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期   作者:徐丹萍
[导读]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破坏,其中水资源污染问题尤为严重,

        徐丹萍
        上海奉贤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406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破坏,其中水资源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农业灌溉中,灌溉农作物通常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灌溉过程很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采取更有效的节水措施。实现生态节水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水资源的开发行为不仅关系到当前利益,而且关系到后期生态环境。通过应用节水措施,可以在保障农业产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节水技术;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规模升级离不开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现代化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以水利灌溉作为基础条件,不再依赖天然降水,这也对缓解旱情有着重要作用。节水技术可以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保证农业正常生产,促进农业全面进步。
        1我国农业水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以及多个领域也在不断地交织与融合,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攀升,水资源以及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威胁,党和国家政府一再强调,未来的社会发展应秉承生态绿色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高效节水灌溉是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却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在长期的发展与建设中不断完善,以统筹安排的方式在建设过程中协调跟进,确保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2.1喷灌技术
        一是固定管道模式。此种模式的供水管线与输水泵都铺设在地下,表面只保留支管与喷头等。该种灌溉方式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灌溉效率,但需要投入较多资金,无法实现自动关机。二是全移动管道模式。此种模式的输水泵、管道、喷头等都可以进行拆卸与移动,不需要较高的投资,具有很好的机动性,灌溉设备利用率较高,但安装使用工作量较大,后续维护费用比较高。三是半固定模式。此模式的喷头、支管等可以拆卸,保留部分可移动管道。此模式将上述2种模式的优点进行集成,管理较便利,有着较大的应用空间。
        2.2低压灌装
        低压灌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低压水管,完成灌溉工作。其主要运用的灌溉设备为低压管道。该种灌溉方式水压较小,流速较慢,通过管道运输的模式完成农田的灌溉工作。
        低压输水灌溉的主要系统由水泵加压,通过输水管道以及配水装置将水送往各个位置,输水效率能达95%,同时送水速度也较快,有效缩短了灌溉时间。
        2.3滴灌技术
        此种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将水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也不会由于水分冲击对土壤造成破坏,可以与肥料共同施用,灌溉效率高。此种灌溉技术的应用,应充分结合农田区域地形条件,做好滴灌管网的高驻场,对轮灌区进行合理布局,确定枢纽供水系统,保证供水支管排列整齐,将供水管线埋设于地下1m深处。同时,进行输配水管网设计。如果农田面积比较大,则需要较高的流量,可以采用聚乙烯管来输水,在管网中设有减压阀,以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可根据滴灌情况进行调节。确定供水泵的流量与扬程,合理设置水泵启停顺序,避免水锤现象对管网造成影响。
        2.4微灌
        所谓微灌技术,就是通过灌水器,采用较小的水流量对农作物根本附近土壤进行灌溉。微灌技术也分为几种不同的灌溉技术,分别是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和渗灌四种,每种灌溉技术有其特定的应用环境。微灌相较于上述灌溉技术,拥有更高的节水能力,并且覆盖面较广,流速均匀。同时,还可以与肥料共同使用,有效提高利用率。
        微灌虽然是当前灌溉技术节水性能最好的方式,但是其成本的要求也较高,并且出水口较小,水管的清理较为麻烦。因此,就需要将微灌技术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加强微灌优势的同时弥补其缺点。
        2.5渠道灌溉技术
        此种水利灌溉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渠道多以泥土作为材料,在农田地势较高处挖掘沟渠,但该种灌溉模式会使水分渗透到地下,造成水资源浪费。目前,渠道灌溉采用先进的防渗技术,可以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该种灌溉模式虽比较简单,但对农田地形条件却有着较高的要求。
        3农业水利节水技术措施
        3.1建立科学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充足的水资源供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降低水利灌溉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因此,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确保水利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同时,水利部门要与气象、农业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农业发展要求的灌溉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强农业节水投入
        目前我国农业节水项目投资主要依靠集体投资、农民资金配置和国家补贴,但国家补贴较少,大部分由农民自己解决。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都不富裕,在农业节水工程上的预算较低,各级政府应完善配套支持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节水的意义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3.3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做好相关规划设计
        我国地缘广袤,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因此所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不能一概而论,在节水灌溉建设前期应充分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前期规划,制定可执行的初步设计方案。在总体规划工作的探究阶段,需要各部门人员深化配合,强调各个工序的设计衔接,以综合规划体系为主导,尽可能地提升工程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如果不可避免的破坏地区环境,要制定相应的后期拟补措施,以此达到合理的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
        3.4加强管理
        农事操作中往往由农户完成耕种灌溉工作,缺乏相应的灌溉知识,灌溉过程中没有节水的意识。为了实现灌溉的节水性能,各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灌溉服务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灌溉服务,并为农户提供灌溉服务。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务农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务农人员的灌溉知识,并为务农人员构建节水思想。同时,各地区的灌溉服务公司也可以为农户提供低额租赁灌溉设备的服务,与务农人员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保障灌溉服务公司与务农人员的双赢。
        3.5应用节水技术
        田埂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保证施加的肥料被农作物有效吸收。精耙整地是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可以避免灌溉的水分产生大量渗漏。田埂硬化是对灌水渠道进行创新,能起到很好的节水效果。分开灌溉与排水也是有效的节水措施,应对灌溉和排水进行分开设置,再结合田区灌溉实际需要,针对较少的耕地面积采用暗管进行排水,即在农作物下方1m以下位置设置排水暗管,促进田间积水排出。对渠系工程进行优化,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节水效果。应根据渠道纵坡、灌溉面积进行优化设计,再采用混凝土衬砌,形成渗漏量低、输水效率高的防渗渠道。
        3.6完善节水灌溉工程维护管理制度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常出现各种问题,如没有对工程进行日常维护、工程管理力度较弱,有些农民甚至不考虑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大肆灌溉,浪费水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监管,将所在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保护责任进行划分,落实到各个部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制定节水灌溉工程维护和管理对策后,应和其他相关部门形成联动关系。通过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如果节水设施发生故障,监理部门应对所在地区的安全生产开展实时监测,由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监测情况制定并实施具体办法。
        3.7培养水利灌溉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水利建设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水利建设队伍素质。同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了解农业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结合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采取最合理的水利灌溉技术,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应采取先进节水措施,通过信息手段调节供水流量与压力,保证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3.8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水利规划属于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可减少能源资源消耗、节约更多成本,便于有效管理,更能够强化提升灌溉成效。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应适应既有河网范围,选择合理的位置,并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技术手段。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中,节水灌溉相关工程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对水资源节约也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协同相关专业进行全面完善。不仅要对灌区节水技术进行充分了解,并且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灌溉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能够让农业生产者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更能够奠定“三农”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深化阶段,前期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经济收益,但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前提的发展并不可持续,未来社会必然朝向绿色节能、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因此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要深入分析自身对于节水灌溉的作用,注重节水灌溉功能的运用,要以更加长远性、宏观性的眼光看待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保障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琼娟.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湖北农机化,2020(12):50-51.
        [2]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3):8-9.
        [3]吴楠.探究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风,2019(10):192.
        [4]魏利鹏,雍鑫.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