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淑霞 1张玲娟
1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癌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4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胃癌护理中的作用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胃癌;临床护理;心理干预
胃癌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在胃黏膜上皮,常见患者表现为恶性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病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手段较多,但患者均需接受胃癌根治术,再予以合理的对症治疗,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使患者的身心状态稳定,改善其生活质量与预后。本文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7)与观察组(n=27)。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2];(2)愿意接受临床制定的方案治疗,同意配合常规护理或者心理干预;(3)认知与听说读写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具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损伤,包括心肝肾等;(2)精神疾病或(及)精神疾病史;(3)具有慢性感染或者其他慢性疾病。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47-82岁,平均(60.58±5.72)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5-83岁,平均(46.25±5.62)岁。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病情管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和神情等,及时了解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给患者做对症干预,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2)环境管理:告诉患者保持卧床休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季节调节病房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干净清新。告诉患者与其家属限制探视人数的理由,严格控制探视频率,防止交叉感染。(3)疾病与健康管理:及时和患者沟通,告诉患者自身病情与治疗方案,回答患者的疑问,嘱咐患者坚持接受术后治疗与干预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4)营养指导:待患者身心状态稳定,指导患者通过普通饮食补充营养。嘱咐患者保证饮食清淡,多吃时令水果和蔬菜,每种饮食烹饪熟后再吃,适当的补充高蛋白食物和营养物质。告诉患者禁止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炖煮蒸的食物,不能吃容易产气的食物,生活中注意多喝水。
观察组:心理干预。(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和学历、认知等,指导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耐心询问患者内心的想法,了解患者心理的症结,给患者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再根据患者与家属的意见,适当的调整后开始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2)心理护理:①告诉患者术后坚持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以稳定的心态面对病情,提高患者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②定期和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引导患者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教患者以适宜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患者身心状态稳定。③嘱咐患者每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30分钟,多与其他人交流和沟通,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属、医务人员,注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④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法,告诉患者在情绪波动大时,运用呼吸法温度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身心状态,避免负性情绪加重而引起应激反应。
1.3观察指标
护理当天和出院前1天用SAS量表与SD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SAS评分得分高说明焦虑程度高,SDS评分得分高说明抑郁程度高[4]。
参照[5]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护理针对性、护理细节、心理疏导方法有效性等,总分100分,得分≥80分为满意,得分60-7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检验、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检验依据: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3、讨论
本次采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的负性情绪充分改善,身心状态得以有效稳定。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提示患者对护理针对性、护理细节、心理疏导方法有效性等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对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明显提高。
本次实施的心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后,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使患者积极的面对自己的病情,及时引导患者疏泄负性情绪,教患者学习适合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引导患者用音乐稳定情绪,以呼吸法稳定患者较大的情绪波动,使患者的身心状态持续稳定,加强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患者的后期综合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充分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稳定患者的身心状态,增强其综合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晓艳,王志霞. 胃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术后康复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
[2]沈晓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24):76-77+85.
[3]付丹凤,周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情绪及睡眠的影响评价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2):2154-2155.
[4]苏淑荣,王云. 全面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3):205-206.
[5]许丹,鲁林艳,徐彤,等. 基于心理韧性调节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认知情绪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2):3673-3674-3675-3676.
[6]孙叶青,万琴,朱建华,等.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