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效果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于春雷
[导读] 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
        于春雷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院内收治的67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行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正确率。结果 检测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正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对脑部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核磁共振成像见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比CT高,临床诊断效力佳。
【关键词】脑部良恶性肿瘤;CT;核磁共振成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and MRI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brain tumor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67 patients with brain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MRI. Results after detection, the accuracy of MR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P < 0.05). Conclusion both CT and MRI can differentiate benign and malignant brain tumors. The accuracy of MR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Key words] benign and malignant brain tumors; CT; MRI
        脑部良恶性肿瘤会影响肢体活动,降低机体安全。良恶性肿瘤对脑部组织会造成不同的损伤,神经、血管等均受其害[1]。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对脑部组织、结构等做细致分析,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CT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能同频成像,尽量清晰、完整的反应脑部信息,良恶性肿瘤被清晰标注,伪影等并未对检查结果造成过多干扰,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院内收治的67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行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共有男41例,女26例,年龄均值(43.16±5.19)岁,良性肿瘤主要包括:19例血管母细胞瘤、16例听神经瘤、12例垂体腺瘤、11例脑膜瘤;恶性肿瘤主要包括:5例转移瘤、4例胶质细胞瘤。(P>0.05)是两组完整基线资料对比后的结果,不显示统计学意义。纳入:所有患者病情均经过病理验证,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CT:用64排螺旋CT仪为患者检查,从肘静脉注入50ml碘海醇,延时5s,进行50s的连续扫描。
        核磁共振:准备好MR全身扫描仪,T1W1做轴位和矢状位,T2FLAIR做轴。T1W1会出现液体衰减反复,用钆喷酸匍安做增强剂从肘静脉注入0.2mmol/kg,再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脉冲序列完成动态增强扫描。
        两种检测结果都需由2名以上资深检查医师审核、签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次检查中的良性和恶性数据,相加后与病理结果对比,生成检查结果正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19.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数据对比后(P<0.05)显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后,CT结果中有50例良性肿瘤和7例恶性肿瘤,检查结果正确率为85.07%;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中有57例良性肿瘤和8例恶性肿瘤,检查结果正确率为97.0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正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8,P=0.016)。
3  讨论
        脑部良恶性肿瘤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等进行损伤,受压神经无法正常传递信号,患者的行动能力、反应能力等均会十分异常,生存时间变短[2]。CT和核磁共振成像都是现代化检测仪器,能对脑部做细致探查,描绘出肿瘤区域,但核磁共振成像能同频反映出脑部影响,对毛细血管等也能清晰的反馈,良恶性肿瘤在影像资料中十分清晰,诊断应用价值更高。CT虽然能对脑部进行扫描,但扫描影像容易忽略一些软组织、血管等,诊断价值不及核磁共振成像。
        在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时除了病理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是正确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在核磁共振成像中信号源可以对肿瘤位置做具体标注,对周边组织、血流信号等具体反馈,减少重叠画面,让所有数据都正常输出,检查效率变高,能为诊断提供更丰富的数据[3]。CT检查也可以对脑部进行探查,但扫描画面以平面层次为主,即使重建后能反映出良恶性肿瘤,但数据存在一定误差,重组画面也无法较好的反映出软组织信息,无法确切的看到良恶性肿瘤对周边组织的亲润情况,诊断预估效果受限[4]。两种检查方式对比使用,足以突出核磁共振成像的优势,能更确切的判断脑部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对肿瘤面积、大小、涉及组织/神经、有无转移等均具体标注,减少检查诊断的模糊性。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操作方式不同,在发现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受限等情况后应尽快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在第一时间筛查脑部良恶性肿瘤,缩短恶性肿瘤发现时间,加快干预速度[5]。核磁共振成像比CT能更快速发现脑部问题,诊断、治疗工作能紧密衔接,临床诊断效果整体变好[6]。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部良恶性肿瘤检查中应合理推动,能突出脑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帮助诊断完成肿瘤分型。诊断对脑部良恶性肿瘤信息掌握的越多,诊断预估能力越好,能高质量的医治患者,削弱脑部肿瘤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尽早排除脑部良恶性肿瘤,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或者为患者提供养护建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还能防止良性肿瘤发展为恶性肿瘤,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因脑部肿瘤而导致死亡的例数,提高临床检查、诊断良好性。经此发现,检测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正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8,P=0.016)。说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性比CT高。
        综上所述,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对脑部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核磁共振成像见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比CT高,临床诊断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王厹东, 邬渊敏, 沈丽萍, 等. 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电生理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10): 1465-1468.        
[2] 赵义, 金灿, 王礼同, 等.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09): 724-731.        
[3] 王道仁. CT与磁共振成像对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1): 1803-1804.        
[4] 黎玉环, 李敏, 郑力. MRI扫描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08): 25-27.        
[5] 梁慧, 谭军. 头颅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 36(07): 684-686.
        [6] 陈晓伟,周宏伟,张惠茅,等.1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残余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3):223-226.        
[7] 黄 珍,许亚平,林 珠.颅脑超声在新生儿室管膜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3):376-3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