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性的新型妇幼保健院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雷艺池1,郭昊栩2
[导读]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妇女儿童对相关医疗保健需求量也在增加,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意味着将来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妇幼保健需求。

        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妇女儿童对相关医疗保健需求量也在增加,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意味着将来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妇幼保健需求。另一方面,国家相继发布政策,强调妇幼保健机构应该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纠正了目前妇幼保健机构重临床轻保健的功能定位,同时对妇幼保健机构提出以学科体系建设为指导的新型妇幼保健院建设要求。现阶段,在妇幼保健院建设浪潮中有些地方尚有误区如何在妇幼保健院设计中突出妇幼保健特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 差异性 布局模式
        前言
        在新学科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妇幼保健院为了顺应发展,突出妇幼保健特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较传统的妇幼保健院相比也呈现了差异性与特殊性。由于妇幼保健院的经营与管理者对妇幼保健院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思路没有清晰的认识,还是沿用综合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思路,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同样采用综合医院的模式去理解和构思妇幼保健院的设计,所以造成了目前妇幼保健院的设计没有明显的特点,在规划、内部功能布局以及空间环境上与综合医院的设计无异,造成了很多妇幼保健院的功能设计不合理、房屋设备的浪费、缺乏针对妇女儿童患者的人性化设计[1],对于医疗空间环境及就诊方式没有针对专科医院特点去考虑,也没有为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营造高效便利的工作环境。妇幼保健院特殊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与综合医院、传统妇幼保健院和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差异方面。
        (1)妇幼保健院目标人群
        妇幼保健院的服务人群相较于综合医院而言相对简单,主要针对妇女和儿童提供保健医疗服务,这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2]。妇幼保健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大部分为健康人群,其来院的主要目的为保健服务,少数为患病人群,大多数就诊人群有明确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服务对象特征明确。
        主要服务对象妇女和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其服务人群特征为:一是群体普遍脆弱敏感,妇女儿童均属于易受伤害且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二是陪护人员多,一个孕妇或者一个儿童就诊通常有2-4个人陪同。因此,对某些服务场所的空间结构设计应考虑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更应该注重妇幼保健院中对于妇幼文化的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新型妇幼保健院服务模式
        从服务模式看,以“中心化”为原则进行布局的妇幼保健机构体现了医疗服务的结合性和综合性,强调防治结合,应用综合手段解决健康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提供连续的、全生命周期的主动服务。[3]传统妇幼保健院仿照综合医院的服务模式,以医疗功能的项目来划分服务体系,导致就诊人员穿梭于临床、保健和各个楼层之间,交通流线重复交叉使就诊效率较低。

        图1 妇幼保健院模式转变
        新型妇幼保健院的服务体系已从“按功能划分”转变为“按人群划分”,[4]服务用房设置根据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三大中心来优化配置功能科室等内部资源,不同的就诊人群能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完成诊疗,突出每个诊疗中心的诊疗特点,从而使布局清晰合理,就诊流线安全高效。

        图2 新型妇幼保健院功能定位
        (3)功能定位
        依据妇幼保健机构服务特点,应用三级预防理论,提出按大保健理念对妇幼保健机构从两个维度进行功能定位[5]。
        第一个维度是按妇幼保健服务的四大人群定位。一是孕产妇人群,该人群是妇女在特殊时期的人群,最大特征是两个生命,是服务上的重点人群。二是儿童人群,提供从新生儿到未成年前的健康服务。三是未孕妇女人群,提供从青春期到更老年期的有关性和生理病理的健康服务。四是计划生育服务,本该属于妇女人群,但由于国家政策原因作为一个人群。
        第二个维度是按三级保健服务内容定位。按三级预防理论和大保健理念,对孕产期人群、妇女人群、儿童人群和计划生育人群的服务内容划定一、二、三级保健服务项目。
        (4)妇幼保健院空间布局模式类型化总结
        ○1总体布局
        医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包含用地计划、功能分区、建筑关系、交通流线以及管线布置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妇幼保健院医院建筑的功能组成部分主要有:门诊功能、医技功能、住院功能、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供给等功能。大型的妇幼保健院还设有教学和科研等区域,以满足医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需求。本研究对妇幼保健院的整体布局模式展开了研究,对建筑各功能部门的可能布局形式展开了系统研究。[6]
   
        图3 新型妇幼保健院总体布局模式
        从三种布局模式的性能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混合式布局模式集合了分散式和集中式的优势,满足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大型妇幼保健院总体布局中比较理性的布局模式。
        ○2水平交通空间组织模式
        基于半集中式布局模式之下,如何高效的组织医院流线和空间环境关系,将成为影响妇幼保健院特殊性体现的重要环节。妇幼保健院建筑现有设计中主要的横向交通组织方式有“以大厅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医院街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和“以庭院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三种,三种交通组织方式的共同特征是以公告空间为核心或者主轴来快速分流和提高可识别性,这样有助于患者快速判断所处的位置和快速确认自己前往的方向。

        图4 三种交通组织模式
        1.以大厅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
        大厅是妇幼保健院建筑中宽敞、开放的共享空间,是医院患者聚集和交流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患者去往各个科室的分支节点。大厅将医院建筑各层空间纵向贯通,打开了患者的视野,有利于对空间的识别。
        2.以医院街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
        医院街是联系医院各功能模块的主轴,医院街将四大保健部贯穿了起来,同时设置多个主次入口或配置主要医技功能。这样既缩短患者的就诊流线、提高了就诊效率以及患者分流,又保证了各保健部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组织自然采光通风,便于未来的弹性拓展。
        3.以庭院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
        庭院式是在大厅式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单向式的流线组织模式,将庭院作为核心空间置入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构架和交通流线脉络清晰,强调景观和绿化对建筑的调节作用,为妇女儿童营造具有愈疗功能的医疗空间环境。
        三者的主要差异性在于:以大厅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辐射区域比较有限,其只能连接几个有限的医疗模块。[7]其主要特点为医疗交通组织方式较为集中高效,适合小型医院建筑,不利于大型妇幼保健院的三大人群的分流,而且容易产生封闭空间;以医院街为主的交通组织方式有比较长的对接区域,且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这一交通组织方式可以根据医院规模连接不同数量需求的医疗模块,适合大型医院建筑,其医疗模块有一定的独立性,自然通风采光良好。通常认为医院街交通组织方式不适合小规模医院建筑,比较适合大型综合医院。庭院式单向性的交通组织方式使就诊流线过长,对于妇女儿童等行动不便人群十分不利,但是其引入绿化形成的温馨良好的空间能体现出妇幼保健院的人性化关怀。
        (4)新型妇幼保健院空间布局模式
        新型妇幼保健机构的“学科体系建设”,即建立儿童健康中心、妇女健康中心以及围产健康中心“三大中心”,实际上是将保健与临床门诊相关科室进行了整合。空间组成主要有门诊大厅、“三大中心”、医技部门、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部门。妇幼保健院的设计的关键在于“三大中心”之间的组合关系,三大部之间可分为:同层布局、分层布局和混合布局。[8]

        图2三种空间布局模式
        1.同层布局
        指的是一个中心设置在同一层或是相邻的两层,在同一中心内有完整的就诊流线。这种方式布置集中紧凑、交通流线短捷、整体效率较高。但利用垂直交通分散各类流线,使得垂直交通负荷较重。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机构规模的扩展,缺乏适应性。适用于用地紧张的集中式布局改扩建项目。
        2.垂直布局
        根据新型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要求,把不同专科的门诊、相关小型医技及病房垂直布置,形成比较独立的人群中心,使不同人群患者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完成所需的治疗。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叉感染,很好地解决了医院内各种人流混合的问题,增加了三大中心的识别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这种分散式布局有利于院区建筑之间的采光通风,构建良好的景观环境。
        3.综合布局
        将同层布局与垂直布局进行结合布置,根据机构现状情况,因地制宜的贯彻“中心化建设”。围产健康中心与妇女健康中心同层布局,分别位于主楼二、三层,儿童健康中心则另设他栋,垂直布局。这种方式适用于扩建项目,但需注意人流的组织和标识系统的有效设置,否则容易造成流线混乱,人流穿插。
        结论
        新型妇幼保健机构在新功能定位下破除了传统妇幼保健院的定位误区,明确其互补于综合医院功能作用,并非简单的妇女医院和儿童医院的专科结合方式。新型妇幼保健院应突出妇幼特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三大就诊人群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行为,营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梁达伟.妇幼保健院建筑功能布局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秦耕,张九学.妇幼保健机构建筑设计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国家卫生计生委.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s]. 2015
        [4]邓琳爽.新型绿色人文医院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设计探索[J].中国医院建筑与备,2017,18(06):63-67.
        [5]徐金燕.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典型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6]钱敏.大型综合医院弹性扩容设计的协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黄祺媛.妇幼保健院亲子空间营造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
        [8]王苏杰.我国妇幼保健院特色建筑空间与环境的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