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颜玲琴,龙春频,武丽娟,吴海红,徐娇
[导读] 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护士数量及学历水平不断提升,
        颜玲琴,龙春频,武丽娟,吴海红,徐娇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护士数量及学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教育发展更加完善,有利于达到护理人才的供需平衡及护教协同的发展。但护教协同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改革方法,达到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护教协同;护理人才;护理教育
        要保障人民的健康,离不开护士的精心护理,护理队伍是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力发展与改革护理教育是促进护士队伍建设的前提,健康中国的提出对护理院校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因此大力改革护理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护理人才队伍体系发展迅速
1.1 护理人员数量及学历提升
        经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护理事业飞速发展,护士人数与日剧增,扭转了以前床护比、医护比倒置现象[1]。有数据表明,到2019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人数达到444.5万,占比为3.18‰,比十年前增长一倍以上。护士的学历也在逐步提升,本科及研究生人数分别接近25%、0.3%。
1.2 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健全
        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形式也多样化,从2011年护理学科从二级学科发展为一级学科,办学规模平衡有序扩大,随着社会进步,护理层次将会继续提升、规模继续扩大,但会相对缩小中等护理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护理教育比例,护理硕士教育也将日渐成熟,形成一套健全的护理教育体系。
1.3 护理教育政策文件逐渐完整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强调对护理人才培养结构和规模的制定要符合规范,并加强院校合作,达到共同培养的目的。2018 年《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院校协同教育。2020年《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通知》中强调,必须多举措多形式促进护士队伍建设。出台的这些国家政策文件,有利于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2 准确把握护教协同的新要求
2.1 人民群众的高期望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对疾病治疗结果预期提高。护理更多的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及人文关怀。我国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卫生保健局面相对复杂,非常有必要构建一套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来维护人的健康。护理服务范围不应局限于医院,更多的应向社区、家庭方向延伸,并提供集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为一体的护理服务。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员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健康的服务。
2.2 护理岗位的高标准
        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人员须具备娴熟的护理专业技能、独立判断处理能力和合作的能力才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在历经此次湖北抗击疫情后,更让我们明白,护士不仅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崇高使命,还要在观察病情、照护病患、心理指导等多方面开展护理工作,工作内容不断向外延伸,护士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提高护理能力,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 护理实践的高水平
        护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护理科学研究有利于护理学理论、知识与方法体系的发展和成熟。护理研究是探索护理新方法新技术来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的,很多的科研创新都基于护理实践的基础,病种越复杂,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科研的开展。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需要护士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护理问题,就需要护理科研工作者去研究。因此只有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才能提升护理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研成果水平。


2.4 护理教育的高层次
        至2019年底,我国有110余所招收护理硕士的院校,有27所招收护理博士的院校,护理教育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对提升护理工作者的学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新入职护士都将是高学历。护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需要面对复杂问题也能冷静处理、有专业技能的高精尖护理人才,因此高层次护理教育及继续教育都会有大幅增加。
3 护教协同改革存在的问题
3.1 护理学科吸引力不强
        我国护理工作所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重医轻护仍然存在。从护理学科的吸引力来看,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录取率低于25%[2],社会认可度轻,护生对护理职业期望低,毕业后更多的是去各类护理院校就业,护理研究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就业率仅为36.2%。从护理研究重视来看,护理专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金额与数量较少,至2017年累计立项74项,资助金额2279万元,导致护理科研受到一定的限制。
3.2 护理人才供需存在差距
        近几年来我国护士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护理人才多以中职教育为主、本科院校较少、研究生更少,护理博士培养起步更晚,2018年实际录取护理学博士仅为75人。截至2019年我国有招收护理博士资质的院校为30所,护理高层次人才远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
3.3 护教资源整合不充分 ,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护理高校属于教育系统,护理工作岗位属于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培养的各层次护士人数、专业能力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不平衡,护理职业准入标准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没有与护理院校各类层次教育进行匹配,院校管理界限明显,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另外,院校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临床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丰富,因此,护理院校与医疗机构应该破除院校管理界限,将教学、临床与科研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协同育人优势。
4 护理教育改革方法
4.1 构建护教协同管理体系
        构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护理院校和医院护理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第一,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扩大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规模,积极与各部门协调及沟通,使护教协同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二,各省教育部和卫生部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协同研究改进护理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护教协同教育工作,加强院校资源整合,给予各院各校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努力创造利于护教协同教育开展的条件和政策环境;第三,各护理院校要对护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足够的认识,打破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行政壁垒,一切以护理学科建设为先,在护理教育改革等多方面发挥联合作用,从而推进护理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4.2 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全程全方位维护人民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要全程关注人民健康,促使护教协同模式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大力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专科护生对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本科护生岗位胜任力,促进护理研究生的教育与专科护理人才的培训,开办护理博士教育,培养学历层次高、护理水平高和有国际化视野的护理学科带头人,逐步提升护理人才的科研能力。
4.3 完善护理教育支撑体系
        各类护理院校的层次、水平、资源、定位等各有不同,每个学院都应根据自身优势走具有学院特色的护理教育之路。在学院宣传时,明确人才培养及职业发展特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从而使专业吸引力增强;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生须在标准化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要整合院校资源,建立科研平台,提升本校办学实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彬彬,杜鹃,贾金忠,等.中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其配置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12):56-61.
[2]贾金忠,尚少梅.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7):961-966.
课题项目:2020 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06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