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数学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梁文豪
[导读] 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指出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要从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去分析,同时亦要了解、熟悉、精通各种教学方法等。

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   梁文豪   邮编:525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思考,指出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要从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去分析,同时亦要了解、熟悉、精通各种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教学艺术  创设情境  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言 :古人云:学无趣无所谓学。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激发等内动力的作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40分钟,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上下功夫,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谈谈如何妙用数学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认识。
        一、 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学认为,认知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的成分。数学教学要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特别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创设新异情境,就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汲取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大脑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识了这一知识的特点、规律,希望对新知识也有新的发现,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于是,数学的学习也就渐入佳境。
        二、 创设发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强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路子,教方法”。“引路子”,就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引导;“教方法”就是教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中,老师若能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在积极思维中突然会有新发现的情境,学生就会从中享受到发现的乐趣,产生一股好强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创设让学生发现的情境,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不失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求心
 思维始于问题,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恰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问题的结论,这可激发学生的好求心,产生追求真理的兴趣。
        在教完正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周长相同的正多边形, 它的面积与边数有什么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出,学生议论纷纷,随即小组间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很快,有些小组得出了结论:周长相同的条件下,正多边形的面积随边数的增加而增加。我又惊又喜,突然感觉到,假若由老师按步骤班去教导,未必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追问: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基于对前一个问题讨论收获的满足感,学生们再一次热情高涨的进入讨论模式,很快又推论出“圆的面积最大” 。
        探求问题,寻找答案,寻找规律,这是常人很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学中,假如我们能很好地利用问题激励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的兴趣与潜能,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设错误陷阱,磨掉学生轻心
        人生道路很难平直,难免会遇到坎坷曲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必须绝对可靠,可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有时候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现象十分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修建,连结两地的公路明明可以修筑直线段,但技术人员却总是要有意地设计几处弯道。原来据心理学的研究,司机驾车长时间行驶在平直的道路上时,视觉容易疲劳,心理容易麻痹,注意力分散,也就容易发生事故。一定数量的弯道则可以使司机一直处于警醒的状态,有效地消除畅顺而导致的疏忽,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弯道”表现于教师的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被教育心理学所命名的“尝误原理”。
        对“常误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驾驭,是数学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数学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关键是在哪里出错,出什么错,错然后怎么办。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又要很好地隐藏教师的教育意图,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在尝误这后继续进行探索,就可收到极好的效果。
        五、 巧设成功情境,增强学生信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但是它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即追求学业上取得成就的动机。奥苏柏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他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实际上不仅学习优异的学生追求学习上的成功,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又何尝不希望取得学习的成功呢?当然,他们对成功追求的在志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追求名列前茅,有的力求考试过关。而学生在学习中一旦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大到考试成功、顺利解答习题,小到正确回答教师问题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参与学习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志向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领悟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多渠道、多角度,一种方法不行可以从另一种途径去分析解决,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
        尽管解题的角度不同,所运用的解题知识不同,但答案都是正确的。若老师没有从多角度帮助学生解答,部分学生也许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其实也是正确的,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就没能得到满足,这也就消减了部分学生的成功感,对其学习的信心也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学习的信心也许就会大大降低。若老师在教学中能多角度展演一题多解,让更多的学生获知自己解题的正确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兴趣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的关键。因而,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巧设各种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各种情感体验中,兴趣兴致勃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兴趣”只是把学生引进学习的大门,还必须逐步将其稳定的、持久,甚至将其发展到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那么,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激趣的教学艺术,让这种艺术至臻至善,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俊明 孟庆龙 中学总复习四轮定位丛书 长春:延边出版社,2006·7
[2]冯克诚  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9
[3]冯克诚 中学教师新概念教学百科 北京: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6·10
[4]李其玉 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
[5]唐瑞芬 朱成杰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