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超 陈少群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内,对象为脑白质病变者25例为A组,腔隙性脑梗死者25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C组,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25(OH)D水平。观察比较三组测定后血清25(OH)D不足、缺乏、充足占比,并分析A组、B组病变与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血清25(OH)D缺乏率的结果表明A组、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差异满足统计要求(P<0.05)。A组、B组病变与血清25(OH)D相关性:每下降10ng/mL,A组95%CI为1.51-3.25,比值比2.10(P<0.05),B组95%CI为0.04-0.47,回归系数0.25(P<0.05);缺乏时,A组95%CI为1.27-6.33,比值比2.84(P<0.05),B组95%CI为0.04-0.88,回归系数0.52(P<0.05)。结论:老年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与血清25(OH)D水平呈显著相关,对该指标水平加强监测,可对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加以预防。
【关键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相关性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在脑小血管病变中较为常见,其以纤维素样坏死、脂质透明样变性、微细动脉硬化、动脉血栓形成为主要发病机制【1-2】。大量研究表明,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过程中,缺乏维生素D与其患病率的上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3】。因此本文时间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内,对象为脑白质病变者25例为A组,腔隙性脑梗死者25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C组,即分析了老年脑小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现将报告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时间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内,对象为脑白质病变者25例为A组,腔隙性脑梗死者25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C组。入选及排除条件【4】:均经头颅MRI或CT确诊,年龄≥65岁;均知晓本次试验,且意识清楚,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近3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其他药物或维生素D;合并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心功能不全、其他骨代谢异常疾病、精神疾病等。本试验满足伦理学要求。采用统计学处理患者数据资料:各组数据信息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和处理,发现结果P值>0.05,无明显差异,可比较【5-6】。如表1所示。
.png)
注:与C组相比,*P<0.05。
1.2方法
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25(OH)D水平,观察比较三组测定后血清25(OH)D不足、缺乏、充足占比,并分析A组、B组病变与清25(OH)D的相关性,分别采取模型1、2进行分析,其中双组份分析为模型1,而经过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性别比例、年龄矫正的为模型2。
1.3判定标准【7】
血清25(OH)D分级标准:充足为≥30ng/mL;不足为20-30ng/mL;缺乏为<20ng/mL。
1.4数据处理
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工具为统计学SPSS19.0,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分别用、t检验组间差异并对比,当P<0.05时,差异符合统计要求。
2.结果
2.1对比研究三组对象检测结果
表2中,三组比较血清25(OH)D缺乏率的结果表明A组、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差异满足统计要求(P<0.05)。
.png)
2.2 A组、B组病变与血清25(OH)D相关性
经模型1、2分析可知,血清25(OH)D每下降10ng/mL,A组95%CI为1.51-3.25,比值比2.10(P<0.05),B组95%CI为0.04-0.47,回归系数0.25(P<0.05);缺乏时,A组95%CI为1.27-6.33,比值比2.84(P<0.05),B组95%CI为0.04-0.88,回归系数0.52(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类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在临床上的功能主要为调节适应性、先天性免疫系统、治疗慢性疼痛等。当人体内维生素D含量缺乏时,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在机体内,维生素D以血清25(OH)D为主要运输和存储形式,所以维生素D的水平可用于衡量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8-9】。本文的结果显示,三组比较血清25(OH)D缺乏率的结果表明A组、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差异满足统计要求(P<0.05)。该结果表明老年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而A组、B组病变与血清25(OH)D相关性:每下降10ng/mL,A组95%CI为1.51-3.25,比值比2.10(P<0.05),B组95%CI为0.04-0.47,回归系数0.25(P<0.05);缺乏时,A组95%CI为1.27-6.33,比值比2.84(P<0.05),B组95%CI为0.04-0.88,回归系数0.52 (P<0.05)。该结果表明,老年患者的血清25(OH)D每下降10ng/mL,则其发生脑白质病变提高增加210%,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提高25%。有研究表明,成人小血管病变与血清25(OH)D的水平呈负相关,但也有研究指出,在缺乏血清25(OH)D或不足,则会明显增加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同时该指标缺乏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硬化程度等进一步加重【10】。因此对老年人加强监测清25(OH)D水平,对于进一步预防脑小血管病变发挥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老年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与血清25(OH)D水平呈显著相关,对该指标水平加强监测,可对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纪志尚,刘秀英.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04):415-417.
[2]马宁,边瓯,闫思蒙,丁亮,孙冬萌,王晗,胡婉申,张双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04):345-347.
[3]陈洁,杨天贵,付鹏,牛铁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7):664-668.
[4]Johnson QB,Berry DC.Impact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using short messaging reminders[J].J Am Assoc Nurse Pract,2018,30(6):320-326.
[5]林烨352100福建省宁德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内科.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在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26(05):139-140.
[6]程晨,周玲,毛红,赵湜.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04):54-57.
[7]Berdai MA,Labib S,Harandou M.Reversible blindness and preeclampsia[J].Tunis Med,2017,95(12):229-231.
[8]吴爱成,王礼,唐恒锋,黄国清,何大保.2型糖尿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2017,32(10):849-852.
[9]禹芸.血清25羟维生素D、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05):942-945.
[10]Jae Sung Jnu MD,Young Kwon Jung MD,Dong Won Lee MD.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levels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in Kawasaki disease[J].Korean J Pediatr,2017,60(7):216-220.
作者简介:杨伟超,男,1985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湛江,研究方向:
职称: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联系电话:13726908097
单位名称: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科室:神经内科
地址:广东湛江市赤坎区源珠路236号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邮编:524000
第二作者科室和姓名:神经内科 陈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