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及疼痛评分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付慧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及疼痛评分影响。

        付慧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科室 查体中心  山东 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及疼痛评分影响。方法:研究筛选的对象是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研究时间段2019年2月~2020年8月。依据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常规护理落实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在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及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HAMA(8.02±1.43)、HAMD(8.16±1.56)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12.83±3.06)、HAMD(13.15±3.72)评分,组间比较(t=6.29,6.524,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01±0.76)低于对照组(4.39±1.32),组间对比t=5.263,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围术期情感评分(97.04±5.12)、环境评分(96.38±4.76)、服务评分(96.83±5.25),均高于对照组情感评分(84.37±6.17)、环境评分(82.93±5.27)、服务评分(83.54±5.71),组间对比(t=11.205,12.113,11.98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从而让患者的配合度提高也能让其更满意。
关键词:心理护理;阑尾炎;疼痛评分;心理
        
        阑尾炎手术是普外科开展较多的手术,患者处于这一阶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心理状态难以保持稳定,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配合度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康复效果。心理护理是重要的护理环节,新形势下的心理护理工作要求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患者对环境、情感、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及疼痛评分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筛选的对象是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研究时间段2019年2月~2020年8月。依据就诊时间的单双号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分别纳入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7例患者,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29.39±4.82)岁;其中有37例男性、20例女性。干预组60例患者,年龄19~57岁,年龄均值(30.13±5.36)岁;其中有38例男性、22例女性。相互比较两组基本信息,P>0.05。
        1.2方法
        围术期将常规护理落实于对照组,主要是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予以患者康复指导等,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干预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手段,加强心理护理,主要内容:
        将提高生理、心理舒适度放在首位,用积极的态度接待患者,创造围术期舒适、安全的环境。在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多关心患者,准确、实时的帮助患者剖析病情,利用好非语言的沟通手段。
        做好宣教工作,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讲解诊断情况与各项指标代表的意义,结合诊治情况说明治疗重点,强调开展手术治疗的意义,指出手术常见的不适和并发症,对患者存在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
        加强围术期心理疏导,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准备工作,关注患者术前心理的变化,评估不良情绪并分析导致情绪波动的原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法放松,术前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夸赞手术医生的技艺。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给予患者及时的安抚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主动为患者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消除患者不安。术后康复阶段,当将护理重心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患者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给予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1.3观察指标
        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后,帮助患者评估疼痛程度,通过VAS量表进行评分,总分值是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有越强烈的疼痛。采用汉密尔顿心理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心理状态评价,评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出院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包括对情感、环境、服务方面的满意度。
        1.4数据分析
        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HAMA、HAMD分值
        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在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HAMA(8.02±1.43)、HAMD(8.16±1.56)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12.83±3.06)、HAMD(13.15±3.72)评分,组间比较(t=6.29,6.524,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大多不适合进行保守治疗,收获的效果欠佳。因此此类患者主要是予以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阑尾,进而控制病情。阑尾炎手术患者,面临疾病产生的疼痛已然苦不堪言,同时也会因病痛和手术产生应激反应,使得心态并不平稳,为保证手术顺利,护理人员需要体现出足够的关心、耐心、细心。此外,患者术后也面临诸多不适,也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后续康复手段。虽然近年来阑尾炎手术趋于微创化,促进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和创伤均减少,但手术毕竟仍属于侵入性操作,加上对术式没有正确认知,会让患者有焦虑、恐惧、紧张的不良心理,因此护理工作也需更加照顾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接受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首先要做好的便是评估工作,掌握患者心理和认知的需求,掌握心理动态,从而打下坚定的护理基础。宣教工作的有效性也不可忽视,是开展心理护理的基础,可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配合重点,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在围术期根据患者情绪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疏导,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和积极的配合度。
        研究中干预组加强心理护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围术期在情感、环境、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证明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且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从而让患者的配合度提高也能让其更满意。
        
        
参考文献:
        [1]曾立平.心理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6):183-184.
        [2]李祝华,吴玉宝,刘桂香.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16-119.
        [3]覃春媚.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85-387.
        [4]李慧.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6):829-830.
        [5]张爽.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36-237.
作者简介:付慧,出生年月日:1978.7.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聊城市,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