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是善良的吗——读《爱弥儿》之思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徐可心
[导读]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本文主要从“教育使人完善”、“ 自然的教育”、“ 信仰自白”、“ 女子与男子的教育有不同之处”四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最后对“人天生是善良的吗”一问作出反思和总结。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徐可心    311121

摘要:《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本文主要从“教育使人完善”、“ 自然的教育”、“ 信仰自白”、“ 女子与男子的教育有不同之处”四方面进行剖析和探讨,最后对“人天生是善良的吗”一问作出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完善 自然 信仰 女子
        一、教育使人完善
        人可以通过教育达到完善的境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第5页)【1】这是《爱弥儿》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卢梭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与后天的教育紧密相连。的确,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同的人因为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人性本善吗,我不知道,但就像卢梭说的那样,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新生。
        二、自然的教育
        不是什么教育都能使人日臻完善的,卢梭认为只有按“自然的秩序”教导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所谓“自然教育”,即指在孩子合适的年龄阶段教授相应的教育内容,不超前,不急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其实,“自然”既指大自然、也指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对幼小的儿童,“自然的教育”指“培养他的体格,使他的各部分器官得到充分的发育”【2】。当然,培养孩子从来不是单方向的予取予求,相反地,孩子应该接受大自然对他们的锻炼,从而双向地加强体魄。从孩子学步开始到10岁或12岁时的教育,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他的本能,让他学会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或者说学会克制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这也许是当今社会某些弊病的根源,这里暂不作详谈。不过,有一点值得提及,卢梭认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第96页)因为此时的孩童尚不充分具备理性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人们将自己相信的真理讲解给孩子听,在双方已知不平等的情况下,孩童无疑处在劣势,这为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埋下了隐患。因此,“在这个阶段,不必急于教孩子读书识字,不可让孩子成天沉沉闷闷地啃书本,而应该让他多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发现他从前没有见过的新奇的东西”【3】。到孩子接近少年但还没到春情发动的时期,老师就应该对他实施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教育。不过,在这个阶段,依然不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并在适当的时候教授他研究学问的方法。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宗教信仰问题;第二,情欲问题。对于信仰问题,详见下一分论点;至于情欲问题,上述第二阶段中其实有所涉及,情欲是欲望的一种,同样地,“卢梭认为,对于暗暗骚动的情欲的增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采取扼制的办法,而只能另觅途径,延缓它的作用的发生,直到他有力量自行控制,成为它的主人”【4】。同时,也可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道德、社会现象、书本知识等同以往不同的内容上。综上,“自然的教育”应该是若即若离,顺应规律但不盲从规律。



        三、信仰自白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放在当今社会,可以是某种精神、某个梦想、某位明星……而在那个时代,信仰,大都指宗教信仰。要知道,卢梭本人是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和教会权威的,那么他本人有无宗教信仰呢,卢梭的回答是:有的。不过,他不是教士们的门徒,而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一个人要成为上帝的信徒,而不是上帝的盲从者”【5】。他认同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存在于人之外的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意志在安排,按照他制定的规律运行,而这个“意志”,就是“上帝”。不过,他否认基督的神性,并认为:既然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就没有必要去寻求什么“救世主”,只需要有自然宗教就够了。这里提到“自然宗教”,稍加解释,“自然宗教”即以上卢梭对自身宗教信仰的诠释以及良心的引导作用;有了良心的引导,即使“我们没有渊博的学问也能做人”。为什么对一个人的教育要包括信仰问题呢?在我看来,人们对信仰的理解、倾向以及践行,都能反映他对社会的看法和期待,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身份以及他本人对自身所处地位的满意值,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完善人,包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正确理解。拥有合理的信仰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且促使着教育目的中其他部分的完善。
        四、女子与男子的教育有不同之处
        卢梭认为“妇女们所受的种种教育,和男人都是有关系的”(第539页),这是否是卢梭本人对女子歧视的表现呢?也许我们应该结合那个时代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由于养成了受约束的习惯,结果就会使一个妇女形成一种她终身都必须具备的品质:温顺”(第547页、第548页),事实上,此话放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也不假,似乎就是这么回事儿——不管是穷苦百姓,还是豪门贵族,那些被人们称道的女主人,大都温柔服帖,可谓是贤妻良母。不过,卢梭的个别观点恕我不能认同,他认为,女孩儿在同别人说话的时候,只能够说使人喜欢的话,甚至,在信仰问题上,所有的女孩子也应该信她母亲所信的宗教,所有的妇人也都要信她丈夫所信的宗教。的确,卢梭的思想虽然在当时社会上男女地位不等的风气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很难说这其中没有几分对女子的偏见存在。放眼现在,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崛起,女性的身份趋于多元化,人们对于女性教育方法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其实,就我个人观点而言,适合时代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卢梭对女子教育的看法放在那个时代来看,我赞同,但沿用到当今社会,反对。
        五、结束语
        依本人拙见,卢梭的《爱弥儿》中有很多在现世仍旧适用的观点,至于“人天生是善良的吗”一问,最具价值的并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对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完善作用的强调。其次,这部著作不仅仅涵盖了教育学这一门学问,同时还涉及政治、哲学等多方面领域。因此,在联系其他层面知识的同时,用兼顾视角去琢磨分析书中的事例和道理,读得慢一些,也许得到的更多。
参考文献:
【1】见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第9次印刷,上卷第5页。以后引用此书的文字,只在引文后面加括号注明页码,如此处的“(第5页)”。
【2】见李平沤《如歌的教育历程:卢梭<爱弥儿>如是说》,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34页。
【3】除页数为第35页,其余同【2】。
【4】除页数为第40页,其余同【2】。
【5】见曹永国《爱弥儿与教育理想》,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第148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