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金昌市 737100
为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但塑造和培育工匠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目标,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协同发力,需要完善制度体系为教育培养工匠提供保障,需要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为培养工匠提供支撑,需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工匠创造环境,需要扎实开展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为培养工匠搭建平台,需要制定职业教育规划和技能素质提升中长期规划为培养工匠筹谋规划,需要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培养工匠工作,使“严谨、认真、敬业、创新”等工匠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企业员工的行动自觉和努力方向。
一、营造氛围,为培育工匠创造良好环境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感染职工、鼓励职工是打造“工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企业要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劳模事迹宣讲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工匠的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倡导 “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 通过向广大职工灌输“工匠精神”,宣传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在全社会唱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时代强音,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主旋律,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优良的环境。
企业工会组织是成为培育工匠的“摇篮”,要在经常性职工教育工作中强化工匠事迹、工匠精神、工匠理念的宣传、阐释和传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理念,让独具匠心、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完善措施,为培育工匠提供制度保障
培育工匠,需要科学的奖惩激励措施作保障。企业制定并落实《职工技术创新制度》《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评价办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拿出专项基金和奖励资金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改进奖、发明专利奖、职工技术创新奖、QC小组成果奖和合理化建议等奖项,用于支持职工开展技能素质提升、职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攻关等活动,表彰奖励在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和拥有高超技能的职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同时,利用企业建立的“互联网+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实现职工创新网上交流、线上线下成果申报、内外部互通和成果的转化推广,集体和个人共享收益。以每年的工匠选树活动为契机,营造劳动崇高、技能宝贵的良好氛围,塑培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工匠,让工匠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价值追求。认真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工会组织要围绕工匠塑培主题,切实为企业建言献策,主动反映职工诉求,体现职工意愿,推动有利于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规章制度的修订,从源头上明确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内涵、形式、途径、办法和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措施和办法,让更多的职工成长为工匠。
三、提升素质,为培育工匠提供技能保障
拥有过硬的技术素质、高超的技能水平,是工匠的内在要求和“硬指标”。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技能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切实履行教育职能,深入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重视赛前培训和赛后交流,使技能比赛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企业和职工对职业技能的需求,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揭榜攻关、“每班一题”、团队对抗赛等多种途径对职工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企业要求与职工需求、群众性培训与行政培训的有机融合。不断探索开展技能比赛活动的方式方法,使比赛成为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推动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价值观。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拓展培训内容,探索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技能培训,提升广大职工的技能素质,涵养工匠情怀,打造工匠精神,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四、科学维权,为培育工匠提供坚强依靠
提高经济待遇,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工会组织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特别要把技能人才作为工会重点维护对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确保技能人才的就业权、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险权、职业培训权等。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强化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一线岗位对员工的吸引力。要深化人才强企战略,通过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促进企业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不断提高技术贡献率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实现技能人才体面劳动,让广大技能人才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技艺、才华。
五、深化经济技术活动,为培育工匠搭建平台
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是职工参与实践、交流技能、切磋技艺、展示才智的大擂台,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大舞台。企业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紧扣企业生产环节、关键技术,深入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让职工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中提升技术层次。要以创建新“五型”班组、“工人先锋号”、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普及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要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带徒”“结对帮带”活动,带动更多职工钻研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发挥企业职工技术协会作用,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制定全年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计划,推进技术创新活动,以成果推介的方式,开展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推动广大职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以创新型班组为载体,大力开展同工种、同系统、同设备等内容的创新交流,推广创新成果,提高工艺水平,为培养工匠搭建良好平台。
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为培育工匠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为技能人才设计职业上升通道,合理设置不同层级的技能岗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好岗位设置,建立技能系列岗位(如领军人才、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等),确保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畅通。二是完善薪酬体系。制定并落实《企业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的指导意见》,对于从正规渠道取得特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发放津贴。企业可对薪酬体系进行优化,对于从事生产劳动工作的员工进行薪酬和福利倾斜;对于年终考核,除考核工作业绩外,还可以考虑加入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方面因素。三是制定完善的先进生产者评比制度。企业通过优化制度,提高对表现优秀人员的奖励,同时对于获表彰人员,可向上一级进行评奖推荐,使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认可。树立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激励导向,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和职业自信,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专业水平过硬、技艺精湛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