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   作者:梁亚明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各有不同,教师要平衡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分层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分层设计教学反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实现全员学习、最优发展。

吴川市梅菉初级中学 梁亚明 5245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各有不同,教师要平衡好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因材施教。通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分层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分层设计教学反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实现全员学习、最优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班级里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归为一层,采取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以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综述
        1.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分层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但是由于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概念,大体上来说就是在现有班级授课的条件下,依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授课,从而让每个学生获得真正的提升,化整为零,教师把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最后具体到小组中的个人。学生的特点不同,即使教师讲授一模一样的东西,学生最后能够消化吸收的知识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教师讲二次函数的图像问题时,有的学生无法判断出曲线的“开口方向”和系数的关系,在单调性的判断上容易出现错误,但是有的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驾轻就熟,能够第一时间给教师良好的课堂反馈。因此,分层教学是非常符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后,对于能力稍强的学生,教师拓宽学习的渠道,加大学生的计算练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差异普遍存在,原有的课堂统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接受过小学数学的系统学习之后,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概括的来讲就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学局面,对于共性,教师采取原有的课堂模式普及知识,对于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前苏联教育学家曾经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理论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可能最优化以及教师的活动最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是否能够独立地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教学最优化。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1.明确学生的真实水平。教师在进行分层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是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直接依据。对学生考察的时候要全面,不能只根据一次的学习成绩划定分组,因为学生的成绩有波动性,一旦没有第一手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将会动摇整个教学策略的基础。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并结合几次学生的考核平均成绩,在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了摸底之后,教师应当会同校内外的数学专家进一步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评估,当然教学评估应当周期性进行,不能一次评估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集中考察“数与几何”这两部分初中数学重点内容,覆盖“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和“方程”等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判定学生的水平。
        2.制定分层计划,进行差别教学。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之后,就进入第二个步骤———分层次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大致将学生分为基础、调整、巩固和提高四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计划。对于基础层的学生,首先的任务就是打牢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扫除障碍,其次是调整层的学生,该水平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但是解题思路比较僵化,不能根据题目的改变及时地举一反三,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规范数学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对于巩固层次的学生,一般的数学问题能够顺利地求解,这时候应当加强学生的做题熟练度,提升学生的答题正确程度。
        3.调整分层,促进学生进步。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之间的水平固化,而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因此分层应当及时调整,例如,一名学生在经过自身的努力之后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具备了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此时教师应当与学生沟通,询问本人的意见,是否进行层次的调整,在交流之后,教师更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追求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层次,进而整个班集体的层次都获得了提高。
        4.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机制。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学习时间的紧张,数学教师不能长时间盯着学生指导学习,这时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课间休息期间,一名同学对于正弦函数理解不清楚,他可以就近寻求同学的帮助,学生之间讨论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加深理解,这种类型的互帮互助对于学生有很大的益处。成绩好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函数的认识,水平稍差的学生如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5.分层设计教学反馈。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检查学生对新授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设置好层次,考虑好问题的坡度,设法带动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思考。具体地,教师在讲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时,要多提问成绩一般的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教授一些有思考性、创新性的题目时,要向成绩较好的同学提问,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投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分层教学也减轻了教师“一把抓”的负担,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参考文献
[1]李劲松 . 有效的课堂管理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2]张齐华 . 核心素养:让课堂绽放新活力 [J]. 小学教学,2016(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