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白洪煜 110000
摘要:竞技游泳是现代竞技体育基础大项之一,是奥运会上仅次于田径的第二大项,所以游泳是各国家运动员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之一,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技水平的的发展与提高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它对人体的生理特性、运动能力、运动成绩均有一定影响,从力学上和能量代谢上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在体成分对健康的影响关系中,体成分与激素的关系十分重要。如生长素、性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及胰岛素水平等均对人体机能(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抵抗疲劳衰老等)起重要影响;而瘦体重(主要取决于骨骼肌质量)与生长素、雄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激素水平似乎存在着正相当关系。研究身体成分可以了解人体的体质、健康及衰老程度,为将体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确定适宜的体脂与瘦体重比例,为健康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游泳;青少年;身体素质
1、研究综述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现代训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基础。运动项目和形式的不同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他们身体的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已经被人们充分认识到。关于体成分对游泳成绩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从事不同距离游泳的的运动员体脂不同。表现为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脂率明显低于中长距离运动员。瘦体重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保持适宜的体脂率,对发展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以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短距离项目。有研究表明用体成分预测女运动员的成绩是可靠的,女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体脂同运动成绩相关,具体表现为运动成绩好者体重大、体脂少、瘦体重多。同时,分析运动员体成分项目特征可以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保持形态、技战术发挥以及评价运动员的机能和训练水平提供体成分方面的理论依据。运动员适宜的体成分,不仅对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取得优异成绩有重要影响。瘦体重与体力、有氧能力及最大吸氧量呈正相关,是影响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机体的心血管机能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身体成分,对指导运动员达到理想体重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帮助教练员找到合的体重调控方法,合理安排训练以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我国游泳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针对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年龄、不同运动等级、不同主项的身体成分研究很少,未能更全面、系统地揭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的项目特征。如果体脂过低,影响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也不利于发挥最大做功能力;如果体脂过高,身体负重过大,做功过多,不利于最佳运动水平的发挥。身体成分的结构和比例是否合理,是有效地控制体重、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保持最佳运动能力的重要问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是决定现代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游泳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多年系统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选材是多年系统训练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提高优秀选手成材率的重要关口。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及能否进行科学训练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1国内外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1)多元化训练的定义
在2015年,由北京体育大学的米靖教授的学生翟方阳撰写的《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中提到:早期多元化训练是指,青少年运动员在开始从事其专项训练之前,或者在从事专项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其他多种运动项目训练的一种训练方式。多元化训练是指在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同时或之前,也在进行其他类型、两项及以上的运动项目的一种组合训练方法。
(2)国内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郭宝军认为多元化训练影响着我国的田径训练,现代田径训练必须在传统化的训练理念上,有所更新,有所突破。多元化训练是实现现代田径专项化训练的新的出路。吴亚男等认为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之前,必须先进行多元化训练。在专项训练前,发展多元化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在运动员初期基础培养阶段,进行多元化这样的训练能为后期进行专项训练奠定扎实的基础。李松认为多元化训练对竞技体操的重要性。在竞技体操的发展道路上,要对多元化训练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在竞技体操训练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训练手段,解决训练单一、枯燥问题;帮助教练员与运动员解决训练沟通问题,提高运动的训练效果。彭碧丽认为通过多元化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改善了上课的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挖掘学生的更多潜力。肖宁等指出为了摆脱湖北洪山体育馆确实训练场地等问题,整合资源合办校外训练点。通过多元化训练模式,拓宽业余训练项目范围。综上所述,通过国内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概括发现,国内学者对多元化训练的概念界定没有明确统一;也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多元化训练带来的实质性的效果,没有多元化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影响的相关研究数据及资料。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特点,并根据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场馆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选择12-13岁的游泳运动员进行研究,以探讨分析在减少专项训练,增加非专项训练的情况下,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可能性,以及改进训练场地拥挤性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为上海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乃至全国带来借鉴。
1.2国外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现状
DaiSugi moto等人研究指出,在青少年11-12岁的时候,国际上大多数运动员才开始参加他们的专项运动。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早期,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多项运动比只参加一项运动的运动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提高了运动员职业生涯后期的可能性。而进行多项运动训练是为将来创造更好运动成绩的指标。与国家级运动员相比,世界级运动员不仅参加了其他的运动项目,而且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在那些项目上。在世界级的运动员中,参与运动项目的数量(原先已经参与的1个项目除外)比如下:0项其他的运动项目:56%,1项其他的运动项目:67%,2项其他的运动项目:69%,3项或以上其他运动的项目:76%。世界级运动员和国家级运动员的总体训练量没有差异。综合现有的证据,参加多项运动比专注于一项成功率更高。ParkerLTaylor、LaBotzMichele等认为在高中之前,许多年轻运动员选择专攻一项运动,并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并且并未在提升运动技能方面带来预期的好处。杜泽-邦帕等提到民主德国曾经进行过一个历时14年的实验,9-12岁的儿童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儿童有计划性的在指定的项目中,进行专项化训练;第二组按照一套综合性的计划进行训练,包含专项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其他项目的技能练习和全身性训练。发现第二组儿童(参与多项技能练习的)运动巅峰在18岁及之后出现,能够在大赛中表现稳定,有较长的运动生化仪和较低的伤病发生率。
在一项前苏联开展的重要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回顾过去30年关于早期专项化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在运动员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进行专项化训练之前或者同时,应将各项目的技能练习及全身性的练习融入到专项化的训练中去。翟方阳在国外的一些文献研究中发现,在青少年运动员参与一项运动项目的起始阶段,利用多元化训练的手段是可以帮助运动员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初期,参加的运动项目并非其在未来所从事的专项项目。只有17%的青少年运动员在第一次参加运动之后,仍进行着这一运动的专项训练。而绝大多数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还会参加其他的运动项目。孙通指出美国是以“三营一体”的训练模式为主,能满足竞技运动员竞技水平持续提高的需求。提出了我国应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竞技游泳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发展多元化游泳训练模式等建议。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国外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有相关的数据统计能证明多元化训练对运动员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的可能性。国外学者对于多元化训练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但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没有发现经多元化训练后提高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比赛成绩的研究数据。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应用多元化训练的研究,结合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的情况特点,提出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可能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对本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
2.1身体素质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将身体素质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身体素质因个人的需求不同分为运动身体素质和健康体适能。前者主要包括:反应、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身体素质;后者主要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人们为了提高身体健康指数、预防疾病,追求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涵盖了学校体育所追求健康的目标。所以青少年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健康身体素质。因此,不分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每个人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达至合理的身体素质程度。
2.2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
马荣通过对18名大连市12~16岁优秀女游泳运动员的研究得出大连市12~16岁优秀女游泳运动员瘦体重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39.19±6.51kg、86.04±4.32%;肌肉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36.51±6.03kg、80.12±4.32%;体脂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6.59±3.11kg、13.65±4.27%;矿物质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2.69±0.50kg、5.88±0.10%;蛋白质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8.30±1.34kg、18.24±1.20%、体液的质量和百分比分别为:28.21±4.69kg、61.92±3.11%;肥胖度平均数为-10.2;身体质量指数为17.0±1.60。张勤丰通过对广州市青少年游泳女运动员与普通女学生身体成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市青少年游泳女运动员和普通女学生的体液成分、基础代谢无显著性差异;去脂体重、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肌肉重量、骨骼肌含量、身体质量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游泳运动员测试指标中体液成分、去脂体重、肌肉重量、蛋白质高于正常人的评价范围,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肥胖度、身体质量指数均低于正常人的评价范围。杨谦通过对16名山东游泳队重点运动员进行三周模拟高原训练得出,模拟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蛋白质、肌肉、水分等身体成份的下降。邓武真通过对持续进行2个月游泳锻炼的150名大学一年级女学生锻炼前后身体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游泳对体重、体脂百分比、体脂量、瘦体重均有影响。Bruce等对15名优秀女运动员游泳训练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体成分变化主要发生在整个训练季节中强度最大的阶段,表现为体重、绝对和相对体脂明显减少,体密度和瘦体重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相同年龄的大学生相比较,游泳者比同样能力的跑步者体脂水平高4-7%,竞技游泳运动员的体脂也不是特别低,为19-20%,这是由于在水中,一定程度的高脂肪可以增加浮力,节省体力,在水中时皮肤散热明显加快,一定程度的高体脂有利于保持体内核心温度的稳定。沈艳梅等通过对2010年全运会取得最佳成绩的45名浙江省游泳运动员的研究得出,对游泳运动员来说,男子体脂率应保持在9%左右,女子体脂率应保持在15%左右较为理想,而体脂率高低与运动等级的相关性不大。麦全安等人于1992年使用水下称重法对33名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体密度较小,体脂百分比较大,去脂体重与体重比值较小的特点。
2.3国外关于健康身体素质的研究
美国体育界经过长期争论,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对体质概念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把体质分为与运动相关的体质和与健康相关的体质。美国主要的健康身体素质测试方法:1英里跑/走、指数(BMI)、体脂含量(%BF)、曲臂悬垂、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和坐位体前屈。日本测试指标为三分钟台阶实验、背力、握力、纵跳立卧撑、12分钟走跑、反复横跳、俯卧上体后仰、立位体前屈等。是依据本国国情与国民的身体状况,对健康身体素质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解释,选择不同的测试项目。每个国家虽然诠释身体素质概念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身体对外界环境所适应的能力。当前美国部分高校中开设了一门《身体素质与整体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其教材自1988年出版后至1999年已是第5版了;也有高校开设了《个体的整体健康》的课程,美国高校的运动项目与健康保健知识构成的综合性健身教育课。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健康身体素质教育计划将得到开发和推广,较有代表性的如“SPARK”和“CATCH”等健康关联体育教育计划等身体健康素质监测计划。美国的AAHPERD(健康、娱乐、体育、舞蹈联盟),于1987年提出一项教育计划,建立一个能够协助体育教师教育少年儿童懂得终身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目前,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在应用AAHPERD于1999年出版教材和教师指导手,以它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来开展体育教学项目。充分体现了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即终身化、个体化和健康化。综上所述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和相关指标进行研究,指出在不同群体中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状况,以及形态指标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说明在不同群体间青少年儿童身体机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目前国外在身体素质研究方面比国内身体素质研究方面要完善合理,虽然身体素质的概念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具体的内容基本相似。国外对身体素质的界定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康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运动身体素质。
2.4国内的健康身体素质研究
香港和台湾是我国最早接受身体素质健康计划理念的,随后逐步引入内地。我国用的较多的词汇如:体质、身体素质、健康等。目前,身体素质已成为我国评价健康的综合指标。生理学者邓树勋将身体素质分为健康身体素质、竞技身体素质和代谢身体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课题组出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指导》一书中指出提高学生的健康身体素质状况,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进程。在国内,从生活方式和健康身体素质角度来探讨健康话题,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调查问卷,探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自身健康身体素质的关系,可优化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健康身体素质的健康评价标准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身体素质在我国已逐渐被体育教育事业所关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身体素质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在校的学生进行研究,对身体素质的研究在教育行业里面较为重视。好的身体素质被总结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生活习惯良好,以及对生活心态的健康。
3、当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游泳训练面临的问题
3.1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现状
青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体育、教育两大领域,涉及人才、政策、资金、场地设施等软、硬件条件。教练员的任务包括选材、训练、竞赛、文化学习、生活管理、就业等多项工作内容;而教练员如何带好训练则需要政府、社会、运动员家庭全员的参与;更需要每一个从事游泳青训的教练员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地约束和指导我们的行为。近几年,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非人为可控的问题,如多数区县体校游泳训练场地紧张,以及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二是教练员人为的训练理念问题,认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必须每周至少进行6次的游泳训练课,否则将影响竞技水平,包括“过早的专项化”训练、训练手法单一枯燥等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青少年游泳训练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训练场地的情况来说,一是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不充裕,导致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项目机会不多;二是每周一至五下午放学以后,可训练的时间不多,且放学后赶来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相对集中,导致了训练场地人员拥挤,所以放学后的训练场地的运营是超负荷的。从游泳项目训练模式及训练计划制定方面说,过于单一、枯燥化。其一,把培养优秀运动员作为青训的唯一目标;其二,唯成绩论,忽略文化人文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其它重要活动;弱化了运动训练在人格形成、精神塑造、意志磨练等育人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缺乏统一的训练指导思想,缺乏训练的多样性,训练系统性和延续性则被打破,难以达到高水平。在游泳训练课带教的过程中,教练员们常常忽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前中后的本体感受,且带训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导致向高水平阶段发展的空间受限,运动寿命减少。从训练规模上来说,一是“三级训练网”名存实亡,体校数量及运动员规模减少是大势所趋,社会办体育的意愿不强;二是运动员长期集训模式值得商榷;三是基层教练员数量不足,质量堪忧。从训练强度方面来说,训练负荷较大,盲目追求数量、速度的累积效应,过分强调强度;加大了青少年运动员运动风险,提高了运动损伤率。从训练选材方面来说,一是参与运动的青少年数量少,而真正有天赋的青少年常常被埋没;二是群众体育意识薄弱,不愿让青少年花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项目;三是即便有天赋的青少年,进入体育系统从事专业训练的意愿也不强,且培养青少年体育成才周期较长,风险大,成材率低,退役后出路不多难。
3.2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特点
支撑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骨骼系统(骨骼结构和软骨组织),在人的10-14岁阶段处于生长高峰也是相对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期,由于骨组织正在快速生长,骨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胶原蛋白等)较多、无机盐较少(钙质等)并且骨质中的骨密质还比较薄弱,导致骨组织有韧性和弹性,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变形。到15-16岁时,钙质逐渐增多,水和有机物逐渐嫌少,但是许多骨组织尚未完全固化。虽然骨骼的支撑能力有所提升,但坚固性依然较差。女性在16-17岁,男性在17-18岁开始四肢的骨化,在19岁后髋骨完全骨化,脊柱骨要在20-22岁后才完成骨化。在骨化未完成的部位,任何过大的负荷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未骨化的骺板容易受到创伤和过劳损伤的影响,而损伤会破坏骨骼的血液供给、营养供给,导致永久性的生长紊乱①。在骨骼系统组成人体框架的基础上,肌肉的收缩引起骨骼和关节的类似杠杆原理的运动。肌肉系统是人体主要的“动力系统”,张力的来源,帮助我们支撑身体和产生身体活动。在12-15岁左右肌肉随着骨骼的快速生长主要向纵向发展,但生长速度不如骨骼的生长速度,这时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肌肉力量也会增加,与肌肉量呈线性相关。特别是15岁之后,小肌肉群发育迅速。在15-18岁期间,是躯干肌群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青春期来临时,男孩因为雄性激素的影响,肌肉力量增长速率开始比女孩快,女孩的肌肉发展速率与青春前期相同。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7-18岁后肌纤维增粗,肌力明显增大,总的来说男女在15-18岁是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由于生理功能与生物年龄关系比实际年龄更加紧密。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在特定的时间,同性别的早熟的儿童及青少年与晚熟的儿童及青少年相比,更有利于获得绝对力量。通常,早熟的青少年的体型倾向于中胚型(肌肉型和较宽的肩部)或内胚型(较圆和较宽的髋部),而晚熟者倾向于外胚型(苗条而高)见图4-1。很明显,身材的差异性会影响到抗组训练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材及发育程度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身体训练方案,并且与生物成熟度高的、有更高的身高和力量的同年龄青少年比,对于比实际年龄身材瘦小的晚熟儿童及青少年,应多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因材施教。
3.3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肌肉力量的峰值除了取决于肌肉纤维的体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若在神经纤维的髓鞘发育不完全,那么快速反映型和技术型运动无法完成,高水平的力量和爆发性运动也不能完成。在运动生理学中描述到:在13-14岁阶段,人脑皮质的分化能力不完善并且加上小肌肉群发育较晚的影响,因此在13-14岁的青少年对虽然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但由于分化能力不完善,对复杂和精细动作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大脑的分化抑制能力在14-16岁后才迅速发展,女孩分化抑制发展较早,能掌握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在体操、花样滑冰等技巧项目中尤为突出。因此,在神经系统尚未达到成人的成熟度时,不要过于期望青少年拥有与成人一样的运动技术水平。在整个青春前期和青春期,随着肌肉质量的增加,肌力也增加。实际上,肌力变化曲线类似肌肉质量的变化。对于男孩,肌力峰值出现在身高增长峰值出现的1.2年之后和体重增长峰值出现的0.8年之后,而体重是较好的指标。在快速生长阶段,肌肉质量受限增加,随后出现肌力的增加。对于女孩,肌力峰值的获得也通常出现在身高增长峰值之后,且女孩比男孩在肌力与身高和体重关系上存在更大的个体差异。虽然在青春前期男孩与女孩肌力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青春前期的女孩的肌力增长速度也基本相同。一般来说,为训练的女性力量的峰值获得通常在20岁左右,而为训练的男性力量峰值的获得出现20-30岁之间。
3.4青少年心肺代谢系统发育特点
青少年心肺系统在青春初期心脏发育速度大于血管的发育速度,由于在青春发育阶段,性腺和甲状腺等腺体激素分泌增多,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称之为“青春性高血压”,对此应给与重视。现有资料显示,青春性高血压始发于11-12岁,随年龄逐渐增多并在15-16岁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其特点是收缩压较高,通常不超过150mmhg,具有起伏现象,而舒张压在正常值中,这种情况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并且身体生长迅速的青少年。在肺活量方面,在儿童少年时期受到胸廓大小、呼吸肌力的制约,所以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10-11岁和13-14岁这个阶段的摄氧量明显增大,到16-17岁时增加放缓。因此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功能动作训练应遵循青少年心肺功能特点,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内容,逐步提高青少年心肺功能。
4、国外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体系的启示
随着游泳运动的不断演化,训练方式的不断改进及运动装备的不断进步,世界泳坛在近些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能型选手。纵观世界泳坛,出现了澳大利亚的奥运5金获得者伊恩-索普、奥运18金获得者迈克尔-菲尔普斯、美国世锦赛横空出世的6金获得者凯勒布·德雷塞尔。对于培养一个全能型选手而言,在青少年时期必须经历全面的基础训练,如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和四种游泳姿势式的均衡发展。根据分析青少年训练的主要特征,近几年提出了青少年训练应向多元化发展。有相关资料表明,在青少年11-12岁的时候,国际上大多数运动员才开始参加他们的专项运动,而运动员未来成功的关键时期是在他们的青春期中期。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早期,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多项运动比只参加一项运动的运动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参加多项运动的运动员成材率更高。
4.1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多元化训练的必要性
在1990年左右,上海市静安少体校的李相林高级教练在《试论少儿游泳训练的指导思想》一文中指出,曾经著名的前美国跳水世界冠军洛加尼斯,他的游泳水平也很高,奥运会三冠王蒙特里尔曾介绍:“直到14岁时,我还在为主攻游泳还是打篮球而犹豫不决。”他们能如此优秀,且有较长的运动寿命。这里除了人种等先天因素外,同他们从小注重参与多样化的球类运动项目不无关系。多元化训练使运动员从小就拥有一个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为最终达到高水平,乃至登上成功的巅峰,打下扎实基础。以奥运18金获得者迈克尔-菲尔普斯为例,他从小参与游泳训练外,还参与其他球类项目如棒球、橄榄球等。纵观我国年龄组游泳队员,在10-13岁这个年龄段的游泳运动员,其运动水平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差距不大,甚至领先,而到13岁之后,差距就被拉大。问题出在13岁以后,可根源却在13岁之前。通过学习、借鉴那些游泳强国的青少年青训模式和带训方法,提高水上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我们可以从全面的身体素质开始抓起。从青少年运动员需全面发展的特点来说,通过不同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可促进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如通过篮球训练刺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肌肉间的协调性,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通过有氧健身操训练,可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心肺耐力。从训练场地、器械设备利用率来说,多元化训练可错开不同年龄组的训练时间、场地,改善场地拥挤情况,使场地、器械设备的利用率更高。从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来说,不同形式的非专项训练可调动运动员们的兴趣,使青少年运动员更加专注于训练。从青少年运动员受伤风险的情况来说,进行多元化训练可提高骨骼肌的肌肉力量、完善力量的发力顺序和生物力线,从而预防骨骼肌肉损伤,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延长运动员寿命。从调查问卷来说,通过问卷来了解上海市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多元化训练的了解程度及认可度。因此,探析多元化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2国内外青少年游泳训练的研究现状
张腾、温宇红等认为通过对我国运动员长期发展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动作技术、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最敏感的时期。在此阶段,男、女游泳运动员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而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是一个长期良性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培养运动员的模式上,不得忽视运动员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运动员的运动发展。建议进行更多预判性的研究,以提供实施依据关于更多青少年运动员长期的培养模式。庞锦华认为国内游泳顶尖的后备人才储备现状和国际重大赛事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国内的体育体制和国外的情况又不同,所以根据国情提出了加强体教结合的模式,大力推广全民健身,培养人们对游泳的爱好,增加后备人才的基数,扩大人才选拔的渠道,提高教练综合素质,对游泳项目加大宣传的力度等建议。李红认为我国青训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即指青少年运动员从小被要求出成绩,很多运动员在早期就开始进行高负荷、高强度、专项化的练习,导致运动员被拔苗助长,重专项、轻基础,错过了青少年敏感期,甚至过多的训练引起了伤病的影响,结果很早就结束了运动生涯。严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共同提升青少年的心智及运动能力。米靖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专项化、成人化、重体能轻技术、缺乏有效监控等问题。研究认为,各级各类的青少年带训教练必须深刻认识,青训体系具有庞大且复杂的特点。青少年与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必须掌握他们的特点以及竞赛规则规律,明确训练比赛目标。建议青少年参与二项及以上的运动项目,选择安全的、多元化的、有趣的训练方法,全方位的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周正荣认为通过对青春期游泳运动员训练方法的探讨与应用证明,想要在高水平顶级比赛、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在青少年时期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从全面的基础训练逐步过渡到具有专项化比赛训练的原则,这是一个漫长有效的训练过程。综上所述,国内的业余游泳训练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游泳训练对机体的影响、探索训练方法等方面,很少有涉及关于游泳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影响的研究。因此,各级各类的教练员更应该要了解游泳项目的特点,关注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手段,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为运动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李佩慈认为鼓励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理念研究需结合青少年的解剖、生物学与运动训练学相联系。多加关注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变化。注重多元化的训练模式,促使不同模式训练技能的迁移,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加强教练员的队伍建设。蔡合玉等在研究中指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主要是以体校为基础的培养模式。而在美国,学校和社会承担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促使国家投入最小化,使体育市场良性的健康发展。中美在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及产生的效益上相差较大,中国依靠国家,美国依靠社会、学校和个人。美国的“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借鉴。国内的后备人才培养也应该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要注意因材施教,节约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提高成材率。综上所述,国外青少年游泳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游泳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影响的研究。因此,各级各类的教练员可以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等游泳强国的一些培养思路,不断反思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成材率。
4.3其他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齐飞认为通过篮球训练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特别是对改善少年儿童应激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力量素质有帮助。研究指出,发展灵敏素质的起初时期是10-12岁,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身体协调能力作为基础,是无法提高灵敏素质的。所以灵敏素质、四肢的协调能力应从小抓起。林世勇[6]认为篮球运动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有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进行篮球专项的训练对青少年大脑的发育是有帮助的,并可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刘献勇指出通过篮球运动可促进青少年速度耐力素质、灵敏协调素质的提高,并增强了全身的爆发力。坚持科学的篮球运动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协同作战的精神、大局观,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增加了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乐趣。综上所述,篮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开发智力,促进速度素质、协调性、灵敏素质的发展。针对多元化训练(篮球+有氧健身操训练结合游泳专项训练)对12-13岁游泳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及专项运动成绩提,根据资料显示,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多项运动,更有益,很可能会降低运动员过度劳损的风险。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教练员协会,建议13-14岁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不宜专项化,因其骨骼肌和脏器未发育完全,而应该尽可能多地适当参与其他项目的训练。多参与其他项目的训练,有利于全身肌肉和其他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也可以给专项动作经常用到的肌肉和其他组织休息调整,防止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寿命。其中根据美国游泳协会建议,11-14岁的游泳运动员主要是发展基本技术,每周训练4-6次课,每次课60-90min。年度训练中,应鼓励运动员多参与其他竞技项目,减少水中训练时间,注重陆上徒手力量训练。如果运动员只参与游泳一个项目的训练,一年中应有2-3个月的时间远离游泳比赛,这2-3个月最好分开安排。在一个大周期的游泳训练计划中,无氧阈以下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动量训练,建立良好的有氧耐力基础,可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增强运动耐受能力和提高训练的适应性。国外青训体系的启示:第一,家长和孩子具有强烈的体育意识、学校拥有良好的设施、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家庭为单位参与,保证孩子们参与体育“一个也不少”;第二,学校体育的“业余性”的确立,较好地平衡了学训矛盾,保证了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第三,职业体育(包括NCAA)的商业运作吸引了丰厚资源进入到体育领域,使得训练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第四,高度重视复合训练团队的作用。
5、游泳项目环境与运动特点分析
5.1游泳项目背景环境特点
游泳是一种在水环境中进行的运动项目,在克服水中阻力的前提下,利用四肢与水的相互作用,产生推进力使人体位移的水中运动项目。这种流体的环境就是游泳与其他陆上运动最显著和最基本的区别,即在水中没有固定支撑,由于运动背景环境的迥异,很多适用于陆上人体运动的原则和规律,并不能适用于游泳运动,而且游泳运动还有其独特的流体力学原则,即尽可能的减少阻力同时尽可能的提高推进阻力。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飞速游进,主要因为两点:其一,是流线型的外形同时被有减阻效果的粘液包裹,有研究表明,外形越趋于流线型,水流越顺畅阻力越小。同时,在鱼鳞外层粘液又将阻力减少了60%甚至更多。其二是,鱼的身体两侧强壮的肌肉让其能强有力的收缩和放松。鱼类正是通过这两点,将水的阻力通过外部形态和化学特性减至最小化,同时拥有强壮的肌肉,并能将肌肉力量最大化传递出去的动作。以上的对于鱼类仿生学的分析,给予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外部形态对于水中抗阻项目而言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物体在水中的形状阻力,因此在游泳水上训练时刻强调的流线型体态,为运动员高效输出动力奠定了良好的动力平台;第二,人体在水中向前游进的动力来源于四肢与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流动性很强的水中运动,对于人体的神经肌肉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人体做到良好的姿态控制,另一方面在不稳定的水流中做出稳定力量输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人在水中进行游泳运动,同样也是在追求这两个“尽可能”:尽可能的减小阻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升推进阻力,只是因为体能与技能的不同使追求两个尽可能的程度不一样。所以,通常在体能相同的情况下,形状阻力小的爬泳是最快的,阻力大的蛙泳是最慢的,并且优秀游泳运动员都拥有强壮的肌肉。总之,游泳运动的成绩取决于体能和技术两个部分,体能是基础,技术是保障,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二者缺一不可。在水中,任何行为活动都在相对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这与我们生存的陆上环境大不相同。需要专门学习水中的技术动作模式来找到在水中的相对稳定与平衡并且还需锻炼在水中运动特有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即同样的动作,在水中和陆地进行时,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会有所改变,因为在陆地上没有浮力和水的阻力。所以游泳运动员需要紧密结合游泳技术开展身体训练,在保持稳定流线型身体姿态的同时尽可能的优化动力链,充分发掘和发挥肌肉的力量,从而产生最大化推进力。这需要运动员有足够强大的核心区肌群来建立稳定的水中支撑平台,让上下肢同时协调的运动,保证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能高效运作。长期以来,我国游泳教练员通常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下了很多功夫,在维持水中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上相对不足,而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恰恰是我国游泳运动员与国外游泳运动员的差距。
5.2竞技游泳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竞技游泳有四种泳姿,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爬泳)。比赛项目主要是四种泳姿在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和1500米游距中比拼,其中800米和1500米分别是女子自由泳项目和男子自由泳项目。以自由泳奥运比赛项目为例来分析游泳项目的供能特点。不同距离的游泳项目能量代谢特点各有不同,因而在训练中的负荷、强度、时间等要求也有所不同。在训练时,要充分考虑供能系统因素,科学严谨地制定训练内容。除此之外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正确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比如技术的合理运用、保持水中良好的身体形态、充分利用波浪向前的动能②等,都要求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反馈能力,才能拥有优异的竞技表现。因为这些非常细微的动作姿态,在水中难以捕捉并进行实时的动作反馈,从而对技术动作进行修正。因此,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关注是在水上的技术练习,而且还有注重陆上神经肌肉控制练习以及本体感觉反馈训练,以此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水中肌肉协调能力和姿态的控制能力。
5.3青少年功能性训练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1)生理和解剖学基础
力量是人的基础素质,是人体活动的直接动力来源,是取得优异身体运动项目成绩的重要身体素质。为了更深入了解人体力量素质的产生与表达,下面将从功能解剖学角度来探寻力量产生与表达的机制。由于肌肉不全是沿着肌肉的长轴走向,还有羽状走向,所以两个有同样肌肉大小的人,会存在肌力和速度的差别。并且不同的运动形式与负荷会引起肌肉选择性肌纤维肥大。这是力量训练需要考虑实际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情况的基础,即专门性原则的科学依据。肌节和肌肉初长度,目前普遍认同肌肉长度与肌肉力量相关。因为,肌节或肌肉相对较短时,肌动蛋白细丝容易重叠,减少横桥结合肌动蛋白的数量,导致最大力量降低。肌肉的弹性特征:肌肉富有弹性(主要源于肌凝蛋白横桥的伸展),这让肌肉能产生和传递弹性势能。即,预先伸展肌肉,然后立即向心收缩,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我们称之为增强式收缩或者超等长收缩。这种弹性特性,普遍存在于身体活动中,赋予肌肉完成高质量、高强度的运动表现的能力和潜力。神经系统的状态:神经系统是肌肉(群)活动的指挥官、控制端。其通过协调肌肉(群)、提高中枢兴奋度、增加同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力。负荷在20%-80%时,神经系统通过不断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来完成动作;负荷在80%以上时,通过提高神经中枢发送冲动的频率和相关肌肉中枢的兴奋性来完成动作。因此,训练内容需要包含对神经系统的训练。肌肉的损伤与肌肉发展的敏感期:肌肉在剧烈运动后(24-72小时之间)引起延迟性的肌肉酸痛,这会导致肌力下降,因此要注意科学的训后恢复。肌肉在自然增长最快的素质发展敏感期中,要尽量刺激肌肉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掘潜力,但不可盲目挖掘导致永久性损伤。解剖学方面,人类进化发展至今,肌肉的数量和分布位置通常都是一样。肌肉在人体的分布通常以相互对抗的形式分布于关节运动轴两侧。如,各种伸屈肌。解剖学中根据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将肌肉分为原动肌、对抗肌等,在人体运动时,600多块肌肉会根据运动的具体需要来为自己定位,如,屈肘原动肌有四块,但四块肌肉主次分明;肌肉也会根据运动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作用;比如肱三头肌,在肘关节屈时为对抗肌,在伸肘时为原动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要考虑到这种肌肉之间协同与对抗的作用。要让不同肌肉在合作时,彼此均衡的用力,各司其职协同发力,避免某一块肌肉特强或很弱,都会破坏原本平衡的协作方式引起代偿效应和过劳损伤。
(2)人体运动动力链原理
动力链原理是指几个相邻的关节所组成的复杂动作单元,即将人体结构看成一个一个的环节并通过关节、肌肉、韧带联系在一起,形成链条状,力量可以经由这一条链不断传递和聚集。动力链由关节链与肌肉链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姿态、产生与传递肌力和运动协调。动力链是在中枢和运动神经支配下,按某专项特定动作顺序的多关节、多肌肉参与的联合运动过程中的动力传递③。比如,网球正手击球的动力链,力量从腿部开始依次经过髋关节,躯干,肩关节,手臂,最后在手腕释放,由于每一个环节也都能产生力量,力量在多次传递和聚集的过程中不断变大,若当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损伤或不协调等问题,会导致传递力量的损失或动作脱节。通常技术动作的学习,就是充分发挥人体动力链原理让运动效率最优化的过程。训练八角形将人体动力链方向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并进行了具体描述(见表4-2)。人类的身体结构与各个身体部分的特点,决定了动力链的存在。而青少年时期也是发展动力链动作模式的最佳时机,容易形成最佳运动技能的发力模式,如球感、水感就是此类发力模式的体现。功能动作训练中由简单动作到专项技能的动作模式训练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田家.青少年游泳体能训练的优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9):53-54.
[2]郭国妹.试析游泳运动给青少年群体带来的健康影响[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4):177-178.
[3]张博栋.游泳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2):36-37.
[4]王施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0):84-85.
[5]徐美园.青少年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与教学方法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8):105-106.
[6]单泉赫.趣味训练法在青少年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26+28.
[7]班娜.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38-39.
[8]黄秀凤,张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2):76-77.
[9]黄秀凤,张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1):86-87+33.
[10]杨君,王宇昌.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08):102-103.
[11]高朵,梁成军.游泳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4):122-125.
[12]娄心晨. 游泳教学中应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
[13]成新斑. 体能训练对9-11岁游泳初学者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14]杜俊辰. 成都市青少年校外游泳培训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15]刁军辉.青少年户外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革新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4):191-192.
[16]裴家辉.游泳运动对发展儿童健康体适能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3):245-246.
[17]穆建国,韩宗起.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J].运动,2018(23):21-22+89.
[18]高咪咪. 游泳运动对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19]王浩. 温州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8.
[20]肖勇.关于青少年游泳训练专项力量的重要性[J].记者观察,2018(15):82.
姓名:白洪煜
性别:男
民族:满
出生:1984.11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单位邮编:沈阳市,110000
籍贯:辽宁开原市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
职位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