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例谈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刘丽
[导读] 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以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效果。生活情境下的许多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关第一小学  刘丽 615100

摘要: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以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效果。生活情境下的许多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运用生活情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 数学问题意识 例谈
        引言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化贴近其生活实际的问题,相比于抽象化的概念明显更好理解和吸收。因为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其大脑和身体发育有限,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育中对学生的考虑不够充分,导致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教学本身出现了跳跃式的思考而导致的。学生的经历有限,对自己不熟悉、没见过的事物更是没有概念,因此,如何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学成为当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引入
        生活化情境不单是指学生日常接触和深有体会的事情,也应该包含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接触到的虚拟事件、一些重大的新闻热点等,包括学生有印象、有认知的事情。生活化情境引入课堂,要注重内容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要能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教育,而不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关注而不过滤信息的引入。新课改要求的课堂转变,是要在完成必要知识点传授的情况下,身体力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认知。例如,教学“6-10加减法”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对数字及计算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一些辅助性的教具,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相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准备哨子、小旗子、小葫芦、勺子等物品,和数字中的6、7、8、9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记住这些数字的特征。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引入数鸭子等游戏场景,然后将加减法的计算问题植入其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显然,通过将学生生活中的物品、场景植入课堂中,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可靠的基础。
        二、借助生活中实物展开教学
        教师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可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来说,因为教学对象智力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展示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出发。比如,在这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教授的是“1-5的数字认识与运用”。


在这一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在1-5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并学会对其进行运用,以此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上的发展。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在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小学生身边常常能够接触的事物入手,从而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苹果入手。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将苹果带到课堂上,逐个给学生展示。比如“同学们知不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呀?”“那老师手中有多少个苹果啊?”通过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从而给小学生介绍出1-5数字的含义是表达数量。并通过运用苹果的方式,让小学生自己进行数量上的表达,以此加强小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给低年级小学生打造一个熟悉的课堂教学环境,又能让低年级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做好相应的知识学习内容工作,实现小学生整体知识学习上的提升与发展。
        三、运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意识,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每组学生模仿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时钟,快速地读出秒数,画出秒针的位置,通过变化秒针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再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可让学生猜想一下自己面前的课桌各个边的长度,并估算一下书桌的面积,然后用尺子进行精确的测量,准确算出其面积,在这样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如,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时,老师可选用一个学生没有节约用水的问题来作为例子。让学生猜猜如果水龙头关得不太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学生兴趣高涨,开始猜测:1千克、2千克、3千克、5千克等。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可再追问,你想知道要多少水费吗?然后告诉他们一个数字。你能计算出一年要浪费多少公斤水吗?很快学生得到了结果。类似的生活中情境化素材非常丰富,通过这样的料中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数学的数学思维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思考和应用的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刻了解到该阶段学生在认知水平、性格方面的特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制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将学生熟悉、易于理解、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导入课堂中,降低理解难度,提高课堂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友梅.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10+112.
[2]丁巧珍.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63.
[3]蒋云.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