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胭脂扣》“美”的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李亚梅
[导读] 当代女子独舞《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该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古典舞的动律舞姿来刻画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并以舞蹈中“悲剧美”的形态展现了女主人公如花的凄惨爱情故事。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兰州   李亚梅  730000

摘要:当代女子独舞《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该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古典舞的动律舞姿来刻画人物形象和主题内容,并以舞蹈中“悲剧美”的形态展现了女主人公如花的凄惨爱情故事。舞蹈美的构成是舞蹈作品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而舞蹈美的形态区分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这种古典舞蹈元素与旧社会时代背景的组合,为作品的本身增添了了更多的色彩与可能,也为作品中“美”的构成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碰撞。
关键词:《胭脂扣》;内容美;形式美;悲剧美
        当代女子独舞作品《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张云峰编创,刘岩表演,该作品于200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古代市井社会各阶层按贵贱高低分为上下九流,由此可见,社会地位的高低会很大概率的影响一些人的命运走向,人生的悲喜错落也在生命的起点被埋下伏笔。女主人公如花本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西塘的名妓,这种身份未来等待她的只有无尽孤独,但她却对美好的爱情产生了向往,爱上了富家子弟十二少,开始了如梦如幻的爱情。在旧社会中,这两个地位悬殊的人之间萌生至纯至美爱情的同时,也注定了悲剧的开始。
        一、内容美
        舞蹈美是舞蹈作品所具备的审美属性,是一种具体可感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美,是舞蹈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美的形态划分为五类十二型,其中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人物与事件的正义的合理性质,而又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都可划分为悲剧美,而该作品则正好符合此定义。
        在笔者看来,《胭脂扣》的悲剧美更多的体现在各种差距之中,人生成长脉络的差异、社会地位的差异、旧封建思想下对两人犯错的包容程度和彼此对爱情与生死的重视程度无一不推动着作品悲剧美的发展与外延。首先,二人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段故事的悲剧性,一个富家少爷,一个头牌名妓,封建礼教就是隔在二人命运中间的一道高墙。在现实世界中二人爱情的存活几率几乎为零,为了能够永远的在一起,他们相约吞鸦片殉情,幻想能在阴间续写前缘。这种极端的选择透露出如花对十二少深厚的爱,更在如花死后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差异,如花死后变为鬼魂,苦苦在阴间等待却久不见十二少来赴约。这种近乎于执念的爱让如花在53年后又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寻找十二少,却只找到仍存活于世间并对如花淡忘的落魄老人,如花用尽所有的爱和生命守护的爱情,终变成付出皆为枉然的悲剧结尾,让人不禁感叹在封建思想禁锢下,这种水中月、镜中花的悲惨爱情。
        在舞蹈作品中,内容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形式也要适应着内容的需要而产生,并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情感奠定了整个舞蹈凄凉悲惨的故事基调,运用虚拟、写意的舞姿与造型手段结合夸张、浪漫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出“如花”的舞台形象,充分利用舞蹈的抒情性,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却又勇于追求无暇爱情的风尘女子形象呈现于观众,使观众将欣赏舞蹈与感受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悲伤无奈,同时体验这两种局内、局外的情绪。



        二、形式美
        舞蹈作品的形式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就内在形式而言,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现,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发展方式。《胭脂扣》是一个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的情绪舞,用心理结构形式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穿线,以不同的情绪来牵引出故事剧情的变化。用肢体语言将两人若即若离的过去诉说的淋漓尽致,仿佛十里洋场的旧日繁华、缱绻西塘,时隔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场风月旧梦就在眼前。
        在作品的第一段,演员以平转来结束急促细碎的步伐,霎时间的舒缓仿佛回到了与十二少甜蜜恩爱的场景,此时肢体动作的舒展流畅也与第二段中的挣扎惊恐产生深刻对比。重拾起掉落在地上的手包回到人间,演员轻飘但坚定地步伐加上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难掩终于要见到昔日恋人的激动之情。已成鬼魂的如花和年迈鬓白的十二少的再见面已是物是人非,苟活于世的十二少也让如花终于看清,这段她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爱情只不过是短暂欢愉的镜花水月。她也决定不再为爱执着,此时动作步伐迟缓中带着一丝呆滞,走到舞台中央的演员突然停了下来,脚跟踮起,用胸腰将头藏到观众视线不及之处,形成一个断头的形象,表现出对这份执念的绝望,同时敞开的手臂向上抬起,像是永远触碰不到水月,也反映了这段凄惨爱情的结局。
        外在形式也同样要为作品的内容服务。第二段中,演员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身体的夸张变形和跳跃动作来封建礼教的压迫和爱人父母的阻挠,弯曲的腿部动作和奋力的跳跃展现了如花敢于向世俗命运抗争的精神,更深层次的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精神禁锢与追求自由的人性冲突。同样是第二段中的控旁腿和下腰动作,这些动作设计很大程度上的体现了对爱人焦灼的等待和感伤,同时也为她为爱重返人间作出呼应。幽暗的灯光、明艳亮丽的旗袍、精致的妆发和小巧华丽的手包无一不诉说着女子生前的生活状态和人生际遇。女子四下张望,配合着三拍子诡异跳跃的3/4拍音乐,左手妩媚俏丽的挽包,右手却急不可耐的擦掉额头渗出的香汗,大胆而夸张的运用迈步和旋转等动作,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在乱世浮华中的生活状态。
        在最后舞段,当上世纪流行的爱情歌曲《葬心》响起,演员配合快步追赶抚胸下腰的动作和伸手并凝视远方的舞姿,无不体现着她那无边的遗恨和悲伤。
        三、结语
        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有其美,但这两种美又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一般来说,当编导创作一个作品时,必是先有了一定的情感内容,后来才出现用来表现这些情感内容的艺术形式,凄美悲惨的故事内容配合着夸张变形的舞蹈动作和虚幻飘逸的音乐灯光,作品的形式美直接关联内容表达的好坏和艺术感染力的强弱,内容美和形式美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决定了舞蹈《胭脂扣》的凄美绝伦,也为面世后的强烈社会反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隆荫培、徐尔充.1997
[2].舞蹈《胭脂扣》“悲”之因素分析[J].胡玲梅.艺术教育.2013(01)
[3].浅析当代舞作品《胭脂扣》的舞蹈创作[J].庞祝军.大众文艺.2016(15)
作者简介:李亚梅(1996.01-)女,山东烟台人,汉族,艺术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北民间舞蹈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