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 师丽娟 赵东焕 雷云静 郭占军 孟宪涛
[导读] 研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

        师丽娟   赵东焕   雷云静   郭占军   孟宪涛
        聊城市中医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样本不溶血,观察组样本溶血处理,比较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检测TC(6.73±0.89)、TG(0.81±0.09)、AST(70.26±2.63)、TBIL(8.29±1.13)、DBIL(9.64±1.05)、ck(86.92±6.99)、K +(4.39±0.05),观察组TC(9.81±0.98)、TG(1.29±0.31)、AST(83.55±3.94)、TBIL(14.23±1.09)、DBIL(4.21±0.82)、ck(148.92±15.62)、K +(6.16±0.25),比较t=5.491,8.925,16.925,6.162,5.492,23.946,3.094,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DL-C(1.51±0.93)、LDL-C(2.39±0.13)、BUN(5.41±1.09)、Ca 2(2.29±0.03),观察组HDL-C(1.52±0.31)、LDL-C(2.45±0.09)、BUN(5.42±1.16)、Ca 2(3.00±0.05),比较t=0.296,0.415,0.398,1.024,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有影响,因此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溶血发生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影响?
        溶血现象是血液标本中由于红细胞的破损,致使血红蛋白外溢,与血清发生混合。标本溶血发生的因素与温度、机械震荡,酸碱值情况等具有一定的关系。溶血现象会影响常规生化检验的结果,本文主要研究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年龄18-78岁,平均(58.29±3.91)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观察组年龄20-79岁,平均(58.29±3.91)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上述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无溶血情况。将两组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3000 r/min,10~15 min后,取上层血清1 ml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仪器采用西门子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包括TC、TG、AST、TBIL、DBIL、ck、K +、HDL-C、LDL-C、BUN、Ca 2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方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利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比较
对照组检测TC(6.73±0.89)、TG(0.81±0.09)、AST(70.26±2.63)、TBIL(8.29±1.13)、DBIL(9.64±1.05)、ck(86.92±6.99)、K +(4.39±0.05),观察组TC(9.81±0.98)、TG(1.29±0.31)、AST(83.55±3.94)、TBIL(14.23±1.09)、DBIL(4.21±0.82)、ck(148.92±15.62)、K +(6.16±0.25),比较t=5.491,8.925,16.925,6.162,5.492,23.946,3.094,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HDL-C(1.51±0.93)、LDL-C(2.39±0.13)、BUN(5.41±1.09)、Ca 2(2.29±0.03),观察组HDL-C(1.52±0.31)、LDL-C(2.45±0.09)、BUN(5.42±1.16)、Ca 2(3.00±0.05),比较t=0.296,0.415,0.398,1.024,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样本检测影响常规生化检验指标,会影响临床病情的判断,因此做好溶血现象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医护人员的对溶血相关知识的培训,主动防护意识,避免各项操作可能引起的溶血问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与采集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存在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需要对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因酒精而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采血人员均熟知临床采集血液操作规范,同时应使采集血液人员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以及穿刺部位的选择,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可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完成血液采集,提高血液采集穿刺成功率。同时在采集血液过程中,避免止血带压迫过紧而出现溶血现象,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对血液样本流速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血液流速不应过快也不应过慢,而是保持适中的速度即可,降低采集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规范标本的运输情况,避免过度的震荡,保持温度的恒定,尽量减少运输距离;同时应注意采集完的样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对血液标本进行水浴处理时 , 应保证血液标本与水充分分离,避免水进入到标本中,设置合理的温度,保证血液标本符合生化检验需求。做好相关检查机械的维护,检查等工作,定时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溶血样本影响生化检测结果,临床在各项检查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溶血样本的发生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周春英 . 浅谈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 当代医药论丛 , 2016, 59(10):44-45.
[2]  缪守红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8, 26(6):86.
[3] 霍永华 , 于芳 , 邢毛毛 .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2019, 15(10):24.
[4] 陈志平 .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 21(3):84-85.
[5]  卢超 . 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 当代医药论丛 , 2019, 17(3):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