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ADL、NHISS评分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 张永军 朱艳平 李光丽
[导读] 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ADL、NHISS评分影响。

        张永军   朱艳平   李光丽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ADL、NHISS评分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2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指数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缺损评分降低,利于患者的康复,社会转归。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脑梗塞的;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评分

        脑梗死是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其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塞发病急,由于疾病会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进而导致患者的神功功能出现障碍,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的病死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患者经治疗后仍会伴有较多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社会转归。所以,临床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ADL、NHISS评分影响,研究时间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脑梗塞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 58.93±2.67) 岁;男性26例,女性22例。研究组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 59.34±2.31) 岁;男性28例,女性20例。上述两组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活化剂,降压、降脂、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口服,200 mg/次,治疗 14 d 后剂量改为100 mg。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每天1次,每次75mg。
1.3观察治疗
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评分变化比较,其中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 Barthel 指数( BI )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高。神经缺损评分(NIHSS),0-42分,分数越高说明情况越严重。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70%,显效;治疗后患者功能残疾达1或2级,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30%但不足70%,有效;治疗后患者功能残疾超2级且神经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不足30%,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统计学软件完成处理分析,计使用x±s表示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NHISS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指数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局部血管壁病变导致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者停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脑细胞坏死,出现水肿,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继而影响脑部组织的供血供氧,容易并发神经功能障碍,留下后遗症,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影响了患者的
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临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为治疗脑梗死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中氯吡格雷能够阻断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结合,也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可阻断其他造成血小板聚集的因素。氯吡格雷作用于人体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加快蛋白酶的溶解和释放,促进磷酸蛋白酶的酸化过程 。氯吡格雷属于动脉循环障碍和心脑循环障碍类对症干预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选择性结合 ADP,并抑制血小板受体,减少血小板聚集。人体口服后,98%与血浆蛋白结合,进而经肝脏代谢。
        阿司匹林属于镇痛、清热类药物,在乙醚、乙醇等溶液内的溶解性较好具备良好的分散血小板作用,是一种抗血小板用药,将之用在脑梗塞的治疗可有效对血小板的释放与聚集进行抑制,进而使动脉粥样硬化缓解,阻止斑块形成,同时能够强化动脉血流量,改善脑部供血、供氧。阿司匹林在应用后可抑制机体内核因子,使炎性介质减少,同时对黏附因子表达予以阻止,获得抗动脉粥样硬化效用。此外,在脑血栓的急性期采用阿司匹林,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产生斑块包含多种分子物质,这其中以血脂类物质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有效控制斑块需要调节血脂水平。单一使用阿司匹林长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且单一用药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
        以上两种药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可以控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过程,缓解炎症反应,在提高治愈的同时改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2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I指数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大大降低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的日后生活自理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缺损评分降低,利于患者的康复,社会转归。

参考文献
[1]  朱应征,付振强,徐媛,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2):154-156.
[2]  张坤.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当代医学,2020,26(5):76-78.
[3]  潘锡正.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67-68.
[4]  黄丽娟.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0):123-124.
[5] 薛莉娜,李英琴.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28-30.
[6]肖水洋.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6):1079-1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