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巫舞的艺术魅力——以舞剧《九歌》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于梦
[导读] 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居住环境的封闭,生产力的低下,使得人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宇宙的运动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能沟通神灵的舞蹈——“巫舞”产生了。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兰州   于梦  730000

[内容摘要]: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居住环境的封闭,生产力的低下,使得人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宇宙的运动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能沟通神灵的舞蹈——“巫舞”产生了。“巫舞”作为最先产生的舞蹈形式,给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在一定程度上给后世舞蹈提供了一些相对固定的动作和套路,也极大的丰富了舞蹈语汇,不得不说它是舞蹈文化历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舞剧《九歌》是编导林怀民将屈原《九歌》中的民间祭祀活动搬上了舞台,使更多人了解到古代巫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巫舞 巫文化 神衣
        一、巫文化与巫舞源流
        原始社会,人类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因此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以及人的生老病死感到变幻莫测,于是,人们产生了一种对能够控制各种不可预测现象的超能力的向往,由此便出现了所谓的“鬼神崇拜”,而巫文化就是人类在鬼神崇拜那一时期文化的一种统称,巫文化中包含了各种知识类型以及中国传统的精神,对当时盛行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宗教等知识领域,推动了我国民族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在古代,巫与舞原本是一个字,二者同体同生,从演变至现代的“巫”字字形上来看,它是由“工”与“人”组成的,工字中的“一竖”好似上连天下接地,加之中间的人,便能与天地交流,上下沟通。巫事活动历来以舞蹈为主,“巫”的名称也由善舞而来,巫师在行法事时要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段来显示出他的神秘感,“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这句话便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
        二、舞剧《九歌》中体现出的巫舞的特征
        舞剧《九歌》是由林怀民根据屈原的文学作品《九歌》编创而成,共分8段,分别是:迎神、东君、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礼魂,在这8部分中由一名身着鲜红服饰的演员扮演巫师,其中的假面、服饰、舞具都体现着巫舞的艺术特征。
        巫舞中的假面即是用纸糊、草扎或是木头雕刻而成的脸壳,面具上的人物象征着天上地下不同等级的鬼神,舞者通过带假面或是涂脸装扮的方式进行舞蹈,以此来表明舞者由阳魂转向阴魂、由凡人转向鬼神。在舞剧《九歌》中,东君是众多神灵中的太阳神,有着极其尊贵的身份,因此东君整个面具向四周扩散开,犹如万丈光芒笼罩大地;湘夫人的角色设定是一个在江边苦苦等待心爱之人的妇女形象,因此其面具中惨白的面庞和愁眉不展的面容正是日夜思念爱人所致;云中君的角色是一位高不可攀的云神形象,在其面具的设计上应用到了白色丝带随风飘舞来突出云神的飘忽不定。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时身上所穿着的服饰我们称之为“神衣”或“法衣”,巫术中的舞蹈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它们或是祭神祀祖、或是祈福求祥、或是驱鬼逐疫的直接性的功利目的,巫师作法所着的神衣也是同面具一样能够强化神性的外在特征,是巫师进入神灵境界的一种必要的装扮。在舞剧《九歌》中巫师们穿着的并非是夸张华丽的神衣,而是只遮住了重要部位,这样的服饰凸显出一种原始状态加强了巫舞的神秘性色彩。
         舞具在巫师与神灵沟通时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巫师作法狂舞时,手上所执的舞具便会相互碰撞,发出特殊的声响,随着巫师动作幅度的变化,声响也随之变化,这也成为了巫舞中一种特殊的语言,有时像是和风细雨,好像是巫师在与神灵窃窃私语一般,有时便像是狂风骤雨,好像是巫师在向神灵显示自己的神威一般,舞剧《九歌》中只有湘夫人一人手执舞具,湘夫人在舞蹈过程中动作十分轻缓,舞具发出的声音也是极其微小的,像极了妇女因思念爱人的哽咽,这一舞具的设计为湘夫人这一角色注入了更多的凄凉色彩,引发了人们的悲悯之情。
        三、舞剧《九歌》中体现出的巫舞的语言
        手诀是一种特殊的手部动作,巫舞所使用的手诀产生的要比人类的语言更早一些。有学者认为:在巫师进行巫术活动时,他所舞动的手便成为了人、鬼、神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用来传达信息、表现情感。巫舞的手诀十分重视美感,它的特殊性也使得巫师们充满了神秘气息,使人更加信服。在舞剧《九歌》中东君是太阳神,其手部动作便是以扩指为主要动作,象征了太阳神用阳光普照人间,向大地施展其恩惠;大小司命是掌握人类生命的神,因此其手部动作是五指扩指微握,象征了他对于人类生命的掌控大权;湘夫人是等待爱人的湘水神,其手部动作便是如流水般柔软细腻,思念之情的连绵不绝。
        巫舞中的禹步是一种运用较多的步法,关于禹步的起源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史料记载称,禹步的首创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瘸腿的巫师,瘸腿巫师因其生理缺陷而不能像正常人一般行走,需先迈出那条正常的腿,随后另一条腿跟上,因瘸腿巫师常常在各种祭祀活动中露面,因此人们就把这种步法当成是巫师的一种标志。后来,人们把这种步法规范,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优美特殊的小碎步。在舞剧《九歌》中湘夫人的舞步就是源于此,步伐搭配着舞台全真的荷塘布景,就好像是真的在水面上飘荡着,这种特殊的舞步,为舞者增添了神秘感的同时,也使观者更易进入一种神灵的境界,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神灵的生活。
        四、结语
        巫舞作为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来自社会生活,来自劳动实践,与人类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巫舞还是民间艺术的见证者,为我们认识、了解民间舞蹈的提供了一块活化石,因此我们对其应当秉承着一种辩证的态度,不能够因其本身具有的迷信色彩而忽视了它的存在,泯灭了它的价值,而应当秉持着学无止境的态度继续探索巫舞的内涵,从而掌握巫舞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韵律,使其在舞蹈发展道路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唐雪婷.《探索人文历史下的巫舞历史延展性》[J].艺术时尚,2004.
[4]张铭.《试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祭祀礼》[J].安徽文学,2012.
作者简介:于梦(1997.10-)女,河南商丘人,回族,艺术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北民间舞蹈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