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期   作者:毕晓宇
[导读]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产、经营、管理
        毕晓宇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内蒙古 010070
        摘要: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过程都有标准化工作的身影。通过不断加强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的推进企业管理的战略发展。标准化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显现经济效果的能力肯定不如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来的迅速。但通过简化处理、统一归类、协调布置、优化选择确实能建立高效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使产品质量持续稳定,降低生产成本,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从而满足顾客需求。重视建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工作,才能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质量管理;运用
        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其实质是一种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对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它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企业必须重视质量管理,就必须应该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化机构和标准体系,这样才可以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市场竞争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标准化贯穿于市场竞争全过程,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家制胜的法宝。
        1 标准化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1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之前,必须制定产品的标准,然后需要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如果国家已经出台了该产品相应的国家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生产。企业也可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当标准确定以后,企业就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来组织生产活动,产品的设计、原材料购入、加工的过程都要遵循标准中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可以说,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如果没有标准化,那么从产品的市场调研、设计生产,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都没有遵循的依据,这样企业就无法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
        1.2标准化是企业质量监督和检验的依据
        作为生产企业来说,必须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是“合格”的,而这个“合格”的定义就是要确保产品的所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需要判断产品的相关指标是否达到或者高于产品所使用的标准。所以,标准化为企业质量监督和检验提供了依据。
        1.3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管理成本
        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会有重复性和有规律性的生产步骤。在这些生产步骤中,可以使用标准化进行管理,通过标准化来规定类似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管理上的成本,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按照标准的要求参与到生产工作中。另外,在标准中,还可以规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协作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以上这些标准化的管理过程,最终都会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而好的产品质量,会降低产品的返厂维修概率,降低产品质量管理的成本。
        2 标准化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2.1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标准化管理已经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增强员工的标准化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上去了,质量管理就变得更加容易。企业管理者可以加大对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标准化管理的培训课程,让标准化管理的认识深入人心。
        2.2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仅一个产品的标准已经无法全面阐述企业的质量问题,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例如在标准体系中可以包括财务的管理、技术的管理、生产工艺的管理等。这一整套标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3简化企业规范流程
        当多数工作内容更好地被规范之后自然就能够让企业管理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在梳理企业业务流程时,一定要通过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更需要对公司全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优化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来提升控制能力。在真正调整改进落后指标之后才能够提升工艺流程的效率。今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受到那些规范的束缚和影响。
        2.4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
        企业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一定要同时注意整合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保持紧密的沟通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多数企业自然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并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管理。多数企业在进行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业务结构会产生变化,如果能够将其确定为管理内部的主体,自然就可以降低企业发展时的成本。因此,也只有在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一切资源之后才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
        2.5量化业务流程指标,构建持续改进的机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和其他流程的要求,并通过发挥内部的审计和评审作用来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最终才能够构成良好的企业标准体系。此外,多数企业更需要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来规划管理流程,从而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只有在量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完善改进的机制,最终让企业顺利地发展。
        2.6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目前,多数大型的企业都会利用ERP系统来收集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这样才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更多的ERP系统正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每个环节的活动中。通过充分运用各类电子网络信息技术自然能够让让企业内部的资源更好地被分配,以便促进企业有效地向前发展。从实践看,多数ERP 信息系统也确实能够让企业流程变得更加标准。完善的信息系统确实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2.7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产品质量标准
        制定好产品质量标准不仅仅是要瞄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把这种需求在标准中用量化了的技术要求清楚地表示出来,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标准化,实现提高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目的,并最终达到满足顾客要求,把市场需求、顾客需求具体量化到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材料标准和检验标准等技术标准中去的目的。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质量管理原则之首,更加说明企业只有真正落实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方针,才能把确切反映市场需求、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制定出来,并在企业内部认真实施标准,这样才能生产出市场认可的合格品。
        2.8实施企业标准化,促进质量管理创新发展面向需求统一的市场
        生产标准化产品,曾经是工业化时代的显著特征。但是,在近几十年中,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并占据统治地位,多样化和定制式的产品代替了标准化产品。但是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对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例如:用标准化、系列化的零部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各种最终产品,不仅基型产品可以满足普通的消费需求,还可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发展变型产品。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既能提高生产批量,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全面实施企业标准化,不但可以通过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成熟的产品加工,还可以通过检测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企业标准化的建立,使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对于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而言,标准化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实施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能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更能降低成本,实现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邢文丽.  现代企业. 2020(03)
        [2]探讨标准化管理深入融合于质量管理中 [J]. 滕利利.  智库时代. 2019(22)
        [3]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探讨 [J]. 牛艳艳.  科技经济市场. 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