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李凯
[导读]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事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使学科研究更加复杂,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抽象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物理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李凯

摘要: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事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使学科研究更加复杂,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抽象内容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物理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模型;物理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理解能力不足,知识归纳和总结能力较弱,对抽象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应注重物理模型构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模型的构建方式,还要让学生灵活利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
        1.注重学习动机培养,优化模型教学
        在物理模型兴趣培养中,教师可以从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个层面入手,保证物理建模教学的有效开展。直接兴趣主要是学生对物理建模活动本身有着比较大兴趣,教师通过建模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物理模型和建模活动缺乏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学习或模型活动,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另外,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物理模型,丰富学生的建模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模型构建方式,理解物理模型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会更关注学生的模型学习,并优化建模活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物理模型教学效果。
        2.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培养模型思维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模型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模型思维,提高学生物理模型构建和应用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教师需要做好物理模型的分析,探究物理模型之间的关系,掌握模型构建方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在物理模型构建中,教师需要注重建模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建模经验。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模型构建的方式比较多,教师可以借助建模方法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有效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示范,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模型构建方法,进而提高模型教学质量。在学生掌握模型构建方式后,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树立建模思维,提高建模能力。
        3.创新课堂活动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教师借助正确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建模意识,形成建模能力。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其学习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模型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建模能力的检测,设计相应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优化习题选择,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结合模型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教师应带领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物理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相同的物理模型可以衍生出很多习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实现物理模型的应用和创新,提升学生物理模型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物理模型的具体构建
        1.物理过程模型构建
        过程模型是对物理过程进行模型化设计,对复杂的物理模型做出分解和取舍,保留其本质和抽象内容,对整个物理模型进行简化的理想化物理过程,如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等。有这样一道例题: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从平台向下跳,高度是 2 米,为了缓冲,他使用双脚弯曲的方式,让重心下降 0.5 米,求运动员双脚着地时,双脚受到的地面平均力约是( )。A. 身体重力两倍 B. 身体重力五倍C. 身体重力八倍 D. 身体重力十倍此题主要根据生活化场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模型及动能定理等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对运动员进行简化,将其简化成自由落体模型,而双腿弯曲向下缓冲过程可以简化成匀减速直线运动模型。教师可以通过对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模型构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加强对学生物理模型简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入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条件模型的构建
        在条件模型构建中,学生将研究对象的外部条件进行理想化处理,排除外部条件的干扰,突出其本质特征和主要方面,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如光滑表面,不计空气阻力,不可伸长,不计重量的绳子及均匀的重力场等。例如,在磁感线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实验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实验 1:将一块条形磁铁放置在大量平铺的大头针上提起,观察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对大头针吸引的数量,让学生直观感受条形磁铁在不同位置吸引大头针的能力不同。实验 2:在条形磁铁周围放置多个小磁针,等磁针静止后观察不同位置磁针 N 极指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分别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了解磁铁周围不同地方磁场强弱和方向不同。不同位置磁场情况不同,如何判断条形磁铁任意两点磁场强弱情况?它们的方向分别指向什么位置?如果没有大头针和小磁针,如何开展这样的探究活动,寻找磁场分布规律?之后,教师再利用铁屑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解释细铁屑没有磁性的问题。在实验中,学生难以通过平面演示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其中的曲线,分析靠近两级曲线分布的特点,铁屑吸引数量和磁场有怎样的关系。这样,教师借助实体模型开展实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磁感线物理模型,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开展有效的模型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实际的物理模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物理模型构建和应用方式,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