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张敏 牛伟奇 王建
[导读]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

        张敏   牛伟奇   王建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颈部旋转(89.49±5.48)、侧屈活动度(54.96±5.46),高于对照组患儿颈部旋转(78.51±6.29)、侧屈活动度(45.38±5.49),比较t=23,154、13.208,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研究组疗有效率95.56%,比较=6.24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不良反应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胎儿在胎生期,围生期等造成的局部的缺血缺氧,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挛缩,在患侧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上可扪及肿块儿,对患儿的颈部活动受限,头部偏斜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1-2]。目前随着临床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综合康复治疗在此方面凸显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本研究起止时间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相关诊断标准;家长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先天性严重疾病;颈椎伴有半脱臼,神经性倾斜等;伴有视力、听力障碍等;伴有器质性病变疾病。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1月-10月,平均(6.02±1.29)月;男性25例,女性20例。研究组年龄1月-11月,平均(6.09±1.14)月;男性24例,女性21例。上述一般信息,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使用 2 mL注射器抽吸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在肿块最明显处刺入,回抽无血后注射激素,拔出针头后局部棉球轻微压迫;每 2 月注射 1 次。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中医推拿:患儿保持仰卧位,家长进行协助;通过旋转法、牵拉法、拿捏法、揉法进行中医推拿。每天1次,每周 5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生物反馈疗法:将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四个正方形电极贴分别置于两侧胸锁乳突肌肌腹和斜方肌处,输出强度患侧设为 30 mA 左右,健侧为 45 mA左右,以患儿的耐受程度为主;使患儿头部向健侧拉伸约30°~40° 左右,被动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 60 次。
        居家康复:嘱患儿家属于患儿睡眠时,在其头颈部两侧放置两只沙袋,清醒时需将其头颈部位置摆正。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情况症状情况比较,包括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颈部肿块消失或基本消失,患儿在平卧及抱起时静止状态下,头颈部无歪斜或轻度歪斜,头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为显效;患儿颈部肿块有缩小,静止状态下头颈部歪斜有改善,头部活动仍有受限,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为无效。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情况症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颈部旋转、侧屈活动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颈部旋转(89.49±5.48)、侧屈活动度(54.96±5.46),高于对照组患儿颈部旋转(78.51±6.29)、侧屈活动度(45.38±5.49),比较t=23,154、13.20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倾斜程度、畸形程度等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目前临床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主张保守治疗,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多种手段的相结合,达到康复的目的[4]。如中医推拿,生物反馈等。中医推拿是常见的中医外治手段,起到疏通经络、通调气血、通阳舒筋、化瘀散结为主。推拿具有疏通经络气血、化瘀散结之功,可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5]。生物反馈疗法可以被动牵拉挛缩胸锁乳突肌,有利于对挛缩胸锁乳突肌进行功能锻炼,增加胸锁乳突肌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颈部旋转(89.49±5.48)、侧屈活动度(54.96±5.46),高于对照组患儿颈部旋转(78.51±6.29)、侧屈活动度(45.38±5.49),比较t=23,154、13.208,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研究组疗有效率95.56%,比较=6.24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疗法与西医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注射,二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加强综合应用研究,从糖皮质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中医调理功效方面促进患儿康复[6]。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安晓妍. 推拿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 119 例[J]. 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356 -357.
[2]荆冬苗. 导乐陪伴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74-275.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522-2 523.
[4]杨博,岳远更,郝杰,等.手法推拿配合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33-1834
[5]赵鉴秋.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117-119.
[6]张莉,毛容秋,廖惠.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 175-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