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失眠患者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1张玲娟 1李凌慧
[导读]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失眠患者的临床价值。

        1张玲娟   1李凌慧
        1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 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失眠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92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为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下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并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并无较大差异,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失眠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时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也可调节焦虑心理。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发症
        失眠主要指人对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并不满足,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全球失眠患者内约45.4%的中国患者于近1个月内出现过不同程度失眠。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同时也会对工作产生影响,严重情况甚至会引发恶性意外事件。临床研究认为,研究虽然采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患者会出现依赖性,选取有效护理方式十分重要。系统化护理以现代护理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满足患者不同层次需求,有效帮助患者睡眠[1]。现选取我院失眠患者,探究两种不同方式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失眠患者,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3.64±1.87)岁,病程0.5年~3年,平均病程(1.34±0.64)年;观察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3.59±1.59)岁,病程0.4年~3年,平均病程(1.29±0.53)年,基础信息差异小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长期失眠问题,②患者年龄为70岁之下,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睡眠障碍史患者,②近期服用药物患者,③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④对于精神药物依赖患者,⑤肝肾功能损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常规疾病宣教,并使用通俗语言为患者讲解病因和机制,同时也为患者进行睡眠环境改善。
        观察组为系统化护理。首先成立系统化护理小组,由护理骨干和护士长组成,主要工作为对于患者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为:生理问题、心理问题、环境问题,之后依据问题不同制定不同护理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对于触觉和嗅觉等刺激。病房温度冬季调整为16~20℃,夏季温度则控制为25~28℃,湿度控制为55%,依据个体生物节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影响患者睡眠。夜间护理人员巡视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减少流水声和关门声。保持病房清洁,床铺不宜过硬,厚度控制为9cm为宜。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讲解自身病情,充分了解患者内心痛苦以及不安,对于患者遭遇表示充分同情和理解,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促使老年人可产生安全感或者依赖感。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目标,对于失去配偶的老人则需要求子女轮流陪护,家属也需特别关心,使得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生活习惯护理。鼓励患者养成规律性生活习惯,可依据病情制定活动量,主要为打太极拳、室外散步或者作保健操,督促患者每天保持早睡、早起,减少日间睡眠时间,以便精力更为集中。患者睡前2h停止任何脑力活动,通过音乐方式放松精神。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睡眠质量。主要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主要从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进行分析。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主要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周、2周、4周评分。(2)对比患者焦虑状况评分。主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主要从焦虑、紧张、认知方面进行分析。总分为56分,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主要对比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周、护理后2周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睡眠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并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失眠症为持续、频繁睡眠维持困难所引发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此种疾病可孤立性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选择有效护理方式便十分重要[2]。常规性护理时主要以知识讲解等问题,并未从多方位进行睡眠干预,因此干预效果有限。
        系统化护理则为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可充分体现护理系统性、科学性。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成立系统化护理小组,之后分析患者各种问题,依据问题制定有效护理方式[3-5]。环境护理时,不仅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也控制嗅觉和触觉刺激,将温度和湿度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为减少噪声刺激,不仅合理安排巡视次数,也要求操作动作尽可能轻柔。心理护理时主要通过为患者进行疾病讲解,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倾诉有效疏解患者内心苦闷[6-7]。子女的陪护也可使得患者情绪更为稳定,进而产生生活希望。生活习惯护理时,不仅鼓励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依据病情制定合适活动量,通过此种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帮助患者尽快入睡。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种情况则和患者接受护理后不仅睡眠环境更好同时习惯也更好有关,因此患者睡眠质量更高。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此种情况则和患者接受护理后睡眠质量更高,心理得到有效疏解有关。
        综上所述,为失眠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时可有效降低焦虑评分,提升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纯珏, 符晓艳. 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7):1083-1085.
[2]王华. 系统化失眠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失眠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2)195-196.
[3]林碧娟,陈霞霞,林燕燕.系统化失眠护理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8):1430-1431.
[4]杨瑞荣, 韩玉荣, 马娟娥. 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效果[J]. 饮食保健, 2020, 7(4):167-168.
[5]刘纯凤, 吴雯, 黄海娇. 探讨系统化失眠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019(054):348-349.
[6]潘艳梅, 唐志芳, 钟美容,等. 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系统化中医护理干预[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5):51-54.
[7]张琪. 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效果的系统评价[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 041(1):19-24.
张玲娟(1989.05)性别:女 民族 :汉 籍贯:山东威海荣成市 毕业于泰山医学院 学历:本科 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邮编:264300 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