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期   作者:陈玉斌
[导读]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玉斌
        身份证号: 6203211989101524**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扩大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环保施工方法,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节能降耗。然而,我国预制建筑的发展相对缓慢,这需要对预制建筑的项目管理和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前言: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预制建筑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以前的施工方法费时,效率不高。而且很不安全,然后消耗能量。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这种节能的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得以推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需要对症下药,打破传统的束缚,发展预制建筑技术,让中国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预制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
        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体现了建筑业的发展和升级,是建筑业技术的突破。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相应的组织管理也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预制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人员环节、材料和机械环节都需要严格规范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管理协调工作,包括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与检查人员之间的协调,从而做好构配件的质量管理,同时做好设计方案和图纸方案的交底,确保工程验收顺利完成。此外,预制建筑工程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整个施工过程,及时跟踪和反馈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及时更改设计方案,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
2.预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管理方面
        在技术管理方面,现场施工人员没有承担自己的主要责任,一些施工技术问题没有准确落实,现场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例如,现场施工人员对管道和构件的埋设缺乏科学的操作,构件的埋设管道往往因为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埋设而脱落或移位。此外,由于一些技术人员没有规范操作,存在一些混凝土进入预埋管道,导致振动操作时管道堵塞的问题。
2.2项目设计缺乏标准化
        从大多数预制施工项目的实际设计情况来看,项目设计严重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组装施工的具体要求;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建筑与其结构是独立的。在问题发生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反馈问题,并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相应的裁剪,按照具体操作步骤逐一进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预制施工项目的设计管理中,往往存在滞后现象,与标准化管理严重脱节,不能保证项目设计管理的最终实施效果,影响预制施工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
2.3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普遍缺乏,精细化管理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量化和规范预制施工项目的关键工序,引导施工人员按照参访参数标准进行施工作业,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随意。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求施工企业制定相当详细的施工作业标准,并做好灌浆、灌浆等施工过程各阶段的量化研究,使工作标准能够量化,有助于施工管理者进行工作监督。


3.提高装配建筑发展水平的策略
3.1提高项目设计的整体素养和能力
        对于预制建筑来说,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非常重要,其本质是提高项目设计的质量和能力,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设计师的专业性,合理引进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使其成为预制建筑工程设计的主体,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有效规避设计风险。其次,要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当前在职设计师的培训,将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设计方法融入日常设计工作,进一步保证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
3.2积极完善预制建筑的前期管理
        在预制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依靠科学统一的前期管理,不断提高前期管理的整体有效性,确保预制建筑能够如期进行,从前期阶段就及时发现预制建筑的质量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一方面,在装配式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前期管理,制定科学的前期管理方案,不断细化前期管理内容。比如生产出来的预制件的尺寸、质量、外观、风格等都要全面检查。另一方面,在预制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监督管理职责,督促其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全面推进预制建筑预检验工作有序发展。
3.3创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在完善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创新预制建筑施工技术,制定相应标准,促进预制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从源头上提高预制建筑的技术水平,促进预制建筑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创新和发展预制建筑技术的设计流程,然后建立预制建筑技术的集成体系,形成全新的技术标准。最后,要大力培养预制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使预制建筑得到充分发展。随着我国预制建筑的不断发展,预制建筑技术必须全面升级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预制建筑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预制建筑行业发展缓慢,预制建筑项目的项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预制建筑技术问题。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在预制建筑中尤为重要。为了在未来推广应用预制构件,需要全面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实现一体化发展。比如预制构件的尺寸、质量、外观等因素可以详细规定,预制构件的标准可以根据国家预制建筑的实际情况科学提高。
3.4提高预制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考虑到预制建筑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很多,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时需要详细的制度条款,这样管理者在实施项目管理工作时会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会达到新的高度,项目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不断创新,这些新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应积极应用于预制建筑项目的管理中,促进参与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时处理质量和安全问题,有助于促进管理的顺利发展,在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装配式施工项目要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完美的解决和分析管理项目的问题。[第一,]第一要从市场角度着眼进行拓展,能够形成较高的生产效率,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发展形式,这样更有利于预制建筑的稳定运行,第二,还要注意行业的生产标准。要想形成更多的生产需求,就要形成更严格的管理模式。第三,预制建筑应呈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中,要注重以市场为准绳,联合政府政策和地区实际发展,为预制建筑项目的稳定运行提供非常明确的方向。
结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行业全面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建筑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施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预制建筑的施工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国家应完善相应政策,丰富预制建筑技术和预制建筑标准规范等,使预制建筑全面发展,以促进国民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登,陶忠,姜玲,陈伟.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况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11):233-234.
[2]李超,肖耀廷.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及前景[J].四川水泥,2018(03):326.
[3]兰兆红,胡熙芳,马金瑞,谢维敢,等.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10):366-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