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刘能飞
[导读] 分析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能飞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康复一科   安徽省  243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2018年01月~2019年08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其中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为参照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分值与日常活动功能情况分值。结果 在四肢运动水平评估上的分值对比上,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在患者进行平常生活的身体机能对比上,研究组明显较参照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 对患有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借助中医康复护理实施干预护理,使患者在肢体机能回复上起着积极的临床成效,能够使患者的四肢机能恢复程度显著提升,使患者降低向残疾与死亡发展的几率,使患者的诊治成效得到保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早期康复;?中医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较急,会对局灶性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偏瘫是最为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患者会出现运动能力丧失、运动方式异常、肢体迟缓和痉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有研究显示,早期康复锻炼、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和肢体功能[3]。本研究将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其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2018年01月~2019年08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6例和研究组26例。参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72.12±3.18)岁。研究组中男15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71.07±2.23)岁。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展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P>0.05),比较价值高。
护理方法:⑴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1) 康复运动:在术后治疗期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的知识, 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训练前期引导患者锻炼上肢、肩关节、手指、膝盖等部位;训练后期可让患者进行翻身锻炼、床上移行、桥式运动、坐立位转换等。 (2) 日常护理:积极向患者及家属科普疾病相关案例, 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积极信念, 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合理休息, 尽可能避免不当睡姿或动作而损伤关节。 (3) 心理护理: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对其进行评估,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家属给予患者及时的沟通交流, 帮助患者舒缓情绪。⑵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护理,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艾灸治疗:治疗以足三里、血海、涌泉等为主穴位, 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穴位, 1次/d, 每天以皮肤出现潮红为标志; (2) 推拿及拍打经络:每天由专业的中医护理师对患者进行按摩推拿, 引导患者自行拍打经络, 以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合谷、肩前等穴道为主; (3) 热熨:每天利用中药五子散帮助患者改善痉挛、缓解疼痛, 中药五子散主要为紫苏子、吴茱萸、白芥子、莱菔子、粗盐等。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实施前后对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与Barthel状况进行记录与打分,两者的分值越大,则显示患者在其肢体运动机能的恢复上与日常生活机能状态越优。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为基准对其中数据做出分析整理,通过(±s)呈现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并开展t检验,P<0.05代表数据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得分
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其中以肢体偏瘫最为常见,发生率达75%以上。脑卒中患者偏瘫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同时运动功能受限,不仅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治疗已不单单局限于近期效果,更注重于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早期、及时、合理的康复及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不仅能增强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病因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脑卒中偏瘫的发生则是因患者体内瘀血阻滞经络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先进行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通过日常护理、生活能力的训练,可使患者的日常行为逐渐恢复,使患者重新融入正常生活进程;加强早期康复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艾灸,可起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可调节血管舒缩活动,调节体液、神经递质,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从而促进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对神阙穴进行艾灸可起到温补肾、脾、胃、调节元气的功效;艾灸关元穴可温肾固本,壮元调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供应,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细胞的恢复,并增强其活性;穴位按摩还可增强患者的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使得病灶周围神经组织的兴奋度提高,从而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中药热敷可刺激患者的皮肤、血管、神经,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丙坤,张伟滨,吕政,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156-159.
[2]陈金桃.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中西医特色康复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8,31(8):130-133.
[3]郑杰,孟庆天,周亚,等.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