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红
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 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状态。结论 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施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监测;停博;心电生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lt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9, 64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organic heart disease or not, 32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onitored by Holter, and the HRV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monitoring.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organic heart disease group were abnormal, the difference of data after vagal nerve block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HRV of patients was in a state of moderate decrea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group without organic heart disease (P < 0.05). HRV of the patients was in normal state. Conclusion dynamic ECG monitoring can better grasp the changes of EC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organic heart disease, so as to carry out target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Key words: Dynamic ECG monitoring; cardiac arrest; electrophysiology
目前,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已经在各大医院中得到普及,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会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停博作为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动态心电图检验的方式能够分析出患者的生理特征[1]。为了进一步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的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我院对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院的64例患者展开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入院的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在器质性心脏病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4.8±6.2)岁。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53.6±6.0)岁。经检查可知,所有的患者都不存在血管病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患病史上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检验前要让其停用一切活血药物,对患者行DCG检察和食管电生理检验(TEAP),同时对患者进行阿托品实验,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
1.3临床观察指标 在检查工作完成后对患者的各项心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其中停博DCG的诊断标准为长P-P间距大于2500ms为窦性停博,心室波消失,长R-R间距大于2500ms为心室停博。TEAP阳性的检测标准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1500ms、文氏阻滞点<130bpm。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相关数据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整合,在分析中,对其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法,得出P<0.05的结果,此结果表明本次所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CG结果 经诊断可知,在所有患者中有42例为窦性停博,有15例为二度或三度传导阻滞停博。有5例为长R-R所致的心室停博。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停博时间为2550~6895ms,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停博时间为2500~3480ms。
2.2 TEAP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
2.3 HRV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组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的HRV处于正常的状态,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心脏停博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在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和起搏的方式对患者施以救助。患者发生心脏停博后一般表现为整个心室停止活动,心电图呈现出无波的状态,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伤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2]。
本研究中,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接受检查后TEAP显示为窦房结和方式功能异常,应用阿托品对患者施以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但此研究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呈现出中度降低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死亡概率[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脏病患者多表现为组织缺血和炎症,患者的窦房结起搏功能会受到影响,此时需要对患者施以药物治疗,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的TEAP参数均显示异常,对患者注射2mg的阿托品后参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表示心脏停博与迷走神经的敏感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心脏功能会受到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这两种神经也会表现出相互抑制或协同合作的状态。在迷走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时,乙酰胆碱会要细胞中的M受体结合在一起,使鸟苷酸结合蛋白受到激活,此时膜对钾离子的吸收能力增强,钾离子的外流速度提高、钙离子的内流速度降低,这使得心肌自律细胞的电位增大,自动除极的速度也就相应的减少,此时心脏的自律性降低,出现了心律失常的现象[4]。本研究显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窦房结由于受到迷走神经的影响而出现心脏停博的现象。但这种停博状态只会维持较短的时间,具有可逆性的特点,多数患者在出现心脏停博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如果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出现心脏停博的现象,可对其行药物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在心脏停博后无需药物治疗科自行恢复正常[5]。如果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的状态,则表明将窦房结和心脏自主神经并没有收到严重的损伤,也不会因心脏停博而发生猝死等现象。
综上,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在心脏停博的检验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种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确定患者的器质性病变与迷走神经的敏感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来说,短暂的停博不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太大的威胁。如果患者出现心脏停博的现象,可对其行简单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肃义,杨美玲,丁梅,等.动态心电采集记录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29(01):175-178.
[2]张秋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34-135.
[3]郭跃萍,章慧洁,程硕韬.远程无线多生理参数监测与动态心电图在社区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0):81-84.
[4]昃峰,孙玉杰,李鼎,等.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02):93-96.
[5]张乾忠,马沛然,于宪一,等.心电图监测技术新进展及心电图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若干实际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02):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