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刘伟杰
[导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刘伟杰
        北京顺昌安达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27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实施先进化的成本管理方式,降低企业的工程投入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施工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升。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引言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的时期。行业规模化增长的过程中也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逐步地推向了高潮。而在这一发展进程当中,建筑企业的管理也逐步地开始由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逐步地精细化管理的不断迈进。这是建筑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的日趋加剧及建筑总量的锐减,精细化模式在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地彰显。建筑企业将其作为了应对发展压力,实现对内改革的利器,推动了这一管理模式在建筑行业全过程管理当中的应用。本文将以项目的成本化管理为,就建筑企业在这一模块的应用价值及对策展开探讨。
        1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资源耗费较为严重,施工项目成本增加,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控制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施工企业业项目工程管理依旧处于粗放型的管理状态,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需要颠覆性的变革粗放型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性提高。施工企业的有效发展,经济水平提高,重要的前提是精细化管理的开展。这一管理模式秉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将成本管理作为核心,积极强化过程控制,创造更好的管理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实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与市场竞争对手的差距,为企业的内部改革提供支持。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一点,企业发展中,结合不同员工能力,业绩高低决定职称评定,调节其薪酬。竞争机制管理下的员工,能够决定干部的任免,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方式,这种机制的使用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压力,有效利用能够将压力转换为企业员工的驱动力,分析企业的长期性发展,企业不同部门缩减成本竞争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正向的积极表现,会吸收员工的成本管理建议,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提高员工工作自信,在竞争中意识到团体工作重要性,表彰先进人物和事迹,保证其获得企业的认同,工作不再单调乏味,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
        2.1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建筑施工成本管控的过程中,最主要的2个成本控制方向在于施工工期和质量成本,因此,在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意识的过程中,还需要从这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施工工期是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工期的延长不仅会增加人工费、材料费、设备租赁等相关费用,而且还会由于延长工程交付影响企业资金回笼,因此,需要加强对工期的控制,并对额外增加的人工费、施工费用等进行合理控制。另一方面,施工质量成本主要指的是施工材料成本、施工过程成本,以及工程预算和事后成本等方面的管控。除此之外,要确保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还需要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并做好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在建筑施工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例如,材料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任何风险的出现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需要做好风险防范准备,确保自身能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2.2加强成本预测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和成本管理工作时,做好成本预测属于关键的内容,可以积极影响施工成本的科学规划。

采取合理的成本规划方案,能促使相应的施工操作方案稳定有序实施。开展成本预测工作期间,应全面预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内涵盖的多样因素,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租赁使用费用等。建筑企业可实施公开招标举措,推动供应商投标。选择供应商时,选择具备较高资质、能力过关的供应商方可。工作人员要详尽记录好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及时回收利用申报多拿的材料,防止浪费材料。同时,科学安排设备租赁费用,避免机械设备闲置和施工成本增加。
        2.3优化财务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树立严谨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大力宣传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意识到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对自身利益的影响,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自觉的融入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能够有效避免建筑项目实际施工成本超出预定成本问题。同时,建筑财务成本管理原则应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对建筑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化的财务成本管理。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尽量确保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投入,规避企业投资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2.4项目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机制的完善
        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应首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实现对这一管理模式的强力推进。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管理框架,于每一个环节契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而完成在精细化管理内容上的丰富。其次,从流程改造的视角对契入精细化管理的原有管理环节进行有效地“瘦身”,为精细化的管理提速、提效。管理机制的完善将成为确保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基石。同时,在机制完善的过程当中,要根据管理层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认知,使其能够意识到精细化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的融合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和动能,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管理模式。
        2.5关于成本核算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考核工程的范围,针对已经完成的工程成本项目,但并不会全部验工计价,需要适当地对计价工程量实现有效盘点,针对不属于本期工程需要负担的项目,实现有效区分。未完成与已完成工程划分,施工现场材料的盘点需要对工程项目核算进行有效管理和盘点,保证阶段中的经济效益反映客观性,相关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根据已完成的工程成本,考核工程成本中的关键性内容。在项目成本核算中,时间与空间需要覆盖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施工任务单与限额领料单结算资料以及施工预算需要核对,计算部分工程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月度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需要在查明原因基础上实施果断措施,促使其有效纠正。组织机构完整性,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具有具备完整的组织机构,促进成本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结合工程项目中不同的特性,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需要包括管理层次、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
        结语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建设速度的放缓,建设施工企业在走过黄金的发展期之后,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寒冰期”。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成本决定的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更是企业的发展力。项目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将带来在质量、成本、安全等层面的提升,已成为推动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支点。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应以提速降本为目标,落实环节责任,推进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满足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总体要求。在这一过程当中可通过在机制建设、模式创新、质量控制、管理提升等合力促成下实现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向着更为精益化的程度迈进,借力精细化实现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上档升级。
        参考文献
        [1]石晓静.浅析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5):194–195.
        [2]张力.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7(31):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