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期   作者:王海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内部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

        王海
        江苏兆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内部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化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建筑工程在开展项目施工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地基与桩基础不稳定问题,易造成一定的安全与质量隐患。本文结合岩土工程中的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展开分析,结合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供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施工质量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部分,施工部门对该技术的施工要点应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由于我国岩土工程发展程度较其他发达国家之间有一定差距,且施工技术相对不成熟,尤其是地基处理技术方面稍显落后。不过,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努力过程中,我国对于地基处理技术和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施工质量和水平获得显著的增强,具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一、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要点概述
        在土木工程中,如果涉及到岩石、沙土、地下地带、水的部分,则称作岩土工程。其中,岩土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与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岩土工程动工时,由于承受建筑物的压力、该施工位置所在土层易发生变形并下沉,其中地基部分能将土层无法全部承载的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进而将地面之上的建筑设施有一定的稳定性保证。基于此,若岩土工程的地基中的土质不够施工标准,这种情况的地基是无法继续进行施工的,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再选取加固地基措施、针对性加强土质,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地基施工的初步稳定与安全性。若将土质加固后、仍无法达到地基施工要求,就需采取桩基础技术和深基础处理技术进行深入加固处理,以针对性加强该地基的承载力[1]。
二、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一)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和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中,CFG桩是指一种强度较低的混凝土混合桩,其中桩间土可以起到很好的共同承载力的作用,能够将压力转移传送至地基或更深处。该技术是岩土工程中针对软土地基的具有很大作用的加固技术,且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时要注意施工材料的选择问题,碎石颗粒的尺寸选择一般控制在直径9毫米到24毫米之间,同时选用硅酸盐水泥,或者砂料与粉煤灰(泥沙量不超过5%);在材料选择完毕后,施工人员应对地基的管道进行初步的清理,然后再向地基灌注混凝料,防止出现管道堵塞现象,进而影响混凝料的灌注工作;此后,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的内部置入钻杆,准备提钻工作的开展,并且将阀门的高度设置在30厘米之内;在提钻过程中,提钻的高度不要超过25厘米,速度保持稳定,直到混合料的倾入、完全没过钻具。混合料的成分比例、搅拌时间都对其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混合料的制作需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操作,并在制作完成后快速投入使用,防止材料之间产生离析现象,或者由于水分蒸发而干裂,进而延误施工进度。若岩土工程施工进展到钻孔工作时遇到软土层或淤泥、砂土层,需放慢提钻速度,防止断桩问题的出现。由于土质较软,若混合料的灌注速度过快,会导致土层无法承载也要保证一定的灌注时间,以从根本上提高地基桩体的质量强度。


(二)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强化地基桩与土质之间的承载力,是我国岩土工程中的关键开发技术。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能够十分高效的缓解岩土沉降状况,进而加强地基的荷载力。另外,我国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与土质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开展“托换技术钢渣桩复合地基”等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流程,这些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岩土工程的施工成本,降低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工程资源的投入,并且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实现了岩土工程施工对节能降耗原则的贯彻。
(三)地基碾压与夯实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内部对高层建筑的需求增大,且建设范围越来越广,而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若地基条件不满足具体施工要求,那么施工部门可以对地基部分进行提前加固,一般通过碾压机械的使用或者夯实作业机械设备来进行该项工作,通过增强地基之间的混合料的密集粘合度、使地基具有一定的牢固基础,以此来达到岩土工程施工的要求,进而提升地基强度。
        通常,地基碾压技术与夯实技术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振动夯实技术与机械碾压技术。振动夯实施工技术通常在具有一定渗水性或者较为松散的砂土质地基中使用,该技术原理是通过振动机对地基的基础部分进行垂直方向的击打,进而起到一定的夯实强化作用。这种方法对地基加强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时间成本较大。另外,机械碾压技术通常用于大面积填土施工工程中,通过压路机等吨位较大的机械设备来完成碾压工作,碾压层的厚度要保持在25厘米左右,碾压次数要达到至少十次。
三、岩土工程桩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一)灌注桩处理技术
    若依据施工方式分类,桩基础处理技术可主要分为预制桩处理技术和灌注桩处理技术两部分。其中,灌注桩处理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面对孔地沉渣的情况,指钻孔内、土渣碎石下沉,进而造成桩体结构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到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针对该问题,相关技术人员研制出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指借助高压装置为水泥注压,而后灌注至桩底,从而起到桩体附近土质加强的作用。
(二)人工挖孔桩技术
        人工挖孔桩技术一般指人工浇筑钢筋混凝土,该技术优势明显,施工成本较低,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由于该技术通常应用于较低楼层,所以对周边的声音污染较小。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将该地的地下含水量提前进行数据测量,据此将孔洞尺寸进行准确调整;若土层中含有透水层,则需置入环状钢圈。
(三)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
    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通常在成型后再进行管桩下沉工作,沉桩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静压法。由于城市内部施工对噪音有一定控制,所以我国针对噪音污染问题开发了静力压桩机预应力管桩处理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以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压桩机的吨位普遍较大,并且压桩机设备的最大压桩力范围能够达到5000到60000千牛之间,能够将预应力管桩稳定沉桩到施工标准要求的土层,效果十分显著[2]。
结论:总的来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由于地基与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操作流程有些复杂,在地基与桩基础技术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对该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专业的科学施工方案,确保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高标准。
参考文献:
[1]谢凯.试论岩土地质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要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9(24):272-273.
[2]柳军.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地基与基础,2020(10):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