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孙爱英 周丽丽 刘斌 袁欣 辛洪艳
[导读] 为探究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孙爱英 周丽丽 刘斌 袁欣 辛洪艳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为探究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便为后期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利于患者康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主要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人。其中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而后将这这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最终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无论是抑郁情绪评分数值、焦虑情绪评分数值,还是依从性评分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数值以及满意度评分数值情况,观察组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内科护理阶段,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内科;护理
        
        伴随家家户户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寿命不仅得到延长,很多疾病也得到了较好的医治。与此同时,医院护理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现如今,对于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挺高,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注重遵守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除了注意患者身体方面的护理外,还需要对患者心理以及生活上加以关注,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常见的科室,心内科的护理是医院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心内科中,医生主要医治高血压、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疾病。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内科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了较多的阻碍。为此,还需要护理人员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治疗,懂得采取心理疏导等干预手段,以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结合某院70例心内科患者护理情况,对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某院心内科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随机分配35例患者。在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均在(47.26±1.34)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均在(47.23±1.42)岁。此外,这些患者家属都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35例心内科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也就是基础护理。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主要实施以下策略:首先,对这些患者进行基础检查,并做好各项检查的记录工作,减少不必要问题的产生;其次,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主要对病房加以消毒处理,达到灭杀细菌病毒的效果;最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讲解护理常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药物与食物服用的安全,真正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2.2观察组
        观察组35例心内科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加上心理疏导护理方式,基于常规护理方式之上进行患者心理疏导,维护患者心理健康。具体而言,采取以下心理疏导对策:一是进行各项基础护理,并和患者主动沟通交流,维持二者之间的互信关系,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尤其注重倾听患者心声,主动换位思考,适当引导负面情绪的释放。二是稳定患者情绪,对疾病与干预措施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提高患者对这方面的认知度,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状况,提高患者配合度,方便进行患者医治与护理。三是了解并确定患者心理状况之后,再根据其负面情绪实际严重的情况实施相关干预措施。如患者负面情绪较轻,护理人员则建立良好关系,引导负面情绪释放;如果患者情绪较重,则对患者加以有效诱导,不用特意告知患者实际情况,无意中引导患者情绪控制,养好习惯,减少抗拒等情绪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1)依据Zung氏抑郁情绪评分量表针对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分数在0~32范围,所得数值越高,抑郁情绪表现越严重。(2)选用问卷答题方式来评估患者焦虑情绪,调查表分数范围控制在0-32,调查结果数值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3)选用问卷答题方式来评估患者依从性,调查表分数范围控制在0~100,调查结果数值越高,依从性越高。(4)选用问卷答题方式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分数范围控制在0-100,调查结果数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选用问卷答题方式来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数范围控制在0~100,调查结果数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数据输入SPSS18.0中,(x-±s)表示平均值,检验用χ2值,计数用百分比%表示,P值<0.05,统计学拥有比较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评估指标数值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抑郁情绪评分数值、焦虑情绪评分数值情况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剩余评分数值对比,观察组评分数值则高于对照组数值。其中的评分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实际上,医院科室较多,而心内科是重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收治心内科患者,患有心血管、心悸等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可能起病较急,在病症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疾病发生时,对于患者造成较大的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方面的打击,更是包含心理上的打击。患者心理上主要担心疾病治疗问题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进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不仅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病情恶化。所以,针对心内科患者,有关护理人员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常规护理上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成效。
        为探究心内科患者心理疏导与护理服务效果之间的关系,某院特做以上研究,选择7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35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另外35人,则在其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进行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减少患者自身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以上研究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数值都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控制上效果较佳,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都较好,因此,心理疏导是有效的心内科护理方式。通过采用心理疏导干预护理方法,便于减少疾病与外界因素影响,提高治疗效果,将患者负面情绪加以有效疏导,进而提高患者价值观,促使患者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综上,心理疏导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好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加以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永辉.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07):293-294.
        [2]钟莉萍.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33):78.
        [3]李玉莲,秦悦.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30卷19期,206-207页,2020.
        [4]熊艳.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07(027):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