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千斤顶整体下放移动模架工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富生
[导读] 摘要:为克服传统吊装方式拆除高空移动模架带来的高安全风险、高操作难度、高拆除费用的弊端,本文研究一种利用穿心千斤顶及移动模架自有构件改制即可以安全高效整体下放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
        山东高速路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为克服传统吊装方式拆除高空移动模架带来的高安全风险、高操作难度、高拆除费用的弊端,本文研究一种利用穿心千斤顶及移动模架自有构件改制即可以安全高效整体下放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
        关键字:移动模架整体下放穿心千斤顶
        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对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施工质量好,施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目前已在国内外公路桥、铁路桥的连续梁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模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拆除工作,因移动模架一般情况下处在高空,需要使用大型吊装机械在空中进行逐个构件的拆除,对安全施工造成一定难度,拆除难度较高,同时也需要人力物力的大力配合。鉴于此,一种安全高效的移动模架下放施工工艺值得我们研究。
        1.实际工程简述
        重庆某项目中移动模架下放高度约33m,属于特级高处作业(高于30m),如按照常规工艺,利用吊车将移动模架各个构件逐步分次下放,施工效率低,且因吊车吊臂伸展长度大、构件重量高,导致施工安全性大大降低;又因墩柱下方作业环境复杂,存在10千伏高压电线,吊车无法进行有效施工。因此,利用吊车将移动模架各个构件进行逐步分次下放的工艺并不可取。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创新发明的一种新型工艺--穿心千斤顶整体下放移动模架方法,不仅安全高效地解决了移动模架下放问题,且相较于其他整体下放工艺大大降低施工成本。
        2.技术实施方案
        穿心千斤顶整体下放移动模架工艺是将移动模架整体下放到地面,然后在进行拆除工作。此工艺需要提前在混凝土箱梁上开设预留作业孔,利用钢绞线穿过预留作业孔,通过锚具把移动模架主梁和吊架连接起来。利用液压站控制锚具油缸使钢绞线伸展或收缩,进而使设备升起或降落。使用整体下放法可以减少高空作业的工程量,使拆除作业较为安全高效。下放施工示意见图2.0-1。
       
        图2.0-1 下放施工示意图
        2.1 增加主梁吊点
        移动模架整体下放需在主梁前端后端增加4个吊点,分别设置在原有两端主梁的内部。该吊点用于直接承受移动模架下放时的重量,并将此重量通过钢绞线向上传递到吊架之上。
        2.2 后横梁、C型梁改制
        将本设备自带后横梁及C型梁改制成下放专用吊架,无需新制吊架,吊架的作用是作为移动模架整体下放的支撑受力构件,将下放重量由吊架传递到已经浇筑完成的箱梁之上。
        2.3 移动模架下放箱梁预留孔
        在下放段箱梁中应提前设置下放预留孔,以保证钢绞线穿过箱梁,吊装下部移动模架。
        3.施工步骤
        3.1 施工工艺
        穿心千斤顶整体下放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处理→移动模架施工完毕后移动至下放相应位置→保持合模状态,锁紧液压电气系统→安装下放吊架,穿钢绞线,安装下放油缸→钢绞线下放→整体下放移动模架→分解、拆除。
        3.2 场地处理
        首先对下放段箱梁边线投影线两侧各加宽3m进行移动模架拆除场地的平整,对场地低洼处进行土石回填并进行夯实处理,压实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拆除施工场地须平整以保证模架下放至地面后各构件受力均匀。场地道路畅通,以方便横梁、主梁的拆解及转运。
        3.3 吊架系统与移动模架连接
        3.3.1下放设备由吊架(由后横梁、C梁改制)、钢绞线、固定锚、自动工具锚、穿心千斤顶等组成。
        1自动工具锚:内设千斤顶,可通过液压系统将钢绞线卡紧以及松开。
        2穿心千斤顶:安全行程200mm,最大张拉力500t。
        3固定锚:用于下放系统中的锚固端。
        3.3.2 钢绞线下料加工
        吊装采用直径为15.2mm钢绞线,根据下放高度(原地面至梁面高约33m)钢绞线下料长度60m。钢绞线共分为4束,每束19根,每束设置左旋钢绞线10根,右旋钢绞线9根,左右旋钢绞线分开放置,并对每根钢绞线进行编号,并每隔1m对钢绞线用铁丝临时进行绑扎以保证钢绞线顺直以利于后面穿孔及安装。
        钢束受力计算:钢绞线参考截面面积为140mm²,抗拉强度最小为1470MPa。采用锚具为OVM-19,每个吊点孔为19束钢绞线,共设计4个吊点。
        则其计算结果如下:每根钢绞线受力=500/(19*4)=6.57t;
        每根钢绞线应力=6.57*10000/140=469MPa<1470MPa;
        安全系数=1470/469=3.13(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3.3.3 下放系统安装及连接
        1待移动模架到位后,将吊架与箱梁、移动模架主梁预留孔对齐安装。
        2 吊架固定:吊架与吊架承重块进行临时固定,沿吊架与承重块接触两侧边线每隔30cm进行植筋,植筋后将钢筋弯向吊架型钢并与其进行可靠焊接的方法将吊架进行临时固定。
        3 吊架顶部安装下放设备并与吊架采用工字钢固定。
        4 钢束安装:待支架系统安装完成后,将下料完成的钢束分别由4个预留孔自上而下分别穿过工具锚具、张拉千斤顶、工作锚具、吊架、箱梁预留孔、移动模架主梁预留孔,下放过程保证钢绞线顺直。对钢束下端头钢绞线采用固定锚进行连接。并于锚端头加垫一块厚度为30mm的钢板以增加锚端受力面积并提高安全系数。
        3.4 下放施工步骤
        3.4.1 设备安装:首先把千斤顶按编号吊装到位,并按规定的工艺安装固定锚及行程检测装置。
        3.4.2 系统空载调试:系统空载调试的目的是试机,以保证手动、自动过程中操作与设备运行动作一一对应、正确。
        3.4.3钢绞线安装:将钢绞线按编号由下往上依次穿过自动工具锚、液压千斤顶、固定锚,然后锚住固定锚具的夹片。
        3.4.4钢绞线预紧:用单根预紧的办法预紧每根钢绞线,再用主千斤顶对整束钢绞线预紧,取下固定锚上预紧用的夹片,安装好固定锚的限位板。
        3.4.5试提升:在系统调试和其他结构检查结束并且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试提升。
        3.4.6正式下放。
        4.结语
        对比常规吊车下放移动模架工艺,穿心千斤顶整体下放移动模架工艺更加安全高效,节约成本,可广泛的应用于高空拆除移动模架的施工。
        参考文献
        1.肖春文浅析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工业技术2010 No.02
        2.霰建平移动模架液压连续千斤顶同步整体下放技术桥梁建设2019第S1期
        3.刘振山移动模架拆卸技术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