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倪志斌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倪志斌
[导读] 摘要:工民建施工领域,深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为关键内容,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品质。
        德邻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摘要:工民建施工领域,深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为关键内容,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品质。开挖与支护作业的难度普遍较大,加之工民建施工环境的复杂化,在工程实践中常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从源头上规避工民建施工问题,需围绕相应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梳理技术应用流程,明确技术应用要点,发挥技术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深基坑开挖;边坡支护
        1工程概况
        建筑工程主体建设内容包含1栋主楼和2栋附属楼,总建筑面积约1.74万m2。基坑为基础施工内容,受施工空间的限制,无充足的土方堆放场所,基坑开挖期间产生的土方需及时向外运输,否则易发生现场土方过度堆积现象;基坑稳定性欠佳,应快速完成开挖作业。基坑施工现场的南东侧建有建筑物,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易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需采取主动降噪措施。
        2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加强图纸会审,从源头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确定科学的工程图纸后,面向全体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其能够准确掌握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以提高施工的规范性;组织测量放样,将所得结果作为后续施工的控制基准;规划施工场地,全面清理堆积在现场的杂物,减小对后续施工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2土方开挖
        为了能够准确的定出基坑挖掘的放坡距离和边线,需要通过测量放线进行数据的确定。在施工前,需要考虑到长度、深度以及开挖的先后顺序的设计要求,并且要通过挖掘机展开逐层分布的施工模式。机械挖掘期间,每天的土出量应当达到3200m2/d。并且在挖掘机挖掘的过程中更要考虑到对基坑支护面的保护问题,需要做到在现场备有自卸汽车,能够随时将挖出的土方运走,以起到保护基坑支护面的作用。当挖掘机作业深度达到工程桩部位的土方时,是绝对不允许对工程桩进行破坏的,所以也需要对工程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当挖掘机作业到底板垫层标高的时候就需要结合使用小型的挖掘机与人工的挖掘不断配合,使出土能够及时地运出。挖掘结束后需要即刻对垫层开展施工,倘若不能立即开展垫层的施工,则需要做好28cm-33cm的土地厚度的预留。在大部分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结束后,就需要利用人工就行小面积的开挖,挖掘机也就自然不需要了。在开挖工作达到基底的时候,需要及时的用C20素混凝土,做120厚的封底。在阴雨天对开挖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在边坡顶面的四周与外侧的基坑底面做好环形的排水沟以及集水井的设计,以满足对雨水的排泄的需求并能够有效地地防止地面的雨水进入基坑及混入水流中。所以在雨水天气,基坑的施工需要展开分段性的开挖,每挖好一段基坑便浇筑一段的垫层。
        2.3混凝土喷射
        根据作业面的情况适时修整,确定放坡区域,于该处按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顺序依次操作。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达到C20或更高,水灰比取0.4。喷射施工可采取干喷方法,辅助使用空压机,正常工况下风压以9m3/min为宜,此条件下可有效避免堵管现象。完成混凝土喷射作业后,由专员观察其实际状态,终凝超2h后便可进入养护环节。洒水是养护阶段的重要工作,可使混凝土始终维持湿润的状态,以免产生裂缝。通常,养护时间应持续5~7d,洒水频率及单次用水量视混凝土质量、气温灵活调整,避免洒水量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2.4喷锚支护
        分层依次将钢筋网铺设到位,通过固定措施使钢筋网和边壁连接成稳定的整体;部分钢筋网分布在边壁区域,在铺设时应将其适度延伸至地面处,该部分以0.5m为宜。钢筋网之间通过绑扎的方法实现稳定的搭接,上、下两段的搭接长度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显著,应达到300mm或更多;制定水平方向的搭接长度控制标准,可取钢筋直径的20倍。


        2.5土钉墙施工
        2.5.1主要施工流程
        基槽深度按1.5m的标准控制,基槽成型后设置第一排土钉,按照相同的方式进一步开挖,设置第二排土钉。经前述操作后,可取得良好的基础施工效果,后续可组织大面积开挖作业。(1)完成首层土方的开挖作业后,按照自西向北的方式开挖,形成宽度为6.5m的基槽,开挖过程中由施工人员及时修整,基槽成型后搭设锚管并喷射混凝土。(2)分段开挖阶段宜采取跳槽开挖的方法,全面检查本层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后组织下一层土方的开挖。在挖土机开挖时,应由专员监管,为挖掘机操作者提供正确的指导,提高施工的规范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位置后,浇捣垫层。承台部分的开挖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期间产生的土方通过塔吊转运至指定堆放场所。电梯井等处的承台施工面积较大,为确保施工质量,宜采取分层、分次的开挖方法,开挖施工期间适当的防陡坡度,将沙袋设置到位后利用钢管桩锚固。砖胎膜间存在空隙,该部分利用砂材料填充密实。组织砖胎膜的砌筑作业,若其实际深度在500mm内,砌筑采用120墙实施;深度在500~1200mm,采用180墙实施;深度在1200~2019mm,采用240墙实施;深度在2019mm以上,采取370墙实施,此施工条件下的土体侧压作用明显,为避免其发生垮塌和变形现象,应增设附壁砖柱,具体可按照2m的间距标准依次设置。
        2.5.2锚管支护
        以Φ48mm、壁厚3mm的钢管为原材料制作而得,端头加工成圆锥形。于管壁处开设Φ8~10mm的孔眼,布设间距设为30cm。在冲击锤的辅助作用下将其置入土层内,密切关注深度情况,与设计值的偏差不超过50mm,各钻孔间距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宜超过100mm,倾角偏差不超过5°。
        2.5.3注浆
        锚管注浆前做好准备工作,使用清水深度清洗管体,直至管中流出的水维持清澈状态为止。采取底压注浆的方法,材料为水泥净浆。为促进浆液的快速凝固,在配制混合料时掺入适量早强剂,全程的注浆压力应稳定在0.35~0.50MPa区间内,使浆液可有效注入。
        2.5.4开挖轴线和标高的控制
        边坡开挖前检查轴线和标高,确保无误后正式开挖。引测水准点和轴线桩至作业段外部,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受损。基坑开挖期间及时设置标识,作为施工的参考,以保证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具有合理性。
        2.6排水施工
        (1)基坑开挖期间易发生涌水现象,应加大截水和排水的力度,修筑截水沟,在基底和各边处按照20m的间距依次设置集水井,配套污水泵,高效抽出积水。(2)基坑开挖持续推进,进入淤泥层时易发生异常现象,应加强基坑降水,保证水位能够在承台以下0.5m处。管井不宜过深,喷锚作业前检查支护结构的位置,应保证其在地下水位上。遇深度过大的承台时,可采取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3)为避免降雨对基坑施工造成干扰的情况,应在降雨期采取防水、排水及挡水多重措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需求配套材料和设施;硬化路面,开挖排水沟;搭建防雨棚;降雨后及时抽水,尽可能减少积水量。
        3结语
        实践表明,该工程的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作业均能够有序落实到位,实际施工效果满足要求,全程未发生安全事故,可兼顾质量、安全、效益等多重需求,表明开挖和支护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范勇.浅析工民建中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5(5):161.
        [2]潘兴奋.工民建中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5):182.
        [3]黄丽.工民建中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8(43):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