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陈继盛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陈继盛
[导读] 课堂提问是一节课的常规步骤,不同的提问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激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陈继盛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节课的常规步骤,不同的提问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激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提问   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能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形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么提问才能恰到好处呢?笔者有如下看法。
        首先,提供民主的课堂提问气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若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学的气氛必趋向紧张、严肃,使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迫感,被提问到的同学易产生惧怕心理,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数学思维欲望便无从产生。因此,教师提问时态度必须和蔼可亲,时常笑脸面对学生,则学生上课如沐春分,必然勇于表达。
        1、激趣性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主动愉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射击瞄准时,用手把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而能伸缩的铁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以轻松的姿态步入探求新知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
        2、迁移性提问
        在中学有不少数学知识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他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疑问,将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例如,在讲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首先提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然后再提问:“同学们,能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不等式3(1)”这样提问,能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对象上,达到从容、自然的过渡。
        3、激疑性提问
        宋代理学家朱熹曰:“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能长进。”足见设疑、解疑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创造发明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学生似通非通、似懂非懂处及时设疑,然后与学生共同解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平行线的定义,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提出疑问,显然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出激疑性问题:“平行线定义中,为什么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呢?”通过教师激发,学生产生了疑问,必定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4、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再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广发展。例如:计算,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后,问:“本例是否有更为简便的算法,谁能第一个说出?”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激起学生探求简便算法,为灵活运用幂的运算开辟了通途。
        5、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型思维,教师若能在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讲解“求证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这道题时,不烦这样提问:你能把这个问题改编成解一元二次方程或求二次三项式的值、或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吗?这样提问很自然把学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中,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的联系,归纳总结处
        当然,要使课堂提问真正达到目的,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深浅适度。提问的效果是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故而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面向大多数,注重普遍性。提问时要尽量避免那些“怎么样”“对不对”之类简单的问答。课堂提问太了固然不好,但太深太难也不好。如果提太难,非但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反而让学生感到尴尬,使学生兴趣索然。
        2、提问要有侧重点。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呢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例如、在讲圆的有关性质,教材的核心是圆是轴对称图形,且过圆心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因此,在提问时要紧扣这一重点,围绕中心提出一连串密切相关的问题,逐层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随着教师的提问自然地由浅入深发展。
        3、要做到答后评。答后评是教学过程中处理反馈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回答了提问,教师准确而又分寸地进行答后评,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回忆、理解深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善于因势诱导,抓住机会激励学生,即使答对了一点点也要充分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要在宽松的环境中,把握提问“火候”的基础上,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台湾)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2、戴汝潜   张 凡   使用教学新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