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萍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水利局 青海省西宁市 811600
摘要:水是人们赖以生存重要资源,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修建好的各种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蓄水、挑水等方式来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而更好的改良农田水利状况,为农民灌溉与耕作创造优良条件,以切实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需要,整体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本文重点探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问题;策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被称为“小农水”,主要包括小型水库、水井、塘坝、蓄水池、水窖、小型灌区、田间灌排工程、抗旱水源工程、引水工程以及中小型泵站等。其主要功能是解决耕地灌溉问题、为农民及牲畜提供日常用水,其基本任务就是调节与改良农田水分,创造良好水利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与高产,像是通过引水、蓄水、调水、排水、灌溉等方式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等。但是在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仍旧存在不小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调查发现,许多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使得管理措施无效,还导致管理与养护责任不清晰、产权归属不明确等问题频发发生。例如,部分可以养鱼的水库或是其他效益更高的工程会直接由乡镇政府承包给个户经营,然后便放任不管,没有起到自身监管的职能,使得部分个户承包者只重视经济收益,忽视了农田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使其综合利用率逐年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不维修而出现老化失修现象。与此同时,很多农民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管理与养护意识,用水的同时却不会管水,部分农民为了使自家农田获得更多的灌溉水,还会对附近河流进行拦截,或是直接开沟防水等,在洪河道布设渔网、在圩堤乱垦乱种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受到损坏,这样也许短期能够使部分农民获利,但长此以往绝对不利用当地水利工程发展。
(二)、管护主体缺位,管护人员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虽然极大的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却无形中使得乡镇、村集体等当地政府部门的统筹管理职能逐渐减弱,出现管护主体缺位、管护人员缺乏的现象。调查发现,很多农村的公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没有专人管理,或是一人多责,出现了“有人建设却无人管理”的现象,不仅产权不清晰,多数管理人员为身兼数职却自身管理能力较低,缺乏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相关知识储备与经验。即使有些农村有专人管理,也苦于缺乏资金,无法真正满足工程日常管理及养护需要。
(三)、粗放型管理且农民参与度不高
许多已经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或是直接由乡镇一个部门管理多个村子的工程设施,没有明确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这种粗放型管理导致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得不到定期检查、维修与养护。调查发现,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明明还没有到达使用年限,却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像是机电井带病作业、管道渗漏或是锈蚀等。与此同时,不仅当地农民没有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重要性,没有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村干部及乡镇领导也缺乏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各种问题频繁发生。
(四)、基层水利人员能力较低
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会直接由基层水利人员管理,但是他们平时仍有其他诸多工作,不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人员,且自身知识与技能单薄,没有多余学习时间使得他们的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再加上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致于无法满足工程管理及养护的重任。与此同时,多数工程管理部门及人员重视建设,认为后期管理不重要,这一观念导致他们在建设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运行与维护的花费,以致于出现工程数量逐年增多,管理与养护质量却逐年下降的情况。
(五)、管理与养护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现阶段农村大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公益性,会无偿为农民提供日常用水及灌溉所需,这就导致工程管理、养护及维修的费用缺乏,加之这些地区多较为贫困,经济基础较差且财政收入不高,更加使得工程管理缺乏资金支持。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工程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出现老化甚至损坏的现象。
二、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策略
(一)、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顺利的关键,现阶段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是由国家政府所支持的,其资金投入也秉承专项专用原则,目的是确保不会出现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出现,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人员需要合理分配资金,确保不浪费一分一毫。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会进行资金筹集,通过水利工程的宣传与管理,扩宽资金来源渠道,这样不但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更好的提升群众工作自主性,一举两得。
(二)、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产权清晰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将产权与水权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工程管理主体与责权关系,建议政企相分离,逐渐完善管理方法并转变职能,以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对于投资运行企业而言,其主要职能就是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及养护,确保工程设施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功效,这时只要出现设施故障或是其他安全问题,只需要找到负责部门及负责人便可依法追究。这种产权清晰的情况下,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经营权拍卖等均能保障工程的高效益发挥,且实现项目的保值与增值,为农民增产、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三)、培养人才,管养分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工程,因此,不论是建设、规划,还是管理、运行,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发展眼光,始终站在发展的角度。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包括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到外学习交流等,以逐渐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其次,对于出现的新型技术、管理理念及方法,需要及时推广,务必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跟得上农民生活发展及农业生产水平;再次,要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使其更加符合市场与岗位需要,并同时鼓励在职员工继续学习深造,稳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完成岗位工作;最后,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及岗位核定与编制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一人一岗,责权分明,同时还要将工程维修及养护工作与投资运行主体相分离,体现独立性与专业性,最好是能够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择优录取。
(四)、加强水利工程的后期维修与养护
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在投入使用后,都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出现磨损现象,如果无法及时检查并维护,很容易影响到设施的正常使用。对此,管理及养护人员需要结合具体设施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计划,不仅需要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还要为农民日常生活提供助益,以确保农业生产顺利,经济稳步提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逐渐提升,可以通过举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知识竞猜,定期开展分享会等方式。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水利工程后期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其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兴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乡村科技,2020(20):120-122.
[2]金娉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20):177-178.
[3]张志荣.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