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坊 丁翠莲
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8-2020.9,医院收治100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基于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淋巴水肿(无水肿、轻度水肿、中度水肿、重度水肿)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淋巴水肿(无水肿、轻度水肿、中度水肿、重度水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PICC置管化疗
乳腺癌属于高发女性恶性肿瘤,多采用根治术切除或者PICC置管化疗[1]。但根治术以及化疗等均会不同程度的对患者的相关机体功能产生影响,也会增加淋巴水肿、患肢功能障碍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活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为改善这一情况,积极借助护理方法改良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8-2020.9,医院收治100例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基于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年龄39-74岁(56.73±6.39)岁,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浸润性小叶癌、其他癌患者分别有40例、4例、3例、3例。对照组年龄39-73岁(56.42±6.33)岁,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浸润性小叶癌、其他癌患者分别有41例、4例、3例、2例。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适当活动患肢,观察患肢是否存在不适症状,遵医嘱用药与营养饮食。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功能锻炼:在术后24h内,指导患者患肢进行伸指、握拳等动作,3-4次/d,3-5min/次;术后1-3d,患肢进行上肢等长收缩运动,3-4次/d,3-5min/次;术后4-7d,患肢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肘部屈曲运动,运动次数无固定,以患者耐受为主。(2)手法按摩:术后24h后,通过手法按摩患者的患肢,按摩时应将手掌鱼际、手指作为主要发力点,从患者患肢远心端逐步按摩至近心端,按摩力度需适中。并采用适当力度按摩患者的表浅淋巴结,促进淋巴结液体回流。3次/d,15min/次。(3)体位垫应用:患者回到病房后,日常休息以及睡眠时给予10°体位薄垫,低处放置患者的腋下,前臂放在软枕上,促使上肢外展和床面形成30°斜角,促进淋巴回流。术后4-7d,采用30°体位垫,上肢外展角度是45°。术后1周后,在日常休息或是睡眠期间,给予45°体位垫,上肢外展角度是90°。(4)皮肤护理: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后,患肢多不可正常移动,无法进行手部卫生清洁。护士每天定时器患者进行2次皮肤清洁,清洁范围是收治部位-肩关节部位。清洁期间,使用适当力度用肥皂清洁皮肤,保证皮肤清理不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完成清洁工作后,充分清除患者皮肤上的水分,涂抹润肤乳,预防细菌感染。(5)自我功能训练:护士需详细讲解各种手部功能训练方法,以简单、易学、效果好的训练方法为主,训练强度以患者自我耐受情况为主,采用循序渐进法锻炼,主要锻炼部位是肘部、腕部、手部。如伸指、握拳、屈腕等运动;上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等。(6)手法引流:选取轻柔手法轻轻抚摸患者的水肿部位,抚摸方向以淋巴回流方向为主,逐步牵拉淋巴管壁,每部位进行5-7次,促进淋巴液、组织间液回流,30min/次,一天1次。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评定标准[3]如下,无水肿:患者的患肢体积与患肢皮肤、感觉均正常。轻度水肿:患者的患肢体积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大(增大幅度小于3cm),增大部位以上臂近端为主。中度水肿:患者的患肢体积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大(增大幅度3-5cm),增大部位以前臂、手背为主。重度水肿:患者的患肢体积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大(增大幅度5cm以上),增大部位以整个患肢为主。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满意率分析通过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淋巴水肿比较
观察组的淋巴水肿(无水肿、轻度水肿、中度水肿、重度水肿)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乳腺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疾病发病率与患者死亡率比较高。乳腺癌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疾病,临床尚未明确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乳腺癌发生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老龄化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3]。多数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会产生肢体疼痛、上肢活动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患者上肢功能丧失,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主张通过有序的护理干预,积极有效的配合患者的PICC置管化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乳腺癌根治术应用频率的增加,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成为妇科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有调查研究明确指出,淋巴水肿是影响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淋巴水肿,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症状,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患肢美观度,并且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手法按摩、体位垫干预以及患肢功能锻炼,均可有效促进患肢淋巴回流,可避免淋巴回流速度缓慢,液体滞留患肢中导致的患肢水肿症状。在患者发生患肢水肿后,通过这一综合干预模式可加速症状的消失。
由上可知,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向北,石丽丽.优质护理理念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4):291-292.
[2]张玮.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中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4):143-145,199.
[3]赵岩.优质护理理念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37-238.
[4]王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88.
刘炳坊 (1989.11)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威海荣成市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历:本科 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荣成市妇幼保健院 邮编:264300 研究方向:外科护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