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倩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205
摘要:建筑领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工程日益增长,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应用愈加广泛,混凝土自身质量和外部环境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本文将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和类型进行介绍,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成因;裂缝处理
引言:由于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因此裂缝的存在将导致钢筋内部材料的腐蚀。影响钢筋材料的耐久力和承载,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会威胁到人身安全。所以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裂缝处理技术,就要从其产生原因入手,防治裂缝出现,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形成原因和类型
1、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形成的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形成的原因比较多且复杂,但是温度和混凝土的自身材料的变化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接下来就会介绍具体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如何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形成的。
首先,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是不可控的,当混凝土自身结构中温度和外界温度形成温差,当浇灌完混凝土后,混凝土自身温度比较高,会显著高于外界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这将导致混凝土内形成一些额外的应力,也称为拉伸应力。混凝土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拉强度。当混凝土不能承受此阻力时,附加应力将超过其额定载荷,这个时候,就会在建筑施工中形成裂缝。
其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自身会收缩再加上温度的变化会让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原因是建筑工程施工后,有一些会暴露在阳光下,这样就会导致阳光照射的混凝土的一面温度高于另外一面,正因为如此,可能会导致表层的部分进行收缩,静置时间越长,这表层的水分就会蒸发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形成裂缝。
2、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形成的类型
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的类型有很多,例如沉降裂缝、温差裂缝、载荷裂缝、收缩裂缝、结构裂缝、建筑裂缝、耐久性裂缝、意外裂缝···沉降裂缝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承载能力而引起的,不是很均匀的地基,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抗破坏强度不能满足他们的拉应力时候,在建筑物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出现沉降裂缝。温差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的裂缝,原因就是环境温度的不可控性,施工人员过早地除去了隔热层,天气突然转冷,还有,平日里早晚温差,以及水热化现象,这种都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出现温差,出现裂缝。承载受力裂缝就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裂缝形成与不同的承载受力方式有关,其中有受弯裂缝、受压裂缝、受拉裂缝、受剪裂缝等等,均与其收到的承载力有关。收缩裂缝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裂缝类型,主要有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晶体发生的化学变化形成的胶凝裂缝,还有混凝土中受水分子影响的干燥裂缝,还有混凝土中产生碳酸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比较缓慢的碳化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都比较复杂[2]。构造性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区域发生一些状况,无法通过定量设计去规避,采用一些构造去规避,形成了裂缝。
施工裂缝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为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大多和人为因素有关,其中原材料的质量,配比,浇灌过程,施工截面处理等等都会形成裂缝。耐久性裂缝和偶然性裂缝产生原因与次数和裂缝受影响频率有关。
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的有效方法
1、防治裂缝产生的措施
第一,可以提高材料质量和材料配比能力,高质量不劣质的水泥可以保证足够活性的前提下,产生最少的裂缝,一定要杜绝劣质水泥。混凝土的材料配比过程中,要进行精准的计算,不仅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还需使用合规、质量优秀、性能比较好的搅拌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要求混凝土的配比和拌制工作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进行,这就对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提出了醒的要求。
第二点,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良好的施工监管是最少化产生裂缝的重中之重。从混凝土开始配比、搅拌过程,到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过程,混凝土抹面压实过程,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都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随,提高管理能力,要做好监督工作,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和解决方案,及时避免对建设项目的安全隐患,这样才能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出现概率。
第三点,健全施工标准。首先,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法规法律政策规范施工,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提供约束和有力保障。其次,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国标,建筑规范,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保证了高质量的施工,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化水平,以达到施工标准。最后,建立健全劳动责任制,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牢固的劳动责任制。能够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各司其职,明白自己的责任分工,了解自身责任和义务。施工人员也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培训,明白裂缝形成的原因和类型,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产生的频率,学习先进施工技术,主动积极将其运用到工作之中。
2. 常见的裂缝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方法是最简单的固定方法,它是在混凝土裂缝的表面上施加一些补贴材料,让这些材料渐渐融入其中,一般这种裂缝都是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肉眼可见的裂缝。如果是结构中存在的裂缝,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就要采用结构加固法处理方法,就要找到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用别的材料进行加固,分散承载力,这里面有很多方法,比如增加截面处理,粘贴钢处理,粘贴碳纤维处理[3],或者混凝土置换法等等。
三、结语
建筑工程中裂缝的处理技术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期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知识比较多。部分裂缝处理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能力。从设计到施工,监理部门也要担负责任各个关节把控避免人为裂缝的产生,有的裂缝是不可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精进裂缝处理技术,即上文提到的表面处理法和结构加固法,坚信随着时代进步,更多更好的方法会出现,它将更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裂缝处理。
参考文献:
[1]郑静静.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 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
[2]谢勇智,姚战胜.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J]. 科技展望,2016,26(24):52.
[3]左奇丽.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 居舍,2019(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