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俊
[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但也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王俊
        33108219860302****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但也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强烈的地震会损害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对桥梁造成严重破坏。而桥梁在抗震救灾和物资运输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旦在地震中损坏,交通中断,将导致车辆无法通行,造成救援困难等问题。因此,研究桥梁抗震设计,加强桥梁的抗震性能,建设更加安全稳定的桥梁,从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抗震技术
        1我国抗震设计方法
        现阶段,国内颁布实施的抗规与高规中,分别对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规范,并且这两者的规定基本一致且互为补充。对于抗规中的性能目标来说,将其分为1~4级四个等级,其中不同地震动水准下的预期性能水准组合是进行划分的依据。对于高规来说,其把性能目标划分成A~D四个等级,这样的划分方式和抗规中的四级性能目标基本能够对应起来。对于性能水准组合来说,高规根据相对重要性的不同以及受力特点的不同把结构构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分为关键构件以及普通竖向构件、耗能构件等几种典型的类型;对于高规来说,其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相应的残余变形指标以及延性性能指标,但是高规在承载力指标方面的规定要细于抗规。抗震设计工作时,一旦确定了相应的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组合,就要对性能水准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对于性能的评估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抗震安全性来说,其是建筑抗震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设计人员要对抗震承载力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2.1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接地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保护地和直流地。在对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因为有着十分复杂的抗震接地问题,所以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处理。对于现代的建筑而言,因为四周的建筑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抗震地以及保护地来讲,都是采用大楼的基础钢筋网对其实现接地处理。其电源应用TN-S5系统。进行底层变电的设置引出接地。因为抗震接地这一系统可以对建筑基础的钢筋网加以利用,起到自然的接地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柱子的钢筋内部设计抗震接地,可以实现对下线的引出,同时也可以直接和屋顶的接闪器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得楼层的钢筋实现抗震的电位面形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得建筑实现抗震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为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起良好的保障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2支撑技术
        为解决设计因素导致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施工方应大力研究以往地震对建筑的损害情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施工过程重点对建筑框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钢筋框架进行支撑。在应用支撑技术时,施工人员利用各类支撑构件或者减震支撑等,当墙体和支撑物的高度增加500mm时,应使用型号为φ6的钢筋进行水平拉结,保障钢筋伸入墙体长度>1000mm。在结构柱纵向筋位置自圈梁顶部开始,使用等级C20混凝土,并用I级钢筋进行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在建筑结构产生抗震力的位置将作用力抵消,同时将支撑钢架设置在建筑框架不同柱体间隔处,这样可更好地提升框架结构的抗震强度,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建筑区域产生地震灾害时,利用这类结构框架以及钢架支撑等,可保护建筑,防止其产生较大的变形。此外,设置在建筑框架内部的耗能支架,可在吸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巨大能力,进而控制地震产生的作用力,防止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2.3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使用半主动控制技术时要对建筑结构参变量按照抗震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掌控构件为调节载体,需要的外界能源量非常少,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等弱电形式进行电力供给。

目前,此项减震技术应用时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整个控制系统依托断路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可控液体阻尼、可改变等装置为经常使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另外一种则为主动控制减震技术,该技术应用时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发挥抗震作用的为反方向作用力,在该力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中,达到抗震的目的。作用机制为施工单位在建筑内部设置传感系统,如果建筑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震波导致的震动、结构变形等情况,传感器便可以敏感的记录全部数据,之后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系统平台便会对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最佳的震动反方向力后,借助于外界力量向地震波施加压力,从而对抗地震强烈的震动作用。现阶段使用空气脉冲发生系统、气动挡风板体系等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波的抗震减震处理。
        2.4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部分进行控制,实现对建筑物隔震效果设计,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例如在大部分的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做建筑框架。在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框架中通过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达到抗震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在建筑的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再在墙上安装一些特殊的减震材料,要将其与圈梁进行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进一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基础隔震的特点主要包括:①运用范围较广,可以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性能才能为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际数据,从而达到抗震的最佳效果。②基础隔震措施发展逐渐完善,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防震体系,防震结构逐渐多样化。③基础隔震根据建筑自身的的结构来最终确定抗震能力,对建筑的基础部位以及内部结构的设置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在发生大地震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建筑物,进而保证建筑中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2.5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根据以往的地震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经验来看,为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合理地应用抗震技术,使得建筑达到理想的抗震效果,要尽可能地利用优质的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并采用适当的混凝土加固的方式,在建筑物的结构框架处利用钢支撑组件等施工材料来增加其防震能力,提升建筑物的稳固程度。同时,在构建房屋的结构柱子之间安放一定的支撑物,以便从根本上增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确保当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时,房屋整体结构框架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并且安放在结构柱子之间的耗能支撑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地震能力并作出妥善的处理,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保证居住人员的安全。
        2.6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了以上抗震技术,整栋建筑还可以用砖石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加固综合建造,这也有很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加固建筑物,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钢筋网可以用来为建筑建造保护层,避免墙体裂缝。然而,这种抗震方法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地基综合抗震,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在施工完成之后抵抗地震作用。如果一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述砌体加固方法都不可取,必须用聚合物砂浆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束语:科学合理的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正确的抗震措施,提高和完善抗震技术,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抗震性能,对于房屋的安全抗震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守建筑抗震标准,有利的场地抗震规划、合理的抗震结构设计、加强建筑监管、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等。这些抗震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为人们的生活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还促进了未来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田青.试论土建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桩基设计及抗震设计问题[J].建筑知识,2017(4):47~48.
         [2]王洪伟,韩鹏.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9(33):53.
         [3]郑小飞,论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