涉及许多混凝土施工作业,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配比合理。

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中,应遵循合理的操作次序,并采用分层浇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斜向分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或者分段分层浇筑等。注意在浇筑过程中应预防泌水现象,发现泌水后及时清理。混凝土施工的原则是边浇筑边振动、快插慢拔、掌握好振距。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预防其表面形成塑性裂缝,还应在1h~6h后进行二次浇灌或二次压光处理。此外,在浇筑后必须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一般常温浇灌完毕后的6-18h内即要开始进行洒水养护,总养护时间≥28d。
        3.4模架工程
        模座设计是需要更多设计的顶部建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的当前阶段,模架工程通常是混凝土框架的一种形式。因此,模座专案的设计品质会直接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的品质。如果本节中的设计质量较差,将对后续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模座专案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模具配置类型进行制造。施工前,需要专业人员制定施工计划,这些计划必须以实地实际情况审查为基础,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安装模座之前,需要进行断面混成,以便透过断面混成测试来确定样板元件的大小,以满足建筑产业的需求。只有正确确认模板尺寸后,才能进行安装。这可确保模座中分隔缝的密度。安装模板后,为了避免模架中出现分隔缝,可以在模架中使用胶带。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模板的填缝质量,从而合理地排列模板。此外,参与实施具有建筑行业专门知识的洞口支持措施的技术人员应实施高度标准化的建筑活动,以促进建筑程序的标准化。除上述操作外,上部板的安装活动也技术性很强,有关技术人员应将扣架作为这种施工作业的主要工具,以便以后进行一系列施工。为了使混凝土材料的施工符合建筑结构顶板的具体施工规范,受影响的技术人员必须规范顶板材料的平滑度、尺寸、线等,以便有效保护模架项目中梁系统的稳定性和强度值。与其他构造块不同,完成此步骤后,无需完全拆除托架和底板模板。此外,上部板的板结构易受导致较大裂缝的力作用的影响。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不应将过多的建筑材料和相关工具放置在靠背的两侧,以避免顶部工具过于坚硬,顶部板的结构受损。此外,主管技术人员必须测量形状的强度,然后测量混凝土砌块的强度,以确保两个构件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移除最小振幅范围内的形状。】
        4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既有建筑或新建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其主体结构的施工资料和牢固度,其主要包括利用各种仪器或肉眼对结构进行观察和对结构进行仪器分析,最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可为既有建筑物的改建和扩建提供必要的依据,如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可结合检测结果确定需要进行加固的部位和所需采取补强的措施,以达到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目的。对部分新建的建筑工程而言,对其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既是其工程验收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下步施工的前提,以便其能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先要做好技术资料、施工现场及机械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把握好放线测量技术、核心筒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要点;此外在施工完毕后,还要有效开展好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检测,如此才能够切实保证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明洪,梁翃瑞,黄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砖瓦,2020(12):213-214.
        [2]杨瑾,路建富,刘凯,郭钊,王鲲韬.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12):189-190.
        [3]谢忠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09-110.
        [4]袁维娜.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25-126.
        [5]金鹏,张玉斌,虞毅,郭艳平.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浅议[J].中外企业家,2019(3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