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杂技的创作思维及现代转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严 慧
[导读] 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凝结出许多震铄中外的传统文化结晶,杂技便是这悠悠历史中沉淀出最炫目的璀璨文明之一。

江苏省杂技团       严 慧

摘要: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凝结出许多震铄中外的传统文化结晶,杂技便是这悠悠历史中沉淀出最炫目的璀璨文明之一。谈起杂技,人们不免就想到它那些高、难、险、奇而和谐的技能,令人啧啧称奇。随着时代的发展,杂技也面临着转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充分弘扬传承杂技艺术,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树立文化自信。因此,本文基于杂技的内涵,从杂技的舞台、审美与传承发展浅谈其创作思维及现代转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技;创作思维;现代转型
        前言:杂技,指的是各种技艺表演的综合,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耍刀、舞剑等街头卖艺表演,就是杂技。杂技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有些密切的联系,山东聊城、河北沧州等就是著名的杂技之乡,其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极具民族特色,我国经常会走出国门,表演杂技艺术,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一、杂技:从技到艺
        杂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被称为“蚩尤戏”“角抵戏” ,它主要是一种身体的艺术,展现的是一种身体与力量的美。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杂技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技艺形式,不断开发人类的身体潜力,逐渐地,杂技从单纯的技能发展成为一种行为艺术,供人们娱乐消遣。
        杂技主要以技为主,向人们展示一些具有高难度、新奇而又具有观赏性的形体、动作,它最初是从生活技能、劳动技术、武术技巧演变而来,而后逐渐兼具观赏性。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人们非常崇拜力量,他们擅长打猎,在这过程中锻炼出超常的体能和打猎技艺,后来,人们进行提炼和艺术化,在闲暇之余或是举办盛会的时候,将其作为一种表演节目演出。例如《飞去来器》,这原本是硬木片削制成的十字形猎具,猎手们用其击打猎物,后人们发现它在风力下可以来回旋转,于是它就成了原始部落的氏族盛会中表演的节目。除此之外,古代常见的杂技有口技、摔跤表演、跳剑丸、走绳索、爬高竿、耍弄、高空、马戏与滑稽戏等,后随着朝廷与外界的交流传播,渐渐融入了西域幻术等,直到宋代发展到四十多个节目。近代以来,杂技又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技艺,诸如车技、绳鞭、跳板、浪桥及蹦床等节目,中国还成立了专业的杂技表演团队,在国内外表演,并获得了极大的称赞。
        二、舞台:从情境到人境
        在杂技的演变过程中,它从单纯的技艺表演逐步演变,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情景演绎、叙事等手法,更加注重表演的故事性、人性化、情感化,从而使杂技更具观赏性,舞台效果更佳。
        杂技最初旨在展示身体的力与美,诸如摔跤表演、倒立、走绳索、舞剑等,都是关于身体的技艺表演,而后杂技又关注到人与舞台的和谐,在人性上展开探索,赋予了杂技情感体验和审美联想。在杂技中不乏情景剧表演,以《鸿雁》为例,这部杂技既表演出杂技独有的刚与柔、力与美的魅力,又向世人展现了候鸟的生存和迁徙过程,从候鸟的角度诠释了对爱情的忠贞、对和平生活的憧憬,同时还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家园。这种杂技与情境的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了杂技与现代技艺的融合。


在与人境的融合中,更加着重舞台背后对人性的唤醒和审视,同时,也是这一份人性的交融让杂技更具审美价值,内化成精神文化与东方文化柔情。
        三、现代:从审美到审智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文化交融越来越深入,外来文化给杂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杂技也在探索从审美到审智的转型升级,从观看的趣味性、娱乐性到精神性、思想性的共鸣,转向“ 剧”所追求的审美情感与主题构思的关注。
        无论是杂技还是其它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情感性和思想性,优秀的艺术作品、被人们所欢迎的作品,其往往是表演者通过形体动作、语言技艺等将情感、思想传递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对人性的思考。不同语言组合的艺术性、哲理性的表达,让杂技由以往重视身体展示的沉默观看空间,转向了多维与立体的“审智”沉思。例如:杂技剧《小桥?流水 ?人家》,它不仅包含了寻橦、走索、跳丸、冲狭、弄碗、扔草帽等五十多项杂技表演,还将东方诗词歌赋、江南丝竹的优美旋律融于其中,向人们讲诉了永乐年间,刘水与小乔一见钟情,为开辟沟连世界之通途,刘水毅然随队下西洋,与小乔分手告别,但小乔抵住外来压力,坚持等待刘水归来,终于刘水船队满载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杂技与叙事、剧情高度契合,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赋予了单纯的杂技性格、情感、风韵及现实意义。杂技艺术从“审美”走向“审智”,是表演方式的转型升级,视觉体验内化成精神追求的体验升级。
        四、杂技的传承与发展
        杂技的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尝试:其一,加强传统杂技的保护。有关文化单位或部门应当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杂技表演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成立专业的工作组走进民间,发现挖掘杂技表演艺术资源,建立专门的档案库,并将其整理成册。其二,加大传统杂技的宣传。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杂技表演理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杂技文化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聘请专业的团队,设计数字杂技博物馆、杂技艺术网站等,将杂技进行普及宣传。另一方面,杂技表演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不断丰富杂技艺术形式,创新舞台设计,让杂技表演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其三,加强传统杂技的创新。创新才能让文化艺术行稳致远,杂技表演者需要不断汲取其它文学艺术的精华,创新发展杂技的表演形式,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升华杂技内涵,创造有情节性、思想性的杂技作品。其四,加强杂技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相对于其它行为艺术,杂技表演还是处于一定的弱势,杂技的表演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基本功,也需要表演者具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这也导致杂技的表演者越来越少。国家对于杂技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需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强杂技人才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杂技作为中国传统行为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女,我们不能忘本,要将这些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弘扬下去,树立起文化自信。我们要转变杂技的创作思维,多方合作,多措并举,实现杂技的现代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盛晓梅.浅谈杂技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J]经济视野.2013.3.
[2]张馨.浅谈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文苑生活,2017.09.
[3]张俊斌.杂技的传承与继承[J]文苑生活.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