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胡应用于湘剧弹腔伴奏中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陈爱勇
[导读] 京胡应用于湘剧弹腔伴奏对于湘剧弹腔的良好艺术展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湘剧弹腔的艺术性提升,同时京胡与湘剧弹腔伴奏之间也有良好的艺术关系,在湘剧弹腔中一直都在应用京胡进行伴奏。

茶陵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  湖南株洲  陈爱勇  412400

摘要:京胡应用于湘剧弹腔伴奏对于湘剧弹腔的良好艺术展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湘剧弹腔的艺术性提升,同时京胡与湘剧弹腔伴奏之间也有良好的艺术关系,在湘剧弹腔中一直都在应用京胡进行伴奏。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湘剧弹腔中利用京胡进行伴奏,文章中阐述了湘剧弹腔与京胡融合演奏的关系,并对湘剧弹腔中京胡伴奏的应用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字;京胡;湘剧弹腔;体会
        湘剧弹腔是湘剧的四大声腔之一,也是湘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剧弹腔有六个基本调,既南路腔调、反南路腔调、北路腔调、反北路腔调、平板(既四平调)以及杂腔小调。在湘剧弹腔中其板腔 “南路”、 “北路”与现代京剧当中的“二黄”和“西皮”相似,所以在弹腔演唱中也使用京胡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京胡与湘剧弹腔之间相互形成音乐融合,体现了乐器和演唱的完美组合,对于湘剧弹腔艺术的展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京胡与湘剧弹腔伴奏的发展
        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他拥有近600年的历史,流传于湘、资流域的长沙、湘潭及湘东地区的茶陵和江西等地域。湘剧在承袭元南戏、杂剧的基础上,拥有高腔、弹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通过兼收并蓄,形成了湘剧鲜明的地方特色。弹腔是湘剧的一种重要的声腔形式,由皮簧腔演变而成。弹腔的南、北路同似京剧的二黄、西皮。“湘剧”名称最早见诸民国9年(公元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在湘剧传唱中,《大破天门阵》《生死牌》《平贵回窑》《白蛇传》都是湘剧弹腔的经典曲目,对于湘剧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京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也称作为胡琴,是一种拉弦乐器,在我国戏曲发展后,发现胡琴在戏曲伴奏中应用能够良好的完成曲艺创作,其能够与戏曲旋律实现良好的融合。所以,在其演奏应用过程中,也逐渐被称作为“京胡”。 京胡的建设和应用,对于当前我国的戏曲演奏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沿用至今。
        湘剧弹腔是湘剧的一种声腔唱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弹腔南路唱腔旋律优美、委婉、常宜于表达抒情、伤感之情绪。弹腔北路唱腔旋律潋昂、粗狂。宜于表达明了、欢快的场面或情绪。在湘剧弹腔演唱过程中,对于伴奏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伴奏能够与“唱腔”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通过京胡伴奏配合完成对湘剧弹腔唱腔艺术的体现,确保其发展更加有效。而在曲艺艺术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京胡的演奏艺术表现能够与湘剧弹腔演唱形成良好的融合,能呈现对湘剧弹腔唱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所以,京胡一直以来成为湘剧弹腔的主要伴奏乐器。
        2.京胡在湘剧弹腔中应用体会
        京胡在湘剧弹腔伴奏中不仅要注重对唱腔情绪、意境的把控,更应该注重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融合,同时也要做好对弹腔唱腔旋律、节奏强弱、速度变化的把控,确保京胡伴奏者与弹腔演唱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伴奏与演唱的完美结合。确保弹腔唱腔的完美呈现。
        京胡是湘剧弹腔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其演奏是以唱腔为基础的,它的主要形成是“随腔伴奏”通过伴奏对唱腔进行衬托和补充。


其在塑造弹腔唱腔形象,烘托舞台氛围,展现人物性格,情感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京胡伴奏专业知识多,技巧性强,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知唱腔旋侓,同时在伴奏中认真感受,增强分辩意识,总结与反思伴奏技巧,得以合理,灵活的在舞台上应用。在伴奏过程中,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紧密合作,实现良好的配合,并且在实际的演唱中,二者的速度、音律的强弱变化也都要进行良好的控制。京胡演奏者在演奏中应该根据弹腔唱腔的特点完成对弓的力度、弓的速度的控制,与弹腔唱腔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实现对湘剧弹腔曲风的处理。[1]
        其次,京胡应用于湘剧弹腔当中,还应该注重对湘剧弹腔唱腔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京胡在伴奏弹腔唱腔中,还应该注重与演唱者的情感进行融合。在湘剧弹腔演唱过程中,演奏者对于演唱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演奏者对唱腔情绪、情感的把控与演唱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演唱者在演唱时还应该注重与京胡演奏者之间形成相互的紧密配合。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根据弹腔曲目、弹腔演唱的旋律完成对弹腔演唱的合理处理,确保弹腔演唱展开更加优化。同时京胡伴奏者与唱腔演绎者应该具有良好的默契、同时二者配合时应该注重情感与节奏的把控。演奏者的情绪形成对于演唱者的情感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演唱的效果。二者之间的情感默契形成,正是能够良好的体现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完美展现弹腔唱腔的韵味和特点。在演出过程中,演唱者的停顿、连续动作以及肢体语言、都是对京胡伴奏者发出的信号,二者要有现场默契感和良好的融合感,实现对弹腔伴奏的方法利用。确保其处理更加有效,也能够做好对弹腔的有效处理[2]。
        最后,京胡在湘剧弹腔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和演唱者在舞台上的配合应该具有良好的默契感,才能更好体现剧中人物形象,淋漓至尽的表达戏曲故事情节及舞台表现的融合魅力。另外,京胡作为弹腔的主奏乐器,其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伴奏弹腔唱腔时既要突出京胡的感染力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凌架于演员之上。
        3. 《太平公主》弹腔唱段分析
        《太平公主》是湘剧弹腔的重要剧目、讲述的是太平公主的活泼性格以及人物身份、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就需要完成对京胡伴奏的应用。在二者融合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演奏风格及其特色的实现,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人物身份的把控,实现湘剧弹腔与京胡演奏之间的良好配合。另外,在《太平公主》演唱过程中,京胡伴奏还注重了对演奏者的旋律控制,如其中“母后”的“后”字,心里的“里”字, “高兴”的“兴”字,在语句上和旋律上有一致的停顿感,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京胡伴奏应该注重与弹腔唱腔的演唱者共同完成情感的有效融合,实现与演唱者的演唱合二为一、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弹腔演唱技巧、情绪的把握和发挥。确保其演唱展开更加有效,更能够实现对弹腔唱腔的情感融入[3]。
        结束语
        本文笔者针对湘剧弹腔与京胡伴奏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在实现演唱的过程中,要求注重对京胡演奏以及湘剧弹腔唱腔进行良好的把控,并且在实际的演唱时,还应该处理演唱技巧,将整个演唱融为一体,实现演唱者和京胡伴奏者的情感共鸣,确保整体旋律良好展现。
参考文献
[1]何雨南. 京胡伴奏的教学研究[J]. 戏剧之家, 2019, 000(010):133-134.
[2]王媛媛. 京胡伴奏的程式性[J]. 中国京剧, 2020(2):8-13.
[3]郝志英. 伴奏《红灯记》的心得体会[J]. 戏剧之家, 2020, 000(002):3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