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安监特派办 北京市 100089
近年来,辖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无缝线路得到快速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大量铺设,为运营的平稳性、舒适性创造了条件。但是,从今年以来全路发生的多起无缝线路典型事故以及日常检查分析看,辖区铁路局无缝线路专业管理也存在明显的弱化趋势,无缝线路安全隐患非常突出,胀轨跑道的安全事故可能就在身边。为切实掌握辖区铁路局无缝线路管理现状,从源头上规范无缝线路专业管理,防范胀轨安全事故的发生。北京安监特派办对辖区北京、太原、呼和浩特3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普速铁路无缝线路管理工作开展了专题检查调研。调研中,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3个工务部,10个工务段以及36个科室和车间进行了调研检查,并多次组织召开集团公司、段、车间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研讨会。
一、无缝线路基本概况
1.北京局基本概况。北京局管内普速铁路共有无缝线路9828.835km,其中正线跨区间无缝线路6832.446km,区间无缝线路979.303km,普通无缝线路983.449km。站线无缝线路1034.6km。无缝道岔4119组,其中正线4029组,到发线90组。
2.太原局基本概况。太原局管内普速铁路共有无缝线路7233.659km,其中正线跨区间无缝线路1196.610km,区间无缝线路5715.763km,普通无缝线路321.286km。站线无缝线路528.830km。无缝道岔713组,其中正线712组,到发线1组。
3.呼和局基本概况。呼和局管内普速铁路共有无缝线路6473.343km,其中正线跨区间无缝线路3557.744km,区间无缝线路1682.386km,普通无缝线路1233.213km。站线无缝线路85.536km。无缝道岔1178组,其中正线945组,到发线233组。
与历年基础数据对比分析看,普速铁路无缝线路呈缓慢增长态势,但跨区间无缝线路增长较快。如呼和局近3年增加了1280km,约占全局跨区间无缝线路的1/3。
二、无缝线路管理典型做法
1.高度重视,抓好超前防控。辖区铁路局集团公司领导和工务部对无缝线路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月度例会等多种渠道对无缝线路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季节性特点,每年年初对无缝线路技术状态进行全面分析,组织开展无缝线路防胀工作,对锁定轨温超标、轨温不准等及时组织放散、调整以及扣件复紧、道床补砟等具体工作,确保了无缝线路结构的稳定。
2.强化管控,严格对标履职。3个工务部每季度不定期组织开展无缝线路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每次集中修、综合修施工盯控契机对各站段无缝线路施工作业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下发通报、交班分析、专业评价考核等形式进行履责考核,狠抓无缝线路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控。
3.严格施工,杜绝违章作业。强化施工方案审核把关,将无缝线路防胀、防断管理从源头上作为关键项点进行把控;严格施工过程管控,认真落实“两清三测四不超五不走”工作要求,杜绝违章作业问题的发生。施工结束后,认真做好无缝线路的结构恢复,及时修改无缝线路技术资料,确保基础数据详实完备。
4.强化标准,积极整治非标。北京局积极推进非标无缝线路的改造工作。2020年年初制定了非标无缝线路改造推进方案,截至5月底线上现存待焊接头630处,较年初减少646处。承德、保定、石家庄工务段实现了无非标待焊接头。同时,针对站线无缝线路缺少设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工务部积极协调北京工电大修段设计所,对既有符合条件的站线无缝线路进行全面检算,出具检算情况说明,有序完善技术资料。
三、无缝线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缝线路技术规章管理趋向弱化。一是技术规章未修订完善。二是技术规章修订不及时。三是未制定专项技术规章。四是规章内容不完善。
2.无缝线路“非标”问题仍大量存在。通过调研检查发现,北京局正线无缝线路待焊接头630头,正线轨枕数量配置不达标8段,正线缓冲区不符合规定9段;非标无缝道岔1663组,需要焊接或冻结接头达6077头。太原局无缝道岔与股道无缝线路之间缓冲区设置不合理,缓冲区使用非标准轨有565组,无缝道岔曲股未检算及锁定有565组。呼和局无缝道岔曲股未锁定有7组,无缝道岔直股接头未焊接或胶粘冻结有104组。上述情况严重弱化了无缝线路结构强度,从源头埋下胀轨跑道的安全隐患。
3.无缝线路缺少设计问题非常突出。太原局正线使用再用长钢轨改造区间无缝线路249.236km没有设计资料,站线无缝线路有528.830km没有设计资料,713组无缝道岔没有设计资料,体量非常庞大、令人震惊。北京局站线无缝线路共有1072段/926.954km缺少设计资料,占全部站线无缝线路的90.1%。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管理不重视,技术规章落实不严肃,站段对短轨线路换铺再用轨无缝线路随意性大,再未进行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及设计的情况下,仅仅采用同一地区类似线路结构、设备状态的无缝线路的允许锁温范围、设计锁温及缓冲区长度等数值进行铺设。
4.无缝线路锁定轨温超标整治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低温轨条未及时进行应力放散或调整,低温插入钢轨及焊联后未进行应力调整等。
5.无缝线路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一是无缝线路技术卡片在无缝线路放散或调整、更换曲线侧磨轨、单根更换钢轨、接头焊接冻结后没有更新或更新不及时。二是部分数据存在失真情况。
6.无缝线路观测管理不到位。一是无缝线路状态分析缺失。二是检算实际锁定轨温与现场实际锁定轨温不符。三是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方式落后。
7.站段层面无缝线路管理弱化。一是站段无缝线路主管人员更换相对频繁,对无缝线路专业知识不掌握,甚至认为无缝线路知识过于复杂,存在畏难情绪不主动学习,造成业务不熟、技术不精,得过且过。二是无缝线路胀轨安全意识明显淡化。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无缝线路多年来不出事所形成的无缝线路安全“固若金汤”的错误认识和见怪不怪的安全意识亟待破除,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理念,必须要在无缝线路安全管理上得到充分体现。
2.强化无缝线路专业化管理。无缝线路技术管理是工务系统技术含量较高,但也相对枯燥的专业管理内容。辖区铁路局必须清醒认识到强化无缝线路专业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实现无缝线路专业化、规范化目标。一是从源头解决好规章制度的规范问题。二是大力解决无缝线路缺少设计问题。三是大力推进非标无缝线路的达标化改造。
3.推进无缝线路规范化管理。一是强化无缝线路轨温超标管理。二是杜绝无缝线路超温作业。三是规范无缝线路技术资料。
4.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各工务部、工务段要确保各级无缝线路主管人员的队伍稳定,严把人员的进出关,杜绝人员的随意调换。要加大无缝线路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理论和现场知识的培训,使无缝线路原理、特点和卡控要点心知肚明,解决好技术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技能不精的问题。要加大现场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作业人员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尤其要明白不应该干什么,不能违反什么、禁止触碰什么。如过去工务人总结的无缝线路作业“二清三测四不超五不走”影响了几代铁路工务人,是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传承好、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