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汽车维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4期   作者:张博
[导读] 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状况会越来越差,经济性下降
        张博
        身份证号码:21121119860210****
        
        摘要: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状况会越来越差,经济性下降、动力性下降等问题会严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传统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背景;汽车维修;技术分析
        1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整体发展困境
        1.1维修思路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汽车维修观念并不能摆脱传统事故的束缚。尤其是对于相对简单的维修环节,依然保留着肆无忌惮拆卸维修的想法。在维修过程中,对故障问题的诊断往往以感官为主,而不是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科学对汽车故障进行诊断,从而导致维修过程中出现问题。
        1.2缺乏行业监管
        在汽车维修行业,没有严格的行业行为规范,对汽车维修行业的监管也很差。例如,在汽车零部件方面,许多汽车修理厂或个人的零部件采购渠道混杂。合格的汽车维修配件、零配件、假冒伪劣配件同时进入市场。一些汽修店经常把非正规厂家或不合格产品称为进口优质零部件,并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使得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也严重扰乱了汽车零部件定价体系的平衡。一些销售汽车零部件的经营者也会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减少汽车零部件。
        而且,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一些汽车维修个人用户不仅设备配置不全,而且收费标准不一致,可以在各个维修店随意收费。这也说明,相关汽车监管机构对个别住户的监管力度不够。
        1.3汽车维修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车辆使用量的增加,每年的维修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车辆维修人员来开展车辆维修工作。其实,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汽车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个体维修店。这是因为我国现有的很多汽车维修人员都从师傅那里获得了维修经验,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这使得一些维修人员对汽车涂装、钣金、机械维修等方面只有粗略的了解。一些汽车维修人员也向专业学校学习,但他们往往更注重维修,这严重阻碍了汽车维修质量的提高。此外,国内汽车市场在数量和车型上都较以往有所增加,如现代智能车、太阳能车等新车。但由于精力和经验不足,车辆维修人员很难全面了解所有车型的故障情况。有的只能修几款车型,由于这些因素,维修人员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1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汽车维修
为了保证汽车维修的水平和质量,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服务。

它可以结合汽车故障的部位、原因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来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此外,针对传统汽车维修技术落后、维修效率高、质量低等问题,制定高效优质的汽车维修方案,提高汽车维修质量,有效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例如,在对汽车发动机、发电机、制动系统的整体运行进行故障排除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并利用计算机等相关信息技术分析故障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及时排除故障,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效率,保证汽车维修质量。
        2.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汽车维修管理技术数据库
        在维修管理过程中,汽车的历史维修记录对于当前汽车存在的问题和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因此,在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汽车维修管理数据库,方便信息咨询,大大提高维修过程的效率。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管理也对档案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汽车维修相关数据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很难做到各方面。因此,建立信息数据库可以使维修人员快速查阅,找到与汽车故障相关的必要资源,提高整体维修效率和质量,促进维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数据数据库的形成,不仅使维修管理人员能够在技术层面实现对维修过程的全面控制,而且促进了技术本身的积累和发展。汽车维修相关学术理论的发展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参考,不同数据库的有效整合也使得众多汽车维修企业自身实力的充分发挥。
        2.3注意维修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为了提高故障诊断效率,提高汽车维修质量,必须分析具体的市场趋势,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及时高效地创新和完善维修设备设施。具体来说,一是充分满足汽车诊断维修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购置解码器、读码卡、数据流、分析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设施,配备专业人员,实现专项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升级优化,分析新能源市场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下载相应软件。其次,汽车维修企业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进蓄电池诊断设备和设施。根据电池使用的周期性特点,分析更换需求,定期检测电池的运行状态,分析不同电池的具体类型和维护标准,从专业层面控制电池特性。最后,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的充电设备和设施,根据不同车型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充电方式。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作用,可以促进汽车维修企业的市场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但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解决政府支持、资金投入、管理理念等外部问题的基础上,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将其融入客户服务、维修检测、组织管理等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作用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韦初供.关于现代技术运用于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中的策略探讨[J].时代汽车,2017(04):35-36.
        [2]刘建峰.信息化背景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发展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