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书法课程与学校书法学科设置的共性及区别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李秀娟
[导读] 近十年来重庆市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旨在通过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开放空间免费为市民提供艺术类课程,以期提高全民的艺术欣赏水平。而随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教育部就学校学生传统文化课程这一问题几次下发了部颁的指导文件,要求学校适时适当地在课程中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普及面广,群众基本扎实,不论是免费开放课程还是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都可以见到书法学科的开设且受众面广泛

重庆市合川区文化馆       李秀娟  401520

内容提要:近十年来重庆市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全民艺术普及课程,旨在通过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开放空间免费为市民提供艺术类课程,以期提高全民的艺术欣赏水平。而随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教育部就学校学生传统文化课程这一问题几次下发了部颁的指导文件,要求学校适时适当地在课程中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普及面广,群众基本扎实,不论是免费开放课程还是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都可以见到书法学科的开设且受众面广泛。
关健词:书法  教育  学校  免费开放课程 比较  关系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动书法进校园,建立了一批书法示范、特色、实验学校。与此同时,群众文化的普及及免费开放也大力推动书法群文式的教学模式,使一些有书法基础的学生及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能在书法专业技法、理论水平上有更稳步地提高。这样,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学校书法教育与群文书法教育这两种书法教学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种模式关系的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书写水平、更快地推动整体书法水平的上升。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要求“写字要做到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对于学生的书写水平有明确的标准并且制定了各年级的详细要求[各年级的详细要求:低年级要学会使用铅笔字,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中年级要学生会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高年级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这个标准,即是对学校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学校书法教育的课程设计,根据大纲的要求分为三个阶段:低段、中段和高段。低段训练铅笔、中段训练毛笔与硬笔、高段训练毛笔临帖。群文书法教学的课程设计,把学习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分班不按年龄,按学员的实际书写水平。学员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决定该学员适合哪一个阶段的学习。
        下面,笔者以小学阶段的学员为例将对这两种模式的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一)第一阶段
        学校书法教育的低段课堂,大纲要求“低年级要学会使用铅笔字,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这一阶段,学校书法教育侧重于认识与书写的基本训练,同时结合语文课的生字练习。
        群文书法教学的初级课堂中,无论是硬笔或毛笔,笔法训练是重点,包括永字八法的八个基本笔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三十一个变化笔画[ 三十一个变化笔画:左、右尖横,重、尖头竖,竖弯撇,走之捺,反捺,竖折,竖弯,撇折,横撇,撇点,弯钩,横钩,竖提,斜钩,心字钩,竖弯钩,横折竖钩,横折斜钩,横折右变钩,横折折钩,竖点,圆点,出锋点,长点,左右点,相对点,八字点,上下点,横三点,横四点,聚四点。],以及含有这些笔画的例字。要求能够对于三十九个笔画[ 三十九个笔画:“永字八法”加“三十一个变化笔画”。]的准确表达,能够明确区分提按顿挫、协调点画的粗细轻重关系,做到用笔手法多样性。
        由这一阶段的比较可以看出,群文模式的内容比学校模式的内容更广、更灵活。学校模式能结合语文课程照顾到多数学生的进度,加强基础的反复练习(比如双姿、基本笔画的书写)。而群文模式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适时地调整进度,灵活性强。学校模式进度虽然缓慢,但能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功到位,提高整体的书写能力;群文模式进度较快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多从分析作品入手,能使学生欣赏水平大大提高。



        (二)第二阶段
        学校教育进入三、四年级,这一时期的大纲要求 “学生会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学校模式在三年级增设毛笔书法课,硬笔书写工具转换为钢笔,学生平时的练习以实用为目的,故仍以钢笔练习为主。学生在三、四年级处于身理变化期,这个阶段是最好动且极不受行为约束的。而教学任务相较于低段一、二年级有所增加,作业量的增加促使学生加快书写速度;而毛笔课程又处于入门阶段,笔法训练难度逐渐加大。
        在群文模式的中级阶段,相对于已经具有基础训练、具备了初步分析汉字字型能力、能够相对准确临摹的学员而言,中级课程是对初级课程的巩固和书法技法积累的过程。这一时期的课程要求学员继续临摹字帖,并且把原有米字格的字帖换成原碑帖,让学员接触原帖。在这一时期中,要求学员做到根据点画的特点来强调书写时的轻重缓急;能够处理点画间的粗细长短、避让迎合;处理点画之间的呼应和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字的结构比例协调,作品整体较为完整。
        在第二阶段教学方式的比较中,两种模式明显拉开了距离。学校模式教学中钢笔处于适应阶段,毛笔处于入门阶段,仍然是大量的基础训练。而群文模式是巩固着初级阶段所达到的要求,对于学员的书写水平训练以及书法欣赏方面有着更大地深入,表现出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三)第三阶段
        学校书法教育的第三阶段,大纲里要求“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书法要强调临帖的重要性、强调准确临帖的重要性。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地临摹,并能够运用到所学的笔法注意到字形的结构安排。
        群文模式的学员在经过初级、中级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相当准确临摹的能力。进入高级阶段就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的创作。从临摹到创作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这是说明书法水平能力的标准。把所学技法运用到具体的作品中,是一个全新再造的过程。
        通过第三阶段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学校模式处于临帖提高训练阶段,而群文模式已经在注重学员创作表现能力方面的培养。其结果是学校模式培养的学生仅仅能够完成临帖,而群文模式培养的学员却已经具备了创作作品的能力。这两种结果的差距悬殊非常大。
        通过上面两种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的比较可以看出:从第一阶段起,学校模式与群文模式同样着重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学校模式毛笔课程处于基础入门训练,硬笔课程因为书写工具的转换处于适应阶段,群文模式处于提高阶段;第三阶段,学校模式处于基础训练的提高阶段,群文模式处于成果收获阶段。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学校模式针对面,群文模式针对点。学校模式兼顾到大多数人的进度,群文模式针对喜爱书法的人群,可根据每人的兴趣拉快或是放慢进度、增加或是减少难度,随时都在调整。因此,可以说学校六年书法教育所做的是基础工作,而群文的书法教育更多的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
        综上所述,可见学校教学模式与群文教学模式的区别是普及教育与精品教育的区别。那么,如何解决这一区别造成的矛盾呢?下面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现在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书法教育与群文书法教育各自为政、互不相通。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群文的书法教育更多的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直接对立的矛盾根本不存在。相反,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隐性依托关系。
        总之,经过学校和群文的努力沟通,在这两个不同平台上进行的两种不同模式的书法教育工作是能够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学校依托群文巩固基础教育质量,群文依托学校基础课程保障学生来源。这两种关系的结合,将为书法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文化馆 邮编:401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